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石钟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7880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石钟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石钟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石钟山记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钟山记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始访其遗踪访,寻访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适,到C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解析:答案:D D项中的“殆”意为“大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思而不学则殆 (同怠,困倦;)革灭殆尽(几乎);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大概)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鼓动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读y,遗留C汝识之乎识,认识D余固笑而不信也固,本来;一说姑且解析:识,读作zh,记住,记得。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

2、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解析:前三项“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表示并列关系。答案:D5选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B空中而多窍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解析:B项“空中”,中间是空的;今指天空中。C项“所以”,相当于“的缘故”;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其实”,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答案:A6根据句子的特点,译出下面五个句子。(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古之人不余欺也。(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5)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翻译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尽可能采取直译的方式,特别注意关键字词的意义;二、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答案:(1)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2)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3)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4)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5)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口说出用笔写出来。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7填空。苏轼,字_,号_,宋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与并称“欧苏”,其诗与_并称“苏黄”,其词与并称“苏辛”,是_词派的创始人。解析: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有关他的时代、字号、文集、文学成就、诗词名句等,都要有所了解,重点识记。答案:子瞻东坡居士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豪放8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和认识的是哪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焉”的用法1、 用作句末语气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如乐作焉。2、兼词“于此”、“于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代词“它”。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