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比前代更为严重。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弱化 B生产工具改进C土地政策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2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C体现了宋初的重农思想 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知识点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3.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
2、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4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6.由于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巨大的投入,一些家族常常聚资支持子弟读书,以求光宗耀祖。到宋朝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逐渐占有优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3、因是()A朝廷有意打压北方读书人B北方人重视务农,对科举考试热情不高C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人聪明,更容易考中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2到北宋时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多煤炭的省份,多以煤作为冶铁原料和家用燃料。这表明当时()A煤的开采量较大 B北方矿冶业超过南方C北方经济较落后 D手工业发展困难重重3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
4、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制瓷业迅速发展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4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灾而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时定窑瓷业得到了恢复;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B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C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D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5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都有限定,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5、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保证货币信用稳定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6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A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B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得松弛C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D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东京梦华录卷三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
6、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
7、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材料二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
8、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素养历史解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大量的商业市镇兴
9、起2(素养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
10、配。”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影响。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土地兼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A项错误;“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主
11、要反映了古代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问题,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故B项错误;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初对农业的重视。材料中宋太宗和真宗对农业颁布的诏令,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故选C项;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中措施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措施有助于推动南北物种间的交流,排除B、D两项。3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海商贩运货物多,中国商人和商船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反映了海外贸易的发达,故选C项。4答案:A解析: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故A项正确;
12、B项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是宋代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不符合题意;元朝才烧出青花瓷,故C项错误;D项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是在唐代。5答案:B解析: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B项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从北宋开始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故选C项。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D解析:“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没有论及南方的生态环境问题,故C项错误;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说明两宋时期南北农业经济的交流
13、加强,故D项正确。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陕西、山西河北等多煤炭的省份”,可以得出煤的开采量较大,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南方矿冶业的数据,不能得出北方矿冶业超过南方,故排除B项;用煤量大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故排除C项;煤炭的用量大,体现手工业的发展,故排除D项。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描述无法判断出沿海地区与内陆的瓷器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B项错误;据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可知,外贸港口制瓷业发达,说明海外贸易刺激沿海制瓷业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描述沿海瓷器生产,无法判断瓷器是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故D项错误。4答案
14、:C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定窑创烧于唐朝,体现不出中国制瓷技术开始于唐朝,故A项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C项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交子”的发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发行“交子”需要准备金,此目的是维持兑换,保证货币信用稳定,故B项正确;发行“交子”不能直接增加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不出“交子”的发行是为了维护商人利益,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交租,故A项错误;由材料“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可知,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土地所有权、占
15、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佃户在“结清账目”后可以自由离开,在耕作的过程中是否自主没有说明,故D项错误。7答案:(1)表现: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影响:打破坊市界限,经济功能增强。(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布局上打破了坊市界限,功能上经济功能增强。第(2)问,据材料二“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分析发生的变化。8答案:(1)原因: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南方地区历代的持续开发;北民南迁,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劳
16、动(或民族交融);北方土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2)影响: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南方教育的发展,文化重心随之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南方人口增加对于土地的过度索取、垦殖等活动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奠定了当今中国经济格局的基础。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
17、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出现独立的商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时期,排除C项;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是在明清,排除D项。2答案:(1)特点:以经济手段改善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下交互,互惠互利;注重维系人心。(2)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或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解析:第(1)问,据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得出关注民族需求,上下交互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