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理禅趣有益生活对于“禅”这个概念,宗教界和学术界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六祖慧能,使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并占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主导地位,禅宗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今天,禅宗的很多典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增添不少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佛家认为:禅是一种体现自然生活的人的精神世界,是宇宙与人生的总体,禅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它是一种直接认识事物本体、超越物我的精神世界。禅是“以心传心”,通过心灵的顿悟方法获得,而并非仅限于文字意义上的禅法。禅是智慧的体现,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观,不是建立在逻辑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超越
2、思维、语言、形象的表达。禅也不是神秘主义、虚无主义和宗教意义上的理论,是一种超越宗教性和人们对事物现象上的认识,通过事物的现象对物质世界本质上的真实认识。通过禅的功能启迪人类封存已久的潜意识智慧,而这种智慧是一种本能的智力,而不是通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所以说禅能正确认识人们日常生活的事实,显现在最平凡、最普通、最平定的人的生活里。人们以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和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就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自性平等、物我一体。所以说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语言、文字、形象所能表达的。禅是一种实际的、平凡的、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也各具风格无一类同,这种境界和感觉
3、唯有修禅者本身能以心有所悟,而他人是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认为“禅”不需要文字、语言、经教的描述,只要直接地把握生命事实的核心,求得“心”的安住即是“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文明病”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社会事实。由于物质生活的诱惑,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利益”“名誉”“健康”“事业”等,而在佛法中这些都被认为是建立在“贪、瞋、痴”的根本上,人们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就必须离开“贪、瞋、痴”。而正由于这三种对他人不利的因素,使每个人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却造成了对他人无法估量的伤害。所以这种损害他人利益,而实现个人利益的行为,站在“禅”的人生角度而言,那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所以“禅”把这种心态称为“三毒”,如同毒蛇不仅能伤害他人性命,同时也会伤害自身性命一样。我们今天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禅”的真实含义,并且运用“禅修”的方法去诊治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就不仅可以使自己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社会和他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