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层级要求核心素养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道:区域的特征,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理解:区域差异的成因,不同生产力水平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应用:能够根据有关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认识区域;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综合思维: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分析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描述区域特征;解释地理环境差
2、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考察学校所在地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并为该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 夯基固本自主学习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自我探究差异性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吗?提示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3、区域差异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续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自我探究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水运条件优越的原因。提示长江三角洲濒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水量大,无结冰期,有利于发展河流运输;长江三
4、角洲有京杭运河通过,扩大了河流运输的范围。(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商贸业发达落后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劳动力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区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5、(3)现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破碎、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低。自我探究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粮仓”的地位会下降?提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增长快;耕地破碎,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较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例降低。自我反馈1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A文化区域 B行政区域C气候区域 D商业区和住宅区答案B解析文化区、气候区都有一定的过渡性,而商业区和住宅区间也无明显界线。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
6、土壤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答案A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早期,其河湖纵横、水系众多,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也不便于各地间的联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造船技术快速发展,稠密的水系变为天然的河运网络,大大增强了运输能力,转变为了有利因素。3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答案B解析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并利用周围地区的煤、铁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4战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有()生产力水平低下水系稠密地势低平土质黏重A B C D答案B解析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故排除。活动点拨教材P2思考1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远近。松嫩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2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
8、西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多种植喜湿的亚热带、热带作物,如水稻等。由于地块分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的河流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多种植耐旱、喜温凉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由于土地集中连片,对机械化作业十分有利,这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教材P34活动1本“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北方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民居选择正南正北方向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另外,北方
9、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起伏小,方便民居的正南正北布局。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多低山和丘陵,民居一般依据当地的地形特征修建,且受河湖影响,难以确保正南正北建设。北方冬季寒冷,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防寒保暖的效果,因此北方的墙体严实厚重。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通风散热的效果,因此南方房屋的墙体轻薄。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方,屋顶的坡度较大,这样可以加快流水的排泄速度,从而减小雨水对房屋的压力,降低渗漏风险。南方地区因降水多,所以屋顶坡度普遍较大。此外,房檐宽有利于避雨,有利于遮阳,还防止门窗被雨打湿腐烂,房屋的进深和高度加大,更有利于房屋通风散热。(2)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
10、本比南方高,主要是北方地区墙体厚重,所用的建筑材料较多,并且需要安装采暖等配套设施。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要比南方大,主要是考虑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2本“活动”题主要通过模拟考察的形式综合比较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差异。所经地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哈尔滨太阳岛中外风格建筑、哈尔滨龙塔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草原美景蒙古包山西太原附近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地貌晋祠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江南水乡美景古镇周庄、古典园林江西井冈山地区亚热带原始森林井冈山革命遗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民族风情
11、园、竹楼、佛塔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探究点区域的内涵和特征唐山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是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探索一条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唐山市位于环渤海和京津冀的核心地带,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然而,与沿海强市相比,国际化越来越成为唐山的突出短板。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从区域的内涵和特征考虑,“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原理何在?(2)材料中可以体现区域的哪些特征,请用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答案(1)京、津、冀等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空间单位,其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每个区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性;
12、不同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通过资源调配、资金流动等人类活动,可以加强不同区域的联系,可以扬长避短。这样有利于加强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2)唐山市位于环渤海和京津冀的核心地带层次性;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差异性;国际化越来越成为唐山的突出短板可变性。1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组成区域的各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以江南丘陵为例):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
13、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读图,完成(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思维流程答案(1)B(2)C方法指导利用框图
14、理解区域特征探究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请说出甲、乙两种景观主要的分布区域。(2)甲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乙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答案(1)甲(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乙(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甲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乙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对不
15、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主要成因(2)地形差异的主要成因(3)水文差异的主要成因(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项目具体表现差异成因农业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的差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机械化水平、单
16、位面积产量、商品率等的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工业工业类型、规模等的差异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的差异人口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的差异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的差异城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的差异交通交通方式、通达度等的差异地形、河流、经济、科技、人口等的差异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
17、的是()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思维流程答案(1)B(2)D方法指导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具体总结如下:探究点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方和北方人口比重的变化。朝代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的比重北方人口户数占全国的比重西汉19.8%80.2%唐代43.2%56.8%北宋62.9%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陆游材料三“苏湖熟,天
18、下足”。南宋民谚(1)西汉时期南方人口远少于北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东汉末期以来,南方人口增长迅速,有资料显示,自安史之乱以后,南方人口就超过了北方。试分析南方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1)生产力水平低下;河湖众多、河网密布,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地域联系;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森林密布,不利于生存。(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提高,有利于克服自然障碍;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区
19、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具体如下表所示:概念形成资源状况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续表概念形成资源状况人地关系成长阶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基本耗竭矛盾加剧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
20、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
21、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思维流程答案(1)C(2)D方法指导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小题速测试身手
22、 对点迁移 及时反馈探究点1区域的内涵和特征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12题。1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答案D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为划分的,故A项错误;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故B项错误;有的区域的界线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故C项错误;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故D项正确。2划分区域的意义有()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
23、发展区域经济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A BC D答案D解析划分区域,对于了解区域差异和特点、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了解区域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点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陕西延安北部的安塞剪纸和江苏的扬州剪纸是我国南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34题。3与陕北安塞剪纸相比,江苏扬州剪纸具有的特点是()A粗犷豪放 B质朴夸张C精致细腻 D浑厚苍劲答案C解析陕北安塞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处农牧过渡地带,剪纸艺术具有北方粗犷豪放、古拙质朴、浑厚苍劲的特点;江苏扬州地处长
24、江下游地区,剪纸具有清秀淡雅、玲珑剔透、精致细腻、柔和优美的特点。故C项正确。4安塞剪纸与扬州剪纸艺术风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C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D造纸技术的差异答案B解析剪纸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征,陕西安塞和江苏扬州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地域文化不同,从而造成两地剪纸的差异,故B项正确;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剪纸技术均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不是造成剪纸风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故A、C、D三项错误。探究点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工业化阶段表及2008年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56
25、题。工业化阶段人均GDP(美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三产业比重初期20%2 0004 00090%长江流域3 3509.71%90.29%52008年,图中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答案C解析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6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答案D解析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省(区、市)自然资源丰富,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