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巩固下面地形剖面图中,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处表示山前洪积扇,处表示三角洲平原。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河流处所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沉积作用、搬运作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C搬运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2图中处的剖面图最可能是()解析:第1题,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处为山前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处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型河谷,D符合题意。答案:1.D2.D(2019襄阳四中联考)下图为
2、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双选)()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4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该河流位于36S附近,且7月的河流面积较宽,1月的河道较窄,表示该河流的汛期在冬季,而夏季流量较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为枯水期,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第4题,根据河道的宽度,可以判断该河大致由甲乙流向丙丁,结合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
3、向左偏,河道凹岸受侵蚀严重,而凸岸泥沙堆积,因此泥沙堆积最严重的是丁。答案:3.CD4.D(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图。据此回答58题。5该峡谷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6形成最晚的是()A石灰岩 B页岩C石英砂岩 D堆积砂砾石层7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AV型峡谷、U型宽谷、盘状宽谷BU型宽谷、V型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谷D盘状宽谷、V型峡
4、谷、U形宽谷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有(双选)()A石柱地貌形成晚于孤峰B目前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C峡谷处在断裂带上D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太行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B项正确。第6题,四项均为沉积岩。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石英砂岩位于最底层,是形成最早的岩层;堆积砂砾石层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形成最晚,D项正确。第7题,由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型峡谷是最后形成的,太行山
5、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谷,故C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B、D正确。答案:5.B6.D7.C8.BD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1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所
6、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3)分析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解析:(1)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沉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通常,曲折的河岸受水流惯性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
7、流惯性力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沉积而成。(3)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另外,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发育广泛,可推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4)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
8、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C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处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已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和搬运到下游地带。(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能力提升(2019江苏南师附中期末)读图,回答13题。1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甲中()AM为凹岸侵蚀,N为凸岸堆积BM为凸岸堆积,N为凹岸侵蚀CM为
9、凸岸侵蚀,N为凹岸堆积DM为凹岸堆积,N为凸岸侵蚀2结合图乙,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Ma侵蚀作用开采砂金矿BMc堆积作用兴建仓库CNa堆积作用种植农作物DNc侵蚀作用修筑防护堤3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Aa航线 Bb航线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凹岸,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N为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堆积成河漫滩。第2题,N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堆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可以种植农作物。第3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船,宜走水流速度较小的a航线。答案:1.A2.C3
10、.A(2019合肥质检)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 ,南北长8.5 km,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回答46题。4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5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6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A万泉河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万泉河中上游兴建水库,防止
11、洪水侵蚀 C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少海水的侵蚀 D沙美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水流速度解析: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09年在九曲江河口附近多了一些沉积物堆积体,河口附近由于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减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等而形成的堆积地貌为河口三角洲,D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玉带滩是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是在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再结合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内海一侧曲折,可以推断玉带滩的形成应该是由河流携带来泥沙再受海浪的顶托作用在此堆积而成。玉带滩形成后,西侧泥沙堆积会更多,而东侧由于没有泥沙的堆积反而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加强,细小的砂粒会在海水退潮后携带更远,再加上此
12、处还会受到偏东方向台风的影响,留下的或再堆积的一些较小的砂粒会被风吹至内海一侧,另外还有河口处泥沙堆积增多,内海至玉带滩处的泥沙颗粒也会随之变小,所以玉带滩表层沉积物东部砂粒应较大,而西侧较小;从图上还可以看出2009年沙嘴处变得更小,可以推测出是因为某些原因上游泥沙来量减少,海水侵蚀更强而形成,所以北部的砂粒应大于南部,故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第6题,玉带滩及沙嘴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受海水顶托作用堆积而成,而上游植树造林或兴建水库,都会导致下游泥沙减少,受海浪侵蚀影响,玉带滩沙嘴反而消失加快,A、B不对;在沙嘴建护岸工程可以减少海水的侵蚀,从而避免
13、沙嘴的消失,这个措施可行,C对;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流速,并不能减少沙嘴消失的速度,反而还会造成内海水质恶化,D不对。答案:4.D5.A6.C(2019江苏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78题。7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C凹岸 D入海口8下列地貌形态,其形成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冲积扇 B移动沙丘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7题,图示砾石景观属于沉积景观,常见于大河的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A错。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
14、三角洲景观,没有砾石沉积,D错。第8题,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是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A错。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C对。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作用的风化作用形成,D错。答案:7.B8.C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2)据图分析CD截面所在的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EF截面所在河段的航道靠近_(填E或F)岸,说明判断依据。解析:(1)AB河段位于河流上游,由AB截面图可看出,河谷深邃,呈V型,可知该处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且由图中沉积岩层可判断,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顶部裂隙发育成谷地。(2)图中CD截面所在的地区河道弯曲,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缓,泥沙易积沉,河床抬升;且为防御洪涝灾害,人为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3)EF截面位于河流的下游,河道宽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右偏冲刷右岸,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F岸泥沙堆积;航道应靠近水深的一岸。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2)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E判断依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