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20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级高一下期导学提纲:历史导学案5(范围:必修二第一单元) 周 年 月 日学习目标:概括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特征,知道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学习重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征以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学习难点:小农经济的特点、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区别以及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二、检查预习:课本P4P19;三、导入:略四、自主学习五、合作探究一、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内涵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的

2、个体农民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等特点。2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迟滞性。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衡量商品经济发展的指数主要看产品、市场、商人、货币、城市等方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ks5u理性思考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这三种经济

3、形态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在本专题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各自的基本内涵。对内涵的把握要注意从其基本特点、产生时期和性质等角度进行。另外要注意,小农经济侧重家庭为单位,自然经济侧重“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侧重于市场的联系性。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3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空间格局不断变化。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4、,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历代封建王朝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ks5u理性思考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都是农业经济的补充。小农经济形态下的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显著特征,手工业技艺水平高超,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相对缓慢,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进一步阻碍了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1.演变: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历程。在封建土

5、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要问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2)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商鞅变法从根本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废除过程:管仲:收鱼盐之利、鲁国“初税亩”商鞅:法律形式废除。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原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其他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影响: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制造了贯穿封建

6、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隋唐均实施均田制。政府按户数人口给予土地。农民每年给政府赋税。农民得到土地。获得生活来源。意义:缓解了阶级矛盾。 实施条件:政府掌握大量土地。屯田制: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等实行过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把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叫“更名田”。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4)中国近代太平天

7、国曾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实际未实施。 孙中山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新三民主义发展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5)建国后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B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成立 变土地私有制度为土地公有制度。C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条件下,国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自负盈亏。意义:大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D土地流转。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

8、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2.古代规律: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a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b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d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ks5uks5uKs5u.Co

9、m四: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 2、汉朝:编户制度 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影响: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 b、编户齐民

10、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3、隋唐:租庸调制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制(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 )唐朝:租调庸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a

11、、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 4、唐中后期两税法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 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作用:a、税

12、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

13、基础。 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 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取赋税 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6、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1581年) 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 意义: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

14、币地租转变。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

15、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8、小结: 1、以税种来分类: 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

16、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六、解题技法解答结论型选择题的一般技法ks5u解题技法1解答结论型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通读题干,明确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判断。(3)分析各选项的内

17、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2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认识,即用史实证明结论。ks5u典题例证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

18、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言论阐明了()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ks5u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它决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ks5u即学即用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向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

19、遍的社会现实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解析:选B。题干材料的大意:萧何购置田宅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地也从不修建围墙自己的后代如果贤能,会像我这样勤俭持家;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侵占。这说明当时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巧找选择题的题眼ks5u解题技法 (1)以时间限定为“题眼”:抓住题干中明显或者隐含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肯定或排除与题干时间无关的备选项。(2)以地点限制为“题眼”:抓住题干中与解答题目有关的地点,由此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3)以范围限定为“题眼”:从全球史观看世界范围内观

20、察;从国家看,分清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国家看,分清不同的区域,作为解答判断、排除备选项的依据。(4)以否定词为“题眼”:历史选择题分为正向和逆向选择题,解答时注意题目设问是肯定还是否定型选择题。(5)以阶段特征为“题眼”:某一历史事件具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独有特征,也是审题和分析备选项的关键,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题目所反映的历史阶段及特征。ks5u典题例证战国时期,各国官营手工业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工匠,而秦朝建立后,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这反映了()A战国手工业水平相对领先于秦朝 B秦朝经济政策阻碍了手工业进步C秦朝建立后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大一统国家加强了对人

21、口的控制ks5u答案D 题干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工匠来源的变化,故A、C不是题干反映的内容,排除;B题干无法体现,排除;秦朝手工业中的劳动者多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故体现对人口的控制加强,故D项正确。ks5u即学即用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如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仿自欧洲银器)。材料反映了()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全球贸易网络B订制瓷器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解析:选A。从题干“订烧瓷”的含义可知A项正确;B项题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订烧瓷”出现不能说明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

22、体和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故C、D两项错误。区分选择题求答项的限定词:说明与表明、体现与反映ks5u解题技法(1)说明与表明:历史选择题求答项多有“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说明”“表明”含义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材料得出什么历史结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问答题),同时“表明”有时还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2)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在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运用时,有可能就是对材料的内容理解;“体现”在结论型选择题运用时,就是获取历史结论或是寻找支撑题干结论的

23、史实。ks5uks5uks5uKS5Uks5u典题例证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上面记载:“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ks5u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汉时商业发展已可以结伙经商并签有契约,说明当时商贩活动活跃,且有一定规模。从选项的表述

24、来看,B、C、D表述均不恰当。故应选A。ks5u即学即用 “(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地处交通要道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 扬州是繁华的都市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A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崛起。由“(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知是正确的。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市场受官府控制。排除带的选项,本题选C。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ks5u解题技法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年历史考试中选择题的常见题型,这类题型四个备选题肢是由多个小选项排列组合而成。这类试题

25、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解答该类题目可采用以下方法:(1)从题目中提供的选肢中直接排除错误小项,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的一个错误小项,就可以把凡是有该错误小项的备选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2)在众多的小项中,确认一个或几个正确的小项,从而在四个备选项中排除不含有正确小项的选项。(3)排除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择肢。(4)备选的题肢存在表述相互矛盾的,排除组合肢中同时含有相互矛盾的题肢,最后确定正确选项。 ks5u典题例证中国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罗盘针的应用A

26、 B C Dks5u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现的能力。传统农耕文化视土地为财富,安土重迁,自给自足;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罗盘针的应用有益于强化海洋观念,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ks5uks5uKs5u.Comks5u即学即用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 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说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体现自然经济虽开始解体,但依然处于主导地位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是其主要标志,故正确。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主说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故正确。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故均可排除。七、小结作业(略)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