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练三小说阅读一、(2020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磨曾冠华土围村人对屹立在湄江河畔的三角寨山有着深厚情感,谁出远门时,便会听到一句话:想三角寨了,就回来。他第一次出远门,娘也不例外,声声句句叮嘱说,儿啊,想三角寨了,就回来。他跟娘点头时,还是挺机灵的一个小伙子。可是,回来了,却是傻样了。好在,娘再也看不到他了。那年,土围遭鬼子,娘跑得急,半道上脚打滑,摔下了山崖。然而,爹在呀,看他愣愣的样子,听他嗡嗡嗡地说话,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鬼子投降了,万盼着他从广州读书学成归来,可眼前这?为什么呀?三年后,全国解放,他家的家产、田地前后被分。不久,爹也撒手人寰
2、。当年,他离开大屋,提出要青磨。农会主席说,你背得动它,就送你了。他先抱走磨盖,回头背走磨座,那份英武无人能比,农会主席擦着额头的汗说,牛呀,青磨。他由此得名。他以五谷庙为家。“破四旧”那年,五谷庙被毁,他才又搬回村子,住进生产队的一间闲屋里。老旧的碗碗罐罐就算了,他依然带着那副笨重的青磨,这成了全土围的笑话。青磨喜欢喝豆浆,可不会种豆。他种豆怎么也不成功。别人只要撒下种,日后便会有收成,青磨不然,他种的豆连芽也没见发过。猪都想不出锅炒豆种,就他使那样的昏招!老天年底分粮,青磨将一半的工分换大豆。人们疑惑了,豆浆能当饭?田间地头,重活非青磨莫属,众人在旁起哄吼号子:一二三、一二三。大伙喜看他汗
3、如雨下的狼狈,爱听他气喘吁吁的执着。土围的男人女人,笑成一团。青磨原本聪慧机灵的一个读书人,出门几年人变傻了,让人牲口那样使唤干活,推磨做豆浆算是唯一干的自家活了。青磨似难忘某种场景,他嗡嗡嗡不间断地自言自语,一边埋头干活,直到收工为止。一天下来,别人10分,他8分。青磨问,为啥少2分?人回他,那2分,叫二。青磨摇头摆脑,一脸纳罕。人说,二是两条棍子,一条棍子多一条棍子的意思,权当它筷子吧,吃饭用。青磨说,豆浆就好。土围逢闹运动,青磨都上前台,成分高,不斗他,斗谁?转眼几十年时间过去,青磨仍旧一个人住在老屋,一有时间就转动那副笨重的青磨。青磨发觉屋里的碗碗罐罐陆陆续续少起来。某晚,传来有人翻墙
4、摔伤的呻吟声。青磨叹息,把凳子放到墙根去。再有人翻墙,搭到凳子的脚收住了。青磨不全傻的消息由此传开。上面来文,以字为证:青磨,原名洪文轩,永安土围村人,抗日期间,任国军营长,台儿庄一战,率部与敌浴血奋战,致残。原来,青磨在广州读书期间,瞒着家里,投笔从戎打鬼子去了。只三天,青磨死了。他屋里的碗碗罐罐一只都没了,墙角落的那副笨重青磨静默无声。一位操着半洋半中口音的俊后生找到土围,说是洪文轩的后代。战场上,青磨把军需大豆放炮火轰烫的钢盔里搅熟,靠它充饥,攒力气打鬼子。台儿庄一战前夕,青磨接受任务,务必安全护送女上尉屈颖离开。他们原本相爱,只是因为打仗,谁都没有袒露心迹。屈颖知道这次战斗非同寻常,那
5、晚含泪抱住了青磨。屈颖跟青磨说,炒大豆燥,吃多了对身体不好,等抗战胜利,我天天磨豆浆给你喝。屈颖脱险后,传来战报,青磨率领军队,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阵地遭受狂轰滥炸,将士们伤亡殆尽。青磨奇迹般回来,嗡嗡嗡地说话,爹发觉不对头,合计着趁早给他蒙一门亲事,说儿子留洋归来,会操外语。只是,没人上当。俊后生说,屈颖是我奶奶,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她带着我爹去了美国。奶奶临终说,在土围村,找着一副座底刻篆体“御”字的青磨,便是家了。果然,翻起磨底,“御”字赫然入目。原来,厨官洪氏告老还乡,朝廷为奖其忠诚勤勉,特赐青石御磨一副,以表皇恩浩荡。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不久,由俊后生出资,将本土作
6、家创作的小说青磨改编拍成同名影视作品。土围村成了特色景点,观光的游客抚摸青磨,纷纷品尝用它打磨的纯正豆浆。青磨转动,磨口的豆浆往桶下滴答滴答奔腾的湄江河,屹立的三角寨,说不完的故事流传,青磨最重。(摘编自金麻雀2019年10月31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土围村人对“青磨”挖苦讽刺、起哄,固然有不知情的原因,但也反映了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表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B文章写“青磨”不会种豆时,采用“猪都想不出”“老天”等语句,用以突出“青磨”出身成分高,从小缺乏农业知识。C“青磨的坟墓被修葺一新,土围村人常来祭拜”,这句话表明人们对英雄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尊敬
