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素养落实(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据此完成13题。1环境法制定的依据和指导原则是_中的有关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在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规定了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下列规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控制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禁止
2、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ABCD1A2C3C第1、2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是国际上各国为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不是环境法规。第3题,“控制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4国务院曾经发出通告,禁
3、止在内蒙古草原上挖发菜、甘草、麻黄草等。下列各项法规和通告中,唯一与国务院此通告目的不同的是()A鄱阳湖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休渔B禁止捕杀藏羚羊C南方农田禁止捕食青蛙D上海市限制骑摩托车进入市区主要干道D题目中的A、B、C项通告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D项是为了防治城区大气污染。城乡居民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此,我国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据此完成56题。5该标准属于()专门性规范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综合性法规ABCD6为确定某小区的室内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否符合标准,可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是为_而制定的
4、()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D环保方法5B6D第5题,该标准是针对室内空气质量,属于专门性法规;该标准后的“GB/T”说明它是推荐标准。第6题,“抽样法”是环保工作中获取样本的一种方法。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完成78题。7“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C环境管理制度D环境管理的根本制度8“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C预
5、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7A8C第7题,“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第8题,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处理污水避免污染环境,因此“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910 题。9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A
6、BCD10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_政策()A预防为主B三同步C强化环境管理D三统一9D10A第9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10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材料二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表。年份投资总额(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企业自筹资金(%)其他(%)2001174.4
7、820.834.2974.882002188.3722.284.2573.472003221.798.4564.0027.552004308.114.5073.8121.692005458.191.7078.9319.3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1)分析表中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2)通过表中数据,判读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3)企业应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比重上升;这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要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对废物进行科
8、学处理。答案(1)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上升。(2)政府承担的责任减小,企业承担的责任增大(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3)实施清洁生产或发展循环经济;对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素养培优练下图为我国某地按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标准建立的清洁生产工业园。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有关该生态工业园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范围看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三产业B生态工业园效法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着重发展第一产业C生态工业园应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形成了争夺资源、相互竞争的态势13该工业园的建设受
9、到哪些环境管理手段的制约()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AB CD12A13D第12题,从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范围看由第二产业拓展到第一、三产业,主要是第一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第三产业为其服务,A对。生态工业园效法的是自然生态系统,但应着重发展的仍然是第二产业,B错。图示生态工业园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不能规划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错。生态工业园内各个产业间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D错。第13题,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是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利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因此属于行政手段的范畴。另外该标准还详细规定了进行清洁生产时应该达到的技术标准,该工业园的建设依据了该标准中
10、所规定的技术标准,属于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分布图。读图,完1415题。14下列有关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有()A陆上水域面积大于海上水域面积B山地丘陵区面积大于平原面积C盐城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占比较小D林地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15苏南地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有()确保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产出能力涉及的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自采取分块式管理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加
11、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ABCD14D15C第14题,读江苏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分布图可知,陆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主要分布在湖泊和河流附近,东部黄海海上水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有多处且总面积大于陆上水域面积;江苏省地形多为200米以下的平原,只有西南部和西北部极少数地区为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太湖、洪泽湖等都位于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山地丘陵区面积小于平原面积;图中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分布面积大,盐城等临海地区滩涂面积大、占比较大;江苏省东部、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南部、西北部,其中南部更多,因此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D对。第15题,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确保人口、经济
12、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对;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过度使用土地资源会加剧生态恶化,错;图中林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森林破坏会导致湖泊萎缩、湖泊生态破坏,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齐抓共管,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态保护红线动态监管和监测,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行为,对。C对。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因纸价上升,利益的驱动使某镇小造纸厂纷纷上马,但因为污水治理设施不配套,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大量农业用地因受污染而减产,农民纷纷上诉,各小造纸厂最终被环保部门依法取缔。材料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政府在推
13、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1)在工厂规划时,建设项目中的环境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_、同时_和同时_。 (2)小造纸厂污水治理设施不配套,造成极大环境污染的事实违反了哪些环境管理政策?(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_。(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解析第(1)题,“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第(2)题,小造纸厂没有采取措施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也没有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费用,因此小造纸厂违反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第(3)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行政部门进行考核,贯彻了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第(4)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依据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科学、定量的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的一项制度。答案(1)设计施工投产使用(2)违反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4)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