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10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 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涂。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

2、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2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

3、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4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5在

4、明晚期最受大众欢迎的劝善书,是经道教传人佛门,再转手至儒门的功过格。它是一种将日常道德行为量化的实践手册,由晚明至清,乃至民国时期一直流传不息。明代晚期以功过格为表征的劝善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了( )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C宋明理学的现实实践 D宗教信仰追求实用性6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D对历史

5、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7下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仁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唐律疏议斗论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大明律亲属相为容隐大清律例刑律诉讼A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 B宗法制度逐步淡化C等级秩序日益固化 D血缘关系不断强化8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见下图)因借展日本而引发各方关注。颜氏真迹所属书法特征是( )A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9下图是南宋杭州灵隐寺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济公头戴破帽

6、、手持破扇、脚穿破鞋,不受戒律拘束,貌似疯癫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济公像( )A儒家正统观念被画家抛弃 B.市民阶层率性直爽的心态C心学重建了儒家精神信仰 D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10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11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

7、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12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 )A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B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C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 D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131861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B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

8、基础C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 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14 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1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

9、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6李大钊在1920年说:社会主义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张太雷1921年指出:要“把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恽代英1924年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这些观点主要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认识到( )A要摆脱苏联革命道路模式的束缚 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C把马克思主义结合国情的必要性 D开始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7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

10、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18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11、等问题1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0“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通过这一调查,

12、毛泽东( )A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D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21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重视经济建设 B坚持群众路线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2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

13、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23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 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41978年3

14、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D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5如图是2012-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统计图。据此可知,新时期的中国( )A教育已领先于发达国家 B就业创业环境极大改善C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D教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26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

15、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 B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C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2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28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认为,命运就在人自己身上,人同命运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斗争。据此可知古希腊( )A人们认为可以掌控自身命运 B命运观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摆脱了宗教神学对人的控制 D否定了人的个性与自由意识29阿伦布洛克在评价西方某一运动时说:“古人世界的重新发现释放了新的能力,刺激了想象力,最后发现了新的真理,创造

16、了新的形式,而不仅仅是恢复了过去已被淹没或歪曲的许多价值。”该运动( )A诠释了全新的文化体系 B复制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内核C导致了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诞生 D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30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文艺复兴渐入高潮C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31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

17、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 )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3216、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欧洲大学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进程加快,大学不再是教会的附庸,逐渐成为世俗政权的工具,并为国家政权服务,除此之外,大学学术自由开始萌芽。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崩塌 B唯物主义思想产生C宗教世俗化运动的开展 D文艺复兴走向质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

18、分)二、非选择题:(33题18分;34题12分;35题22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

19、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

20、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12分)34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 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时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

21、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

22、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新。 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材料二 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23、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国家复兴教育的举措。1- -5DBCAB 6-10DACBD 11-15BACAD 16-20CAADB 21-25BADAB 26-32BCBACBC33【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女王的宽容和支持。 (6分)(2)不同: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思想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

24、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剧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12分)34【答案】(12分)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

25、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35【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主导;与科举做官联系紧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6)(2)变化:由中世纪教育被天主教会垄断到近代教育日益平民化。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业革命的发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6分)(3)目的: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4分)举措: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