7、、怀念英雄,令人欣慰。D文章结尾对湄江河、三角寨山的描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相结合,增添了故事的厚重感。【解析】B项,“从小缺乏农业知识”于文无据,“青磨”用锅炒豆种,是战争中的习惯对他的影响太大。2小说主人公“青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示例)具有家国情怀。“青磨”去广州读书时,投笔从戎打鬼子,浴血奋战,报效祖国。厚重坚实。作为抗日英雄,“青磨”数十年默默无闻;他虽然残疾,但勤劳肯干,在饱受打击中,坚守人生。坚守爱情。“青磨”守护着青磨,守护着爱情;坚持磨豆浆的习惯,寄托对往昔的怀念。善良宽容。因有人偷“碗碗罐罐”摔伤,他把凳子放到墙根。(答出任意三点,
8、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故事情节,仔细体会。“青磨”的人生可以分为抗战时期和抗战以后。抗战时放弃读书,奔赴抗日前线,在台儿庄战役中负伤,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受伤回乡后,他守护青磨、养成喝豆浆的习惯,表现他对爱情的坚守;他干最重的活,饱受打击,一直默默无闻,像青磨一样厚重坚实;他对人友善,别人来偷“碗碗罐罐”,他把凳子放到墙根,让行窃者收脚,既表现出他的聪明,更体现了他的善良。3小说中的事物“青磨”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示例)青磨是故事的主线,串联起了故事。“青磨”与屈颖在战争中的爱情与青磨相关(约定抗战胜利后每天磨豆浆);“青磨
9、”退伍后每次搬家都带着青磨;孙子认祖归宗,以青磨为信物。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如“青磨”为何对青磨情有独钟?为何喜欢喝豆浆?设置层层疑问,使情节富有吸引力。使故事余韵悠长,增添感染力。结尾“青磨转动”,连接现在与未来,代表怀念与传承,“青磨最重”赋予故事以厚重感,引人感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青磨是文章的主要道具,对人物、主题、情节均有作用,而题目问的是“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答题时可以从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使故事情节具有什么特点等角度作答。首先,青磨串联起了人物抗战前后的故事,并引出“俊后生”认祖归宗的情节;其次,从故事的展开看,文章从青磨入手,设置悬疑;最后,以青
10、磨结尾,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引发读者对故事的回味。二、(2020赣州市十六县市6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半斤星星津子围一个叫大壮的男人,佝偻在住院部水房的角落里,抽泣的肩膀在阴雨的夜色里一抖一抖的。“28号床家属28号床家属!”大壮应了一声,他摸索着打开水龙头,快速洗了一把脸。走廊深处,胖胖的护士站在日光灯管下。“你女儿说话了,她想见你。”大壮跑过去,护士侧着身子,打开病房门。“喊你几遍啦?磨磨蹭蹭,真是的!”大壮献媚地对护士笑了一下,几步就跨到了女儿床前。“爸爸来了,文倩,爸爸在这儿。”女儿吃力地张着嘴:“我我想要半斤星星。”大壮握着女儿的手,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不停地点头。
11、女儿昏迷三天了,她终于说话了。“好,好。”大壮说。女儿苍白而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努力微笑着。雨是后半夜停的。大壮坐在医院二楼平台上看星空,没有繁星满天,可还是看到了闪烁的稀疏星辰。大壮知道,他没本事飞到天上去摘星星,心里还是暗自期待奇迹,他小声祈祷着:只要满足女儿的要求,让我承受什么我都愿意。自从女儿的病被确诊,大壮就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煎熬,他想尽了所有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还是没有阻止女儿病情恶化的步伐,他内疚、自责,甚至痛恨自己,本来他可以阻止女儿降生的,当初,他随地质队进入山区,闯入那个女人的世界,她就告诉了她的家族病史,他不应该让女儿接着承受这种痛苦。女儿母亲的孤坟就寂寞在小兴安岭深处的一
