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木屐(j)澹澹(dn) 石扉(fi)B訇(hng)然 渌(l)水战栗(l) 霓(n)裳C嗟(ji)叹 鸾(lun)鸟青冥(mng) 恍(hung)然D栖(q)隐 东南坼(ch)涕泗(s) 垆(l)边【答案】B(渌:l)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越人语(告诉)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列缺(闪电)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
2、独往来涕泗(鼻涕)游人只合(只应)【答案】D(A语:说;B渌:清;C訇然:形容声音很大)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B一夜飞度镜湖月C云青青兮欲雨D虎鼓瑟兮鸾回车【答案】B(A使动用法;C、D名词作动词用)4下面对夜归鹿门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此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B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
3、鹿门。此二句说世人回家,自己回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怡然自得。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月亮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此二句写攀登鹿门山路,隐者为大自然所陶醉,以至于忘乎所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D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石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自去。“幽人”指诗人自己,独往独来,夜不能寐,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答案】D(并不“孤独寂寞”)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5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
4、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答案】B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诗人()A希望骑白鹿去行乐,实现自己梦游名山的愿望。B幻想骑白鹿去访名山,逃避现实。C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D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恶势力誓不两立,决不妥协。【答案】D7本诗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各部分内容的展现如高山流水,一气呵成。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开篇先进行了两组对比:以瀛洲仙山的“信难求”反衬“天姥山”的“或可睹”;以“五岳”“赤城”“天台”和“天姥”对照,突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5、正是这两点使诗人油然而生游天姥山之念。对全诗来讲,这是在写入梦之由。B“我欲因之梦吴越”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之”在这是指示代词,代上面所说的入梦之由,这是承上;“梦吴越”是启下,说明了梦的方向,梦的内容。一个“梦”字统领了以下24个诗句的全部内容。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两句是“梦游天姥山”的收束。“惟觉时之枕席”和诗人“梦游天姥(山)”的行动相呼应,“向来之烟霞”和“梦游天姥(山)”的内容相呼应。D“世间行乐亦如此”作为最后一章的首句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此”字“承”前面一、二两章的内容。“世间行乐”指的是作者由东鲁南游吴越的现实,这四个字既扣了诗题“吟留别”,又“启”了下面及
6、时行乐的全部内容。【答案】D(南游吴越不是现实,而是梦境)8对下列诗歌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归鹿门歌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业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远离尘世时孤独寂寞的心情。B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C登岳阳楼表达的是忧国伤时之感和身世凄凉之叹。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D菩萨蛮表
7、面称叹、歌颂江南美景,实际是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反衬出游子有故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上片就春景落笔,情味悠然,令人不饮自醉。下片写由于景、人俱佳,让人留恋,发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慨。【答案】A(“孤独寂寞”不对)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8、。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9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好梦不长,更让
9、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显示出诗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与李白狂放的性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答案】C(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伤感的情绪,但还算不上逃避现实和消极)10李白写“梦中”的天姥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答案】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山“仙境图”,与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为抒发其“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之慨叹奠定基础。11这虽是一首写梦中幻境的游仙诗,但诗人
10、的“梦游”境界十分清楚,请简要概括诗人经历的境界。_【答案】诗人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最后幻入仙境。这些境界则是诗人人生经历的形象概括。12“世间行乐亦如此”一句透露着诗人看破红尘的伤感,我们应如何认识李白的这种思想?_【答案】诗人梦醒,“失向来之烟霞”,“长嗟”在现实中追求理想不可得,只得转而追求行乐,这是苦中作乐,是无奈的自我消磨。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李白是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消极避世和不事权贵的思想,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我们从中可看出李白思想的复杂性。三、课外
11、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怨歌行谢榛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13第一句的“长”、“寒”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长”“寒”的含义。_【答案】第一句采用的是“双关”的手法,“长”一是指客观上夜晚时间很长,夜很深了;二是表现诗中的主人公因为寂寞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挨的情绪状态。“寒”既是对客观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14“才绕楼东复转西”写出了“明月”的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_【答案】写出了“明月”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特点。这种反弹琵琶出新意的写法,使得诗歌意境一下子与众不同起来,从而成为一位怨
