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20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 )A.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 B.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C.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 D.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2、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
2、一。这一现象表明( )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 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扩展 D.各地经济技术缺乏互动交流3、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加强皇权,引起王敦叛乱,得到士族支持。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权与士族斗争异常激烈 B.皇权与士族共治是可行的政治模式C.国家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 D.东晋皇权与世家大族实现权力制衡4.唐开元三年的1份诏令说: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B.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C.地方治理的现实困
3、境 D.传统世家大族集团日益走向没落5.雍正帝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而且特许某些道员、知府以及总兵以下的副将奏事。这一变化( )A.解决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 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僵化 D.拓宽了中央决策的信息来源6.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 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7.唐代初期的“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相比有了很大
4、的差别。自唐太宗修氏族志时规定“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8、表1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表1 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表1说明近代中国( )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 B.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D.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9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
5、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C对于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10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
6、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C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主张改造传统文化12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毛泽东意在 A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B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C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D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13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
7、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B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14.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其主要目的是A. 实现宗族内部平等 B. 防止宗族溃散解体C. 建立产品公有制度 D. 消除贫富悬殊现象15.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其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利之驱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这主要反映了A. 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
8、B. 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C. 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繁荣 D. 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16.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A. 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 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 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17.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这种现象折射出A. 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B. 政府
9、对土地开发的失控C.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 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18、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19、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 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B.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 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20、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
10、价变化表反映了( ) 年份 1534年 1580年 1635年 1751年 比价 1:6.3 1:5.5 1:10 1:14.6 A.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 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C.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21、明嘉靖、万历时,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官搭民烧”现象,一部分产品已为供应市场而生产。同时民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并且有许多民窑的主人和工人是来自外地的商人和无业游民。这种变化反映出明代( )A.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 新的生产关系出现C.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 民间消费需求旺盛22、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
11、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A. 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B. 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C. 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D. 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23、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 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24、
12、周公制定礼乐制度。乐是指通伦理,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 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 )A. 强化血缘伦理 B. 稳定社会秩序 C. 宣扬天下共主 D. 提倡以德治国2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
13、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14、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
15、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31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32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
16、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察举制科举制取士方式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士人。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取士标准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子通过礼
17、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教育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
18、的不同之处(12分),并据此予以简要评价。(7分)(2)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及最终结果?(6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请根据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5(15分)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
19、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高2020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48分,每小题1.5分)1- -5 AABBD 6-10 BBBDA 11-15 BCBBC 16-20 CDACC 21-25 DABBA 26-30 BDDCA
20、31、D 32、D二、主观题(52分)33.【答案】(25分)(1)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任官制度,科举制是考试任官制度;察举制选官标准多元化,科举制则较为单一;察举制入仕程序含混粗糙,科举制则相对明确规范;察举制下士人不一定出自学校,科举制下学校制与考试制相互配合。(12分)评价:察举制注重官员素质的全面性,但主观性强,不易把握和操作;科举制简单易行,较为公正公平,但缺乏对士人的整体考察。7分(2)看待:明初进士多出自南方,反映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明朝统治。6分【解析】(1)不同:可根据材料分别从取士方式、取士标准、入仕程序、教育背景等
21、方面分析比较。评价:通过比较,分别说明察举制与科举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即可。(2)看待:可从“南北榜争”反映的实质以及规定“南六十,北四十”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分析解答。34.认识: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为此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其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洋务运动客观上在革新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民族资本主
22、义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首先要审题准确,根据题干及图片,可得出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些认识,如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近代工业推动了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政治色彩较突出等。然后从中选取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5.(15分)(1)特点:新军兵种包括陆海三军,八旗军只有陆军;八旗军是由满洲的贵族子弟组成,新军人员组成更加丰富,仅限官员是满族人,士兵可以不是满族人;八旗军是国家的正规军,领国家的饷银,新军是常备军;新军训练的是新式武器;八旗军则是以游牧民族的冷兵器训练为主。(2)使中国拥有了一个形式上的现代化军队,提高了军队素质,为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培养了新型军事人才,为后来革命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引进了现代军事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战争引入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