12、片落叶松林里。当然,大壮也咨询过专家,那种病的遗传概率并不高,为什么女儿发病比她母亲还早呢?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特别是家里的装修。住进新楼房不到一年,女儿开始频繁地发热、身上出现片片瘀斑,浑身无力,脸色惨白他查了很多资料,知道装修后的空气中含苯和甲醛,那些东西无影无踪,涂料、油漆、墙纸、地毯、家具都是嫌犯,鬼知道它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很多时候,好的愿望未必换来好的结果,本想给女儿一个舒适豪华的环境,可惜女儿住了不到一年,那个房子就空空荡荡了。自从女儿说了愿望之后,她又处于半昏迷状态。更多的夜晚,大壮都是在阳台上度过的,无论阴晴,他都默默地向无边无际的苍穹祈祷。大壮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奇迹真的出现
13、了:就在那个雾蒙蒙的深夜,一道火光不、或者叫电光从他眼前划过,接着就是轰隆一声闷响,定下神儿之后,大壮发现庭院后的建筑工地升腾起烟尘。是流星、流星的陨石?难道自己祈求的愿望实现了?上苍真的送给自己半斤星星。大壮从医院里跑出来,他跨过围栏、掀开挡土广告布,钻进了建筑工地。大壮用便携式手电筒四处搜寻,一直到天色微明,大壮才发现沙土堆上的环状撞击痕迹。大壮本以为那个陨落的星石会入地很深,不想,天大亮时,他已经挖到了那个烧糊了土豆一般的圆石。“文倩,星星、你要的星星,爸爸给你拿到了!”好一会儿,女儿才吃力地睁开眼睛:“这是什么?”“星星啊,天上的星星。你不是管我要半斤星星的吗?”“你摘的?”“怎么可能
14、,爸爸也不会飞,爸爸每天都向星空祈祷,奇迹就出现了,星星就落了下来。”“我跟你要星星了吗?”“是啊,你向我要半斤星星,虽然爸爸还没称量,差不多,这个陨星足有半斤了。”女儿转过头去。大壮拉着女儿的手,女儿还是不肯看他,大壮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扳过女儿单薄的肩膀,女儿已经满眼泪水。“爸我糊涂时说话,你不要听”“你没糊涂,爸爸知道你没糊涂。”“爸真的、难为你了!”“没事的,你想要什么,上天入地爸爸都给你想办法”“谢谢爸爸。”女儿轻声喃喃。“不谢,我不是爸爸吗”大壮说着,鼻子酸得厉害。一个月后,女儿怀抱着陨石离世。安葬了女儿之后,大壮关在家里整理女儿的遗物,他发现写字板上还残留着女儿的笔记:“黑星星,
15、我想吃黑星星。”黑星星?大壮懵住了,他立即上网查阅,黑星星原来是龙葵,一种植物果实,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黑姑娘,黑天天,野辣椒、乌疔草,地葫草而东北小兴安岭地区叫黑星星大壮的眼睛立即被泪水模糊起来,眼前出现了小兴安岭那片浓绿的树林女儿当时是清醒的,向他要的半斤星星,一定是黑星星!(选自小说选刊2018年第10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长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如开篇处胖护士急吼吼地呼唤、训斥大壮,大壮却还对她“献媚地”笑,就是医院里常见的情景。B小说精于细节的刻画。如大壮“小心翼翼地扳过女儿单薄的肩膀,女儿已经满眼泪水”,便借动作、表情细节凸现了人
16、物的复杂心理。C小说善于“尺水兴波”。通过运用悬念、误会等手法,把生活中的一个悲情故事,描绘得曲折有致且具有浪漫气息,感人至深。D大壮要给女儿好生活,女儿却身染重病;大壮找来的陨石,不是女儿想要的星星:这说明美好愿望往往无法实现,生活充满“宿命”。【解析】D项,“美好愿望往往无法实现,生活充满宿命”概括失当。小说虽然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和悲苦,但并不是要向人传递消极厌世的宿命论思想,而是一位父亲在痛苦和煎熬中,依然努力想办法给予生病女儿深爱的主题,温暖而感人,浪漫而美好。5请以小说标题“半斤星星”为核心,概括小说的情节。答:(示例)女儿(文倩)从昏迷中醒来,告诉父亲(大壮)她想要半斤星星。父亲
17、期待上苍降下奇迹,赐给女儿半斤星星。天降陨石,父亲把挖到的“半斤星星”送到女儿的病床前。女儿怀抱着“半斤星星”(陨石)离世。父亲整理女儿的遗物,终于明白女儿要的是半斤野果子“黑星星”。【解析】考生注意结合“半斤星星”概括文本情节:女儿吃力地张着嘴:“我我想要半斤星星。”大壮坐在医院二楼平台上看星空,让我承受什么我都愿意。大壮发现庭院后的建筑工地升腾起烟尘。上苍真的送给自己半斤星星?一个月后,女儿怀抱着陨石离世。安葬了女儿之后,“黑星星,我想吃黑星星。”6这篇小说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插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示例)(1)插叙的主要内容是对女儿(文倩)患病原因的介