12、妇孤寂、冷清、悲痛欲绝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古风(二十七)李白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15这首诗五、六句中“恐”“泣”两字形象传神,请简要赏析。_【答案】“恐”字描写出美人迟暮、惶恐不安的心理;“泣”字描写美人面对秋风霜草潸然泪下的神态。这两个字照应了下两句中的“怨”“叹”,表达出美人因时光易逝,红颜不再而伤感和哀怨的感情。16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答案】这首诗歌主要使用了象征手法,以美人象征诗人自己,以美人希望找到如
13、意郎君共乘鸾鸟比翼齐飞象征自己的庙堂之志,从而抒发出诗人政治上得不到当权者赏识、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四、高考热点17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撑的雨伞。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伦考夫曼现年45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这种新型伞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
14、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1.2公斤,售价30英镑(约合59美元)。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_【答案】世界首款“免提伞”面世18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类别身高(平均)体重(平均)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70年代155.5厘米41.3公斤99.0480年代158.6厘米42.1公斤97.3790年代160.6厘米46.5公斤90.86(1)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
15、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_【答案】(1)80后、9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7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把握三个“比较”:出生类别、身高体重、机能综合素质。意思相近即可)(2)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体锻炼少了。(其它理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9依照画线句的句式,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每句不少于14个字。坚守公心,是对社会公正和公理的坚决捍卫;坚守公心,_;坚守公心,_;坚守公心,_。坚守公心,不徇私情,其人必然光明磊落,赢得敬仰。【答案】示例:是对个人道义和操守的执著呵护是对天地良心和正气的坚定维护是对做人底线和尊严的真诚守护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列材
16、料,按要求作文。“广博”是“范围大,方面多(多指学识)”,“专攻”是“专门研究(某一学科)”。有人强调,为学干事业要追求广博,也有人强调专攻更重要。知识面狭窄,视野开阔不了,会影响发展;涉及面过广,又可能难掘一口深井,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这确实是为学为业处事立人的两难。在这方面,你有所见闻吗?你有过深切的体会吗?你有些什么想法吗?请以“广博与专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写作指向】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广博的知识使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同样,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密化,人类在每一领
17、域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十分惊人,专攻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者同样多多。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意义上的广博和什么意义上的专攻。在什么时候应当侧重于广博,在什么时候应当侧重于专攻。为了把问题说清楚,不妨打个比方。一个人的事业就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基越大,整个塔身越高,塔尖也就越高。于是,广博就如同塔基,专攻就如同塔尖。我们需要的是打基础意义上的广博,在这个意义上广博有助于加大基座的面积,使塔的高度能够拔上去;我们需要的专攻是尽可能争取更大高度意义上的专攻,没有塔尖,就没有事业的峰巅,没有人生的突破。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最好广博一点,打好多方面的基础,因为这时候人生的事业方向尚未确定,广博一点可以给
18、自己留更多的发展空间,换言之,广博有利于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进入大学后,便要侧重于专攻了,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地钻进去,力争在一点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佳作赏读】“博”与“专”漫议鲁迅提倡“随便翻翻”,主张学文的不妨多读点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这对于搞文学的人确是金玉良言。一般说来,如果你试图只读文学作品而想成为一代文豪,怕是妄想。如果你只读物理而想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物理学大师,恐怕也是徒劳。欲专有所成,先得博学多知。古人崇尚琴棋书画样样皆精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须诗书画印通晓。郑板桥拿手好戏是画竹,这可以说是其专攻吧。其实他既会作诗,又能撰文,泼墨绘形栩栩如生,一手好字更是令人惊叹
19、为书中神品。不是彼之广博,又何来神竹之专擅?“广”固然会分其精力,但“广”能够会通异技,成就高品。“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正是强调了广博基础上的专攻。广博乃高楼地基,不可不厚实丰赡。陶渊明之“好读书不求甚解”也许是说浏览面要宽,但如果只是一味泛读,一味浮皮潦草,不求甚解,恐怕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海的波涛够汹涌的了,但一般只能浮船漂物,而不能穿透岩石。“滴水穿石”或“水滴石穿”则显示了专攻之力。小水滴目标专一,每一次下落都向着同一个方向,着力于同一点;另外,小水滴持之以恒,在漫长岁月中,对准目标决不间断。所以说,成事者不仅需要广博的学问,还要有专攻的目标和专一的精神。做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广一
20、点。广交朋友,可以使你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不同的启发,接受各种思想的碰撞。广博一点,可以使你显得深厚、开阔、豁达,大肚能容天下之事。广一点,人生就能拥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和伸缩余地。然而,成就事业,还应该如滴水一样,专一点。重视广采后的约取,即使对最好的朋友的意见,也要去粗取精。对自己的专攻方向,不要轻易怀疑动摇。要像油井的钻头一样向地壳的深部掘进,加快你人生事业推进的速度。未来的社会,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少学莫单一,壮学莫贪杂。善处博与专,你必将事业有大成,人生有美景。【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辩论说理的佳作。一、二两段论述广博之重要和必要,第三段则转而谈专攻亦不可忽视。四、五两段虽然仍是先博后专,但角度有了变化,主要强调交友宜广,为业要专。末段从“未来”的角度,论述专才、通才都是社会所需。指出“少学莫单一,壮学莫贪杂”,很有针对性。文章语言精炼,文笔老到,不乏警策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