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790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 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2.高考考点(1)李贽的进步思想及评价。(2)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3)顾炎武经世致用及对学风的影响。(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5)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评价。3高考真题【例 1】(2015 福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C【解析】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

2、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以改善习俗,故 C 项正确。【例 2】(2015 天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

3、答:(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具备忠信、孝悌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提炼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在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顾炎武的主张“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回答;第二小问作答时注意限定语“在当时”。第(3)问回答“共同点”时,注意

4、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的比较及语言的概括性;回答“认识”时,要在前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当今时代背景进行总结归纳。【参考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例 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B【

5、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重难突破】1.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强大而顽固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废弛,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

6、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尤以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

7、思潮。3主流思想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和需要,同时又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有反作用。从百家争鸣到“焚书坑儒”再到“儒家独尊”,就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的体现。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就是当时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统治者采用哪一种思想治理国家,取决于统治者的主观认识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在伟大的社会变革之前,一般会出现要求批判和否定旧制度的社会进步思潮。而且,这种社会进步潮流,会启迪、引导人们去同旧制度进行斗争,直到结束旧的社会制度。【他山之石】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1)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

8、,提出“万物生于两”,从而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2)黄宗羲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来限制君权。(3)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唐甄(1)思想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最大特点是大胆批判专制君主。对“官”猛烈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2)评价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君主专制强化时代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AB CDA【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映了明显的时代要求。在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股进步思潮就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正确,故选 A。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

10、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A【解析】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因此 A 符合题意。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B 说法有误。C 表述不合史实,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思想。D 的表述不合适,因为明清之际的早期启

11、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真正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西方启蒙思想。3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个性,主张个性的解放C【解析】“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是贬斥儒家对孔子的仿效和学习是完全走样的、可笑的,故其真实意图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否定,故选C;A、B、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

12、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B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据此推断萧公权认为黄宗羲()A批判性地继承了儒家思想B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

13、政治要求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A【解析】材料中的“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和“蹈袭孟子之故辙”,可知黄宗羲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有批判又有继承。答案为 A。6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_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注C藏书D明夷待访录D【解析】根据题干“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可知具有了初步的启蒙色彩,主张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符合题干。7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

14、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顾炎武“经世致用”主张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A 项“正统地位削弱”,不符合史实;C 项不符合史实,仍然是考查儒家经典;D 项无从体现,没有依据;故选 B。8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解析】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

15、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才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 A 项排除;C、D 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9“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D【解析】主要考查王夫之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A 的思想主要是反对以孔子的发是非为是非的标准,与题意不符;B 主要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与题意也不符;C 主要是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朴素的民主思想,与题意不符;D 是这一时期的唯物思想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发展变化和有规律可循的;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故 D 符合题意。10黄宗羲、顾炎

16、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A【解析】材料“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强调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统治,由此可知 B、D 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批评不能等同于反对;排除 C 项。故选 A。二、非选择题11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

17、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

18、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四: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任继愈儒家与儒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19、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特点:反对传统

20、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3)两次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君权,以“三纲五常”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将孔子神化为被崇拜的偶像。影响: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

21、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设计无法实现的政治现实原因是什么?(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政治设计:用宰相制度补救皇权;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无法实现的原因:明朝灭亡,满清君主专制统治达到巅峰。(2)差别:“亡国”是指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的沦亡。积极意义:否定王朝认同

22、、强调文化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武器。1.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战国时期发展: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儒学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还认为“人性本恶”。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

23、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因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宋朝时期形成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理学观点有“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

24、理后有物;“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且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南宋陆九渊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提出“心”就是“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明朝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6)明末清初遭批判: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批判道学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常私欲;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王夫之提出唯物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