18、绍。文倩的妈妈有家族病史,去世后被安葬在东北小兴安岭的一片松林里。此外,家中新房的装修也很可能促使文倩的病提前发作。(2)插叙的作用:使故事的内容更完整,更贴近生活;为下文解开悬念埋下了伏笔,使最后揭开谜底“半斤星星”原来是“黑星星”更加真实可信、合情合理。【解析】解读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楚情节内容,在作用分析上可以参照如下内容: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根据理解本文插叙的
19、内容,不难发现文本中插叙的是女儿母亲有患病的家族史,从作用上可以通过充实内容、塑造真实的现实生活、情节结构的前后关联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三、(2020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月饼的故事毕淑敏张老汉家有一门祖传的手艺做月饼。他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做月饼。大伙说,吃了正月十五的元宵闹完了灯,再做也不急啊。也许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就云遮月了。穷人家买不起那么多的月饼,你不就剩下了。张老汉一边用木糙砸着面,一边说:“月饼也不会坏。今年吃不了,明年再吃呗。今年卖不完,明年再卖呗。要是遇着荒年,一块酥皮能抵五斤好粮食呢!”酥皮是一种最软活的月饼,吃的时候会纷纷落下雪花一般的碎屑。大
20、伙就说:“嗬!那么值钱啊?倘是自来红呢,要值一挂马车了吧?”张老汉是个老实人,竟听不出口气里的揶揄,认真地说:“值不了那许多。也就抵十来斤面吧。”自来红也是一种月饼的名字,馅子里有冰糖和红丝,比酥皮要贵点硬点,要是馅子里装的是冰糖和青丝,就叫自来白了。张老汉做月饼的时候,不喜别人看。养家糊口的手艺,要是人人都会了,谁还买他的月饼啊。但他也不特意防范,一来是破屋寒舍的,四处漏风,想防也防不住。二来是他天性随和,拉不下脸来数落别人。邻居们都自觉,一个孤老汉,赊了面和油做点月饼卖养活自己,不容易。等到张老汉的月饼摞到齐了房檩,就立秋了。张老汉就不做月饼了,改卖月饼了。他把时间过长而有些皱缩的月饼,装
21、到小推车的篓子里,用绳刹紧,再苫上一块青白布,就去赶集。今天这集,明天那集,有时要走很远的路。早起晚归的,很辛苦。要是提早些日子卖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张老汉的月饼不是什么高级货色,是给穷人预备的。穷人钱少,没到日子跟前,他们不买月饼。没有月饼也照样过节!他们胸有成竹地对孩子们说。其实是怕买早了,孩子们都给吃光了。八月十四,是张老汉一年最忙的日子。但凡能揭开锅的人家,都最少买下一块月饼,预备过团圆节。今年的生意没有往年好,因为受了灾。晚上回家的时候,略有些扁的月亮撒着青光,小推车里叮当响,还有些月饼没卖完。张老汉一边走一边想,明天还得早出来。突然从斜刺里跳出一个蒙面匪,拎一条笔直的棍子,迎面劈下
22、,嘴里含糊地喊道:“留下买路钱!”嗖嗖的风声直奔张老汉的天灵盖。张老汉年轻时也会一点拳脚,危急之下,功夫就复活了。唰地侧身闪开,先避开棍锋,躲了致命的一击。那匪徒也不很有经验,用力过猛就踉跄了,把一个后背露给了张老汉。张老汉起手从车篓里摸出防身的家伙,啪地掷了过去。那物件在月光下银光闪闪,自转着飞舞,有金星四处闪烁,直取匪徒首级。那恶人也不是善茬,听得脑后有风,蹦身一摆,跳到一旁。张老汉丢出的暗器就没能击中要害,只把匪人的眉棱处削掉一角,顿时鲜血封了他的眼。劫匪立时没了战斗力,就势趴在地上叫“爷爷”。说:“爷爷,您饶了我。实在也不想害您的性命。早就知您的月饼好吃,从来没吃过。今天只是想尝尝月饼
23、。”张老汉扶正了车篓说:“那你今天就算尝到了。”劫匪连连叩头说:“想不到爷爷这样心慈。早该将枣木棍换成桑木的,就是万一伤了爷爷,也不妨事的。”张老汉不愿与他多说,就顺手摸出一块自来红,说。“回家吃去吧。再不要做这等伤天害理的事了。”匪徒谢了,捂着额头摸索走去。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说:“爷爷只给了小的自来红,还没给酥皮呢。”张老汉叹了口气说:“酥皮你已经吃过了。”匪徒说:“爷爷一定是记错了。”张老汉说:“哪里会记错!刚才打你,用的就是酥皮。要是换了自来红,你早就没命了。”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写张老汉有一门绝活手艺做月饼,既点题,又介绍小说的主
24、要人物和事件。B“吃的时候会纷纷落下雪花一般的碎屑”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张老汉做酥皮月饼的手艺高超。C张老汉做月饼是不喜别人看,因为这是他养家糊口的手艺,他不想让别人学会,断了自己的生意。D“那物件在月光下银光闪闪有金星四处闪烁”暗示了那是一块酥皮月饼,并为后文说劫匪(已)吃酥皮月饼埋下伏笔。【解析】B项,“落下雪花一般的碎屑”是写酥皮月饼软活的特点,因此该项“手艺高超”错。8小说的结尾张老汉说“哪里会记错!刚才打你,用的就是酥皮。要是换了自来红,你早就没命了”有何作用?答:(示例)这段语言描写使张老汉的性格特点得到升华,人物的塑造完整而鲜明。从故事情节来看,它既是高潮又是结束。
