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高中人民版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2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
2、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3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4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繁盛一时, 明清时期,苏州及“四大名镇”(广东佛山、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成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这种变化是由于A.重农抑商松动 B.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 D.政府政策调整5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
3、效益。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6吴日法在徽商便览中说:“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族居之。以人口孽乳(注:生育)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起,牵车牛服远贾,今日徽贾之足迹,殆将遍于国中。”材料说明 A徽民较早有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 B徽商足迹遍布全国C地理环境促使徽民走上经商之路 D徽商经济实力贫弱7“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
4、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C彻底解决国家赋税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8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9沈括作戏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司马光也有都门诗:“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旁柳,惨淡少颜色。”下列选项
5、反映材料中诗作主题的是A宋代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B宋代城市商业繁荣C宋代能源结构有大变化 D宋代民族融合加强10清乾隆六年(1741 年)全国大小男妇人口超过1亿4300 万;二十七年(1762年)为2亿零40余万;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面对短时间内的“人口大爆炸”,乾隆帝降谕:“各省丈量田亩及抑勒首(注:强逼自首)报垦田之事,永行禁止,违者以违制论。”反映出乾隆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严格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B.默许民间大量隐匿土地C.严格核定全国土地总量 D.允许官员大量拥有土地11唐初政府收入同前代一样主要依赖农业赋税,但到了北宋,政府专卖收入和各项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收入。导致这一变
6、化的原因是北宋 A土地兼并激烈,影响赋税收入 B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C实现海禁政策,国内贸易发展迅速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12清代中叶,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行规以及有关营业的重要事件,铭刻碑记,以资信守。这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13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坊市界限打破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C商品经济发展 D“海禁”政策实行14“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
7、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15“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40分)16(15分)材料一 隋及唐初,商人及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与一般民户相同。设关置市,目的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收税。盐酒之类的手工业生产,向百姓开放。武则天时期,国库空虚
8、,财政拮据,始征关津之税,但行之不久,即被废止。玄宗天宝年间,开征市肆之税,税率为2。这一税率一直保持到德宗时期。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于是令各地向商贾征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按率征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者,皆以分数税之”。此后商税不断增加达到每贯200文,即20,其余非法征括不在其中。除商税外,唐后期财税地位较为重要的手工业税是盐税、茶税、酒税和矿税。政府用禁榷即专卖的方式控制手工业品,从中获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
9、税变化的影响。(7分)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 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
10、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 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4分) (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分)(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3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
11、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材料二 据天王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各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 小户(机工)赴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
12、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年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不得摘录原句,至少4个要点)。(2)依据材料三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
13、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4个要点)。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由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苦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角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故选A。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2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盐铁事关民生,政府主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说法
14、错误,早在三代的时候就已出现“工商食官”的现象;C 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手工业既有官营的,也有民间的。所以应选A。3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图片A是南阳玉铲,B是铁铲,D是曲辕犁,都是农业生产工具。东汉初年,南阳太守杜诗经过实际考查,发明了一种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工具,即水排,即图片C。所以应选C。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分期和归类。“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繁盛一时”,这些多数是港口城市,明清时期,苏州及“四大名镇”多数是内陆型城市。唐宋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明清时期,逐渐趋向闭关锁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城市的兴衰。因此选择D。
15、A不符合史实,BC与题干的主旨不符。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的时候,中国依然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表述错误;C项说法言过其实,与史实不符;D项是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故排除。所以B项符合题意。6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说:由于徽州山多而耕地少,致使粮食严重不足,即使丰收之年,也要从江西、湖北或宣州、池州运来大批粮食以弥补欠缺。可是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一些徽州人不得出外经商。因此只有C符合材料意思。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
16、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直到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属于无关项;C项“彻底”表述错误;D项“富商大贾的出现”与“盐铁官营”制度关系不大。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8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图表可以看到田赋是在减少,但关税、厘金、盐水却保持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并不能说国力正逐渐衰落,政府也并未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也并不是外交政策调整而造成的,其实一般而言,一个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而
17、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9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红尘昼夜飞,惨淡少颜色”可知,宋代时存在着空气污染问题,所以应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10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各省丈量田亩及抑勒首(注:强逼自首)报垦田之事,永行禁止,违者以违制论”可知,乾隆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严格限制土地兼并行为,所以A符合题意。11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宋时中国的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政府为了征税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所以也就出现了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收入的经济现象,综上所
18、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12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雇佣关系,故B与题意不符;材料“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信息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正常管理,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C项错误;材料“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可知当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故D项符合题意。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明代时期对外贸易较多,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致,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
19、题意。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15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灾荒只是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因素,属于偶然性的因素,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统治所致。故题干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应选C。16(1)变化:税率提高,税收变重;征税类别增多。(2分)原因:手工业品从允许民间经营到政府专卖;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6分)(2)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限制了工商业
20、的发展;导致国富民穷,社会矛盾凸显,不利于社会稳定。(7分)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二信息“此后商税不断增加其余非法征括不在其中”得出税率提高,税收变重;“除商税外,唐后期财税地位较为重要的手工业税是盐税、茶税、酒税和矿税” 得出征税类别增多。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一信息“武则天时期,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始征关津之税”、材料二信息“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于是令各地向商贾征税”“政府用禁榷即专卖的方式控制手工业品,从中获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地分析唐后期工商税变化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看,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从消极的方面看,商税过重加剧了商人
21、的负担,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17(1)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2分)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分)(2)盐铁官营(2分)边患严重;佐助边费(2分)(3)资源国有;政府经营。(2分)(4)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可以归纳: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 造就一些巨商大贾
22、;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可见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材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以佐助边费。”可以归纳为: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本问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为小。由材料“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可以归纳为: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 可以
23、归纳为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18(1)条件: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手工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商品经势活跃,南北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地主土地私有制开始动摇(2)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特征:为购买劳动力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3)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工商业资本的短缺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基本特征以及发展缓慢的原因。题目对于归纳概括的要求相对比较高,答题的关键也就在于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去分析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