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411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组导学案: 姓名: 班级:第4课 宋明理学编写:高二历史组 时间:2012年9月 日 审核:刘锋学习目标:1、理学的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及评价。2、理学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难点:理学的思想内容及评价。、课前预习:(一) 基础知识部分:1、理学出现的背景:(1)三教并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长期战乱,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佛教道教等宗教发展迅速。出现“三教并行”的局面。(2)政治大一统局面的重新形成与三教合一的潮流。2、程朱理学:(1)概况:既有关于 的深层思考(思想来自于 ),又有对 的关怀(思想来自于 )。以 为核心。(2)代表人物: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其代表作

2、是 。(3)思想内容:什么是“理”。他们把维护 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 ”,从哲学的高度论证 的合理性。明“理”的方法。“ ”,即通过 。3、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 (2)思想内容:什么是“理”。(与程朱有无区别?)明理的方法。(陆九渊 ,王守仁 )陆九渊提出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 ,认为 4、理学的影响与评价:(1)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对我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评价:否定点:肯定点:(二)疑难问题:1、思考:应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结合17页“阅读与思考”)。2、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写下来吧!让同学们帮你

3、解决。、本课教学环节:【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1、导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展示重点难点。【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1、 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合作探究一: 比较:理的含义明理的方法其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3、合作探究二:应如何认识宋明理学。【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A1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张载 B程颐 C程颢 D朱熹A2认为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这里的“格物”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 B普遍存在的原理C对各种知识的体会 D先天的“理”A3下列所列“四书五经”书名中的属于“四书”的是诗经论语春秋孟子A B C DA4“理学”思想确立于A隋 B唐 C宋 D明A5程朱理学在

4、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A6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B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B8.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C9、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社会动荡佛教的欺骗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统治阶级支持A B C DC10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

5、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C1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 “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C12、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C1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

6、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理学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的推行,理学逐渐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成为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到明朝中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人产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对理学的批判思想。下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习目标:1、李贽、明清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

7、与评价。2、结合时代形势分析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原因。学习重点难点:结合时代形势分析明清批判思想出现的原因。知识补充: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答案提示点拨“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的“理”(或“真知”)。、课后预习:预习下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完成下个学案上的预习任务。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思考?写下来吧。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