25、从主题来看,点明了文章主旨,赞赏了传统美德善良,又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解析】本文结尾是张老汉的一句话,从描写方法来看,是语言描写;张老汉是做月饼的,遭遇劫匪,用月饼打伤劫匪,说用的是酥皮,如果用自来红就没命了,可以看出张老汉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这句话又是小说的结局,也是高潮,到此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余味。9这篇小说在主旨上有多层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探究。答:(示例)小说表达了对民间手工艺人高超手艺的敬仰。小说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中“中国团圆节”的重视与渴望。小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同情、善良”的赞颂。【解析】小说以张老汉做的“酥皮月饼”和“自来红月饼”以及与劫匪的
26、搏斗,写出了张老汉做月饼的高超手艺,表达出了作者对张老汉所具有的高超手艺的赞颂与敬仰之情。小说以“月饼的故事”为题目,首先起到了点明“团圆”的传统对人们的重要性。张老汉做月饼、人们在贫穷中仍然买月饼、劫匪行劫也是为了吃一口月饼,这些情节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中国“团圆节”的重视与渴望。小说写“邻居们都自觉”,认为“一个孤老汉不容易”,不去偷看他做月饼的手艺,表达出了他们的同情与善良。张老汉与劫匪搏斗,打伤劫匪并不计较他的劫持,反而给他月饼吃,表现出了张老汉的善良。四、(2020广西桂林高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我正
27、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女儿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编者注)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常说些玩笑。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
28、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有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我总是笑
29、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她照样喊着:“呵,喀布尔人!”拉曼回头,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夹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象的问题。她立刻问:“你到公公家去么?”拉曼笑了:“我正要到那去。”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又举起手说:“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不然我就揍那老公公了!” 拉曼被判了刑,再无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敏妮也长大了,总和朋友们一起,不像往常那样到
30、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又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我们家的光明要到她丈夫家去,把她父亲丢到阴影里。我的敏妮今天要出嫁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婚礼的嘈杂和忙乱。我在书房查帐,有个人进来恭敬地行礼。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布尔人。起先我不认识他他没有了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从前的那种生气。但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问。“昨晚,”他说,“我从监狱里出来了。”我觉得这话听起来很刺耳。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预兆。“这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能不能过几天再来?”他迟疑地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他相信敏妮还像从前那样,会像往常那样跑来,叫
