1、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 B( 原文的定义是“思想境界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就是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作者的境界是通过作品(或作品主人公)体现出来的。B 是周恩来自己说的话,境界高远,但不是具体作品,不合文中定义。)2. D (D 应为“才可能受到称赞”。)3. B (原文 “社会责任感是靠作家内在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偷换主语。)4、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不是线索,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抒情重点;B文中没有说到“索取赔偿”;D查相关链接,应是第二部自传后。)5、答:刘晓庆说,本来人生
2、是单行道,我又返程了一次。“2”是指得到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60”“63”是实际的岁数。这一改变是说在秦城监狱,她以为生命已经终结,却获得了重新活下来的机会;同时,艺术事业的生命也会结束,却迎来了一个重新绽放的机会,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体验了两次人生,艺术事业两次达到巅峰。【解析】题目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的能力。一般的思路是先查找关键词周围的内容,然后从全文角度分析。文中反复出现“260岁了”这些词语,按照年龄、事业进行概括。6、答: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刚入监狱,觉得“一切都是黑沉沉的”,担心恐惧导致噩梦连连,认为生命已经毫无希望,很难再有活下来的机会。2、希望产生,听说只要判刑
3、后会活下来,“顿时出现了蓝天白云”,生命的活力也开始表现出来。3、珍爱活下来的机会,锻炼身体,充满信心,这是实现活下来意义的保证,有了希望,就要好好的实现希望。概括起来就是没有希望到有了希望再到相信希望为希望努力。【解析】题目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能力。一要注意分析的区间,就是“秦城422天”;二要注意层次,提出过程,不要回答成原因。7.C E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涉及到小说手法、人物形象、语言艺术魅力的鉴赏等内容。A. 线索不正确,应是求画、骗画、毁画;这也是小说一个明显的内容。B. 应为自然环境描写或者景物描写。D.从
4、原文叙述看,画是不需要调查的,这两句话,好像是为钱老爷着想,实则是为自己脱身找的借口。8、【答案】1、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画图、赏图、毁图而展开,波澜起伏。2、衬托人物品质。墨竹图衬托了郑板桥清廉刚直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钱德贵附庸风雅、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3、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通过墨竹图塑造了一个两袖清风、正直不阿的县令形象,形象的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每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意象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首先墨竹图贯穿小说始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连接秀才、县令及钱老爷的关键,因此从线索、情节结构上来看其都有独特的作用。其次从意象的作用来看,意
5、象一般可起到衬托作用,从本文来看墨竹图也是人物形象的一部分,突出了县令、钱老爷等人物的形象,同时对中心也起到说明作用。9、【答案】 1、看轻名利,不能钻进名利的绳索。2、不直接也不间接的巴结权贵,不迎合钱德贵这类人。3、要诚实做人,诚心待人。4、要有正直的气节,做人要有底线,敢于扯画。(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六分。)【解析】这是一个可以对探究对象做出不同解读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审题,“清官、正直的人”,就是说要把故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次,注意结合原文,在原文的基础上自行发挥,不可离原文太远。可结合郑板桥为官的态度、对待秀才真诚的态度、对阿谀奉承者的态度以及秉持自己做人的底线等方面进行概括。这样就
6、能得出比较完整的答案。10. A (B 主要错在“月分俸济之其人”, 应为“月分俸济之,其人”。C“以罪免官 ”,中间不能分开。D“无以报愿/”,理解错,导致停顿错。)11、C 庙号、谥号意思不相同。12. D (D 有两处错误,一应是司马光评论处理大事,他都帮助;二应是他劝说司马光复出,司马光不愿复出。)13.(1) 又有一个叫井元庆的人,在乡里豪横欺骗,没有人敢盘查阻止他,司马旦捉拿了井元庆并按照法律处理。(关键词“豪欺”“谁何”“擒致 ”各1分,大意2分)(2)工程浩大并且时间紧迫,老百姓就会忍受不了,那么它带来的祸患不只是不可能修成罢了。(关键词“亟” “不胜” “ 非徒 ”各1分,大
7、意2分)14、【答案】 c (诗中并无百姓生活与遭遇的对比;对蜀故伎理解失误。 “蜀故伎”即“故蜀伎”作旧蜀国的歌舞表演)E (一个从空间上,一个从时间上-次序说反了。)15、【答案一】对比(全诗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衰业;颈联写先主长于任贤择相短于教子。鲜明的对比,说明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创业难,守业更难。通过对比既寄托了作者对先主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又暗含了希望唐王朝能够吸取古训,振兴国家的情感。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用对人才则国盛,远离忠贤则国亡。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杨花落尽子规啼17C 【解析】(欢天喜
