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476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案1 体会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中重要语句的考查特点。2.学会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含意的方法。分类点拨 类题一 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 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这句话包含了人物怎样的想法。3.请谈一谈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题答题步骤 从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从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2、。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比如2014年湖南卷对于“篡改”内涵的理解。“篡改”一词鲜明体现了作者对于“粮食”的立场、观点,理解了它的内涵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题答题步骤 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比如2014年天津卷要求辨析“枣香醉人”与“根”哪一个词语可以做标题。解答时,就需要分析全文结构、紧扣文章主旨,抓住文中表达中心的关键语句。3.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题答题步骤 理解词语本义。圈定特殊语境。联系语境分析

3、。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比如2009年广东卷第16题:文中画线部分中的“它们”指什么?找到原文:“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联系上文,便知道“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题答题步骤 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联系语境析修辞。联系题干中要求解

4、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瞻前顾后断深意。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比如2013年四川卷第17题,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要想正确理解这一拟人化的词语,必须遵循上面四个步骤,联系全文作答。【经典例文】(2014 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粮 食 学 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

5、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

6、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

7、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

8、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

9、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

10、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2013 年第 10 期。有删节)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解析: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要分析“篡改”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义和主旨义。这个词语前后没有现成的句子可供作答,并且题干要求“综观全文”,可以看出“篡改”是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并且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明确了“篡改”的地位,它是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我们再从词的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上文中找到相关

11、语境,“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然后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围绕“篡改”粮食写了几个层面;接着从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寻找包含“篡改”粮食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最后思路延伸,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答案: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第9自然段“切断”“颠覆”等词语)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第10自然段开头的“改写”是“篡改”的同义词)。类题二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

1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要明确什么句子是文中重要的句子。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所谓富有特色,指结构上超常组合,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文中“重要的句子”的类型通常有:起始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主旨句,揭示文章中心;衔接句,有承上启下作用;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和深化升华主题的作用;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情感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

13、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总结句,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此外,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常见命题 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文中画线语句表达了某某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答题方法 1.从理解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句中的特定称谓;句中的指示代词;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等。比如2014年山东卷(原文及题目见此后的“经典例文”)“例题分析”中第(1)句的理解。方法突破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

14、,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比如2014年大纲全国卷第14题: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解答本题就必须好好利用题干提示“开头一段”。结构上文章首段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古典”与“现代”对应,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比如2014年福建卷第15题,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即属此类题目。5.从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入手。比

15、如2014年广东卷第17题,要求分析“啊!我的鹤!”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6.从把握修辞特点入手。对含有修辞格的句子,应在修辞的本身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等)的基础上分析。比如2014年安徽卷要求解释“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在文中的含意。这句运用了比喻,可以结合上文“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和下文“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等准确解读。【经典例文】(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浣花草堂 黄

16、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

17、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

18、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

19、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

20、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21、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1)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具体内涵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点击进入对点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