31、着:“呵,喀布尔人!”为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好好用纸包着。我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你谁也见不到。”这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走近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有一个小姑娘;我在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我不是想赚钱的。”他伸手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小心地打开,在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卖货时,自己小女儿的这个手印总在他心上。眼泪涌到我的眼眶。我忘了他是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不,我又哪比他强呢?他也是个父亲啊!我把敏妮叫出来。她穿着红绸衣,额上点
32、着檀香膏,打扮成新娘的样子。含羞站在我们面前。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惊讶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他只微笑着:“小人儿,你要到公公家去么?”但敏妮现在懂得“公公”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她脸红了,在他面前把脸低下去。我想起他和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天,感慨万千。她走后,拉曼长吁一口气坐下来。婚礼的喇叭吹起来,秋天温熙的阳光倾泻在周围。拉曼坐在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群山。在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我递给他一张钞票,说:“回到你的家乡、你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送了这份礼,婚礼的排场就须节省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光彩。因为我想到
33、,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要和她的女儿重逢了。(冰心、倪培耕译、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泰戈尔长于细节描写。拉曼背的大口袋、那个小小的手印等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情节的展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小说的详略取舍得当。泰戈尔对拉曼与“我”一家交往的言行用笔细致,面对拉曼的日常工作、狱中岁月、未来动向则留白甚多。C小说对环境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所写特点鲜明、作用突出。如写敏妮婚礼时的秋阳,使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D小说通过对喀布尔人与小女儿交往的叙述,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喀布尔小贩形象,反映了泰戈