8、地-形容非常高兴,使用正确。风雨如晦-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不形容天气。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也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使用正确。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正确。故地重游-故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不指去过的地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语义重复。)18C 【解析】(A句式杂糅,湮没主语。去掉“使”。B成分残缺。可享受等权利。D表意不清。“官员的内忧与异族的外患”可改为为“官员腐败的内忧与异族入侵的外患”或者“有着官员贪腐的内忧和外族入侵的外患”。)19.C(第一空前后是条件关系,第二第三空前后也是
9、表排除的条件关系。第四空是假设关系,第五空不用填关联词,第六空与前句表并列,用“则”)20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 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 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 (答对一空给1分,答对两空给3分,答对三空给5分。)21.(1)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过长,上课期间使用更频繁,且主要用于聊天。(2)示例一:每周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既影响学习又伤害眼睛。 示例二:不应该在上课时使用微信,既违反课堂纪律又影响学习效果。 示例三:应利用微信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聊天上。22.【审题立意参考】(1)请尊重世上任何一种职业(劳动);服务社会就应赢得社会尊重;社会需要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才。(
10、2)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3)读书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材料的核心是谈论如何教育孩子,以此为中心是最佳的。【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司马旦,字伯康,清高正直聪敏刚强,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一定要仔细思考,思考不清楚不放弃。凭借着父亲的荫庇出任官职,先后担任郑县主簿。郑县有一个蔺姓妇女状告抢夺别人田产的事情,那家有很多的金钱,收买党徒收买官吏,联合起来做奸欺骗,导致案件十年没有判决。司马旦调取案卷查阅,立刻搞清楚了案件的真伪,贬黜了十多个官员,受冤的人得到了伸张。又有一个叫井元庆的人,在乡里豪横欺骗,没有人敢盘查阻止他,司马旦捉拿了井元庆并按照法律处理。这时司马旦的年龄还比较小,上下官员都很轻视他,从这
11、以后就惊叹佩服他。官吏们捕捉蝗虫,趁着这个机会骚扰老百姓。司马旦说:“蝗虫是老百姓的敌人,应该听任老百姓自行捕捉,然后向官府缴纳。”后来把这写进法令。担任祁县知县,天气十分干旱,到了人吃人的地步,群盗抢劫掠夺,富豪和大户人家甚至用兵来保卫自己。司马旦召集富豪们用祸福开导他们,于是这些富豪争着拿出粮食,降低价格来卖出,这样既保证了他们每家额盈余,又让饥饿的人得到了救济,强盗的祸患也逐渐消失。担任宜兴县知县,那里的百姓喜欢诉讼。司马旦对于每个案件一定穷根到底,严厉的依法进行处罚,让这些人带着枷锁站在县府的门口,老百姓逐渐把诋毁、欺诈当做耻辱。有一条大河从市中流过,长桥毁坏废弃了好长时间,司马旦勉励
12、老百姓修葺,没有多少辛劳就修成了。先后掌管梁山军、安州这些地方。当时,王安石担任常州太守,开挖运河,从各县调拨劳役。司马旦说:“工程浩大并且时间紧迫,老百姓就会忍受不了,那么它带来的祸患不只是不可能修成罢了。请求命令各县每年递换一次劳役,虽然缓慢但一定会成功。”王安石没有采纳。这年秋天,下了很长时间的雨,老百姓很痛苦,许多人上吊而死,这个工程最终停止了。司马旦治理郡县只抓要领和大局,所采取的措施,选取那些适合道理有利于事情的办法。司马旦生性淡泊,没有过多的欲望,对于个人的奉养只要求大致完备,人们看不到他特别珍爱什么东西。与弟弟司马光尤其有爱始终,人们没有闲言碎语。司马光居住在洛阳,司马旦居住在
13、夏县,都有园林池塘一些美好的景色。司马光每年前往探望一次司马旦,司马旦也在空闲的时候到洛阳探视司马光。大凡司马光平生所参与的天下大事,司马旦总是给予帮助。等到司马光被皇帝用门下侍郎的官职征召,司马光坚决拒绝不接受。司马旦引用大义对他说:“生平诵读尧、舜的道义,想着报答国君,现在时机到了却要逃避,不是进退的正确选择。”司马光立即明白,就任官职。正在这个时候,天下人都担心司马光最终不会出来,等到听到了这个消息,都高兴的称赞司马旦说:“忠厚有德行的人说的话。”英宗登上皇位,按照惯例官员自己的亲属进入朝廷祝贺都会得到官职,这时司马旦在梁山任官,他各个儿孙中没有当官的都不派遣,只是派遣他从兄的儿子司马禀。司马旦用信义和人交往,喜欢救济别人的危急,曾经有一个人因为过错被免掉官职贫穷而不能活下来,司马旦分出自己的一些俸禄救济他,那个人没有什么回报他,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当小妾,司马旦十分吃惊拒绝他,赶忙拿出妻子妆奁中的东西让那个人赶快嫁了女儿。在熙宁八年退休回家,先后担任十七个官职,升到了太中大夫。元祐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