34、尔的平民文学思想。【解析】C项,婚礼时的秋阳,和它前面喜庆热闹的“婚礼的喇叭”一道,是以明媚温暖的温馨环境,反衬喀布尔人物是人非的恍惚、感伤情绪,景情相反,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不可说是“环境氛围与人物当时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选项对小说情景关系的理解错误。11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你谈谈这样设置的好处。答:(示例)第一人称叙事,“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恰好也是一名作家,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实发生,十分可信(或仿佛是泰戈尔借“我”之口叙事言情)。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情(或进行心理描写),使得“我”对拉曼的欣赏、反感、同情,态度变化细致具体,情感真挚动人(或读来具有代入感、拉近读者与作者
35、的距离)。第一人称叙事,能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通过“我”对拉曼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与歌颂。第一人称叙事,“我”所知有限,使小说叙事集中到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上,省略其它次要部分,情节详略分明。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旁观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解析】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泰戈尔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我”的身份与作者相同,使小说故事读来仿佛真是泰戈尔经历的,十分可信。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读者具有代入感,也就是当读者在读作品的时候,作品中的“我”就变成了读者自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从小说的题目
36、、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考虑,因为小说的题目就是小说所要塑造的中心人物,所以“我”把它放在了一起来说,小说通过“我”对拉曼的情感态度变化,更突出了拉曼的善良与友好,也表现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歌颂。从叙事情节的角度来考虑,“我”作为讲述者串起整个故事,使读者跟着“我”旁观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的交往,情节自然流畅。12季羡林认为:梵我合一、和谐协调,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从本文的情节与情感来看,泰戈尔一方面强调和谐与温暖,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请在上述两方面中选择一种,结合小说加以解释分析。答:(示例)(1)强调和谐与温暖:拉曼之前与敏妮之间温馨快乐的相处与玩笑。拉曼对敏妮不变的温柔
37、与关爱(或拉曼之后遇见、提及敏妮总面带微笑)。拉曼对自己女儿的思念(或拉曼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温馨一幕)。“我”欣赏拉曼与敏妮的玩笑与友情(或“我”信任拉曼,让其与敏妮交往)。“我”与拉曼皆为人父,对其产生共鸣、同情,终于让拉曼和女儿见面。“我”资助拉曼,使其归家与女儿重逢,并为之欣慰。(2)淡化了原本激烈的冲突矛盾:略写“我”与妻子关于拉曼危险性的分歧。略写拉曼与街坊的流血冲突,以及牢狱之灾(只提牢狱之灾不得分),留下了淡淡的感伤。仅保留敏妮长大、物是人非的感伤。与拉曼有家难回、不知女儿消息的淡淡感伤。【解析】“强调和谐与温暖的情节与情感”,在作品中只要从前到后找到“强调和谐与温暖”的情节与情感就行了。例如,喀布尔人拉曼和敏妮开玩笑,相处温馨快乐;“我”信任拉曼,让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不受约束地继续;拉曼收藏、展示女儿小手印的一幕;喀布尔人后来遇见敏妮面带微笑;“我”资助喀布尔人拉曼,让他回家与女儿重逢;等等。如果有的考生从另一方面“淡化了原本激烈的矛盾冲突,只留下淡淡的感伤”来答题,可参考下面的要点:略写我与妻子关于拉曼危险性的分歧;略写拉曼与街坊的流血冲突以及牢狱之灾;仅保留敏妮长大、物是人非的感伤;拉曼有家难回,不知女儿消息的淡淡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