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217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6 高中历史选修3-4-(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6高中历史选修3-4考点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

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7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8分)(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7分)【考点定位】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契合美国参加一战100周年

3、的热点,考查考生对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认识。本题材料与答案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更多需要从教材所学知识上思考组织答案。启示:战争与和平部分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建议加强对考生“概括”、“说明”类设问的解题方法训练。02(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期综合训练(十)文综历史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890年

4、,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特将军我们的前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历史原因: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朝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

5、性极强。现实原因: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依然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欧洲霸权。(2)倾向:德国不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而要争霸世界。原因:1866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因此政治地位“卑微”。(3)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考点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

6、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分)【答案】(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6分)(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7、。(6分)【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拉巴洛条约【名师点睛】本题以国际关系史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拉巴洛条约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类的试题,需要结合所学的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这就要求考生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上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备考时,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熟悉。02(2016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

8、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

9、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第四十一条 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系之断绝。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0、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答案】(1)不同:国际联盟: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提交仲裁法庭或行政院。 联合国: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政治、司法、经济、外交、必要的军事手段等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国联盟约反映了一战后人类初步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想法,有些地方不成熟,没有形成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对维护和平的认识加深;国际法的不断完善。(7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从微观上把握两则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本问具有一定难度。分

11、别根据两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展开。所组织答案符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言之有理即可。要注意凸显“国际联盟:成员国依靠联盟维护和平”“联合国:成员国授权安全理事会。而且从多个方面维护世界和平,可操作性更强”等。考点: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联盟;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的解读技巧: 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注释,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首尾两句话;对比较长的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对比较短的材料进行分句,并归纳句子大意;注意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考点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01.(2016

12、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

13、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1)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2)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群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考点定位】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曼罗兰【名师点睛】我们了解的罗曼罗兰往

14、往就是著名的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里斯多夫、名人传等等。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英国文坛享誉盛名。但他还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为和平和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反映。02(2016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三下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

15、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

16、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答案】(1)名称及理由:斯大林格勒战役。终结了德军的攻势,苏军掌握战场的主动权。阿拉曼战役。结果是德意军队折损过半,全线西撤。英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中途岛海战。结果日本舰队损失惨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每点2分,共6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2)原因(9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在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援。国共两党战术的正确: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同敌后战场的人民

17、战争相互配合。(每点3分,共9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9分。)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力会战考点四: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01(2016届河南洛阳高三下期3月统考文综历史(A卷)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

18、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

19、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火报告的主要内容。(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

20、质。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冷战开始考点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01(2016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卷)在伊拉克一家名叫拉希德的旅馆,正门大厅水磨地面上镶嵌着一幅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彩色画像,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这幅画像很大,正好撑足一扇门,任何想进入旅馆的人都必须从布什的脸上踩过,很难避开。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A.朝鲜战争 B.中东战争 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答案】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名师点睛】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

21、,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0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

22、,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2)国内发展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

23、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越南战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越南战争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本题对中美关系的考查也契合了当前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的外交关系热点。中美关系发展历史悠久,美国作为侵略的中国的列强之一与中国发生联系;在抗日战争中又与中国并肩反对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分歧中美之间关系陷入冰点;进入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美之间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战争往往涉及到复杂而众多的因素和背景,这就

24、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03.(2016届江西“恩博”高三4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土耳其境内的黑海海峡,是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他大国从海上侵犯俄国的主要通道,但一直处于土耳其的掌控中。海峡问题是俄国外交三百年里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1936年苏、英、法、土等九国就海峡体制缔结条约,承认了海峡的中立和苏联黑海舰队在此的弱势地位。20世纪30年代末,欧洲局势的发展使土耳其成为大国新一轮权争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大国一系列的角逐谈判,苏联想控制海峡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在德苏之间保持中

25、立。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土耳其认为苏联在海峡问题上的目标就是使土耳其孤立于西方,最终被纳入苏联影响下的附庸国。1945年7月土耳其政府照会英美,正式就海峡问题向两国提出援助请求。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国已接受了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新重大利益,中东冷战的战略边界由此划定。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摘编自梁强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黑海海峡问题(19

26、39-194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后苏联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途径及影响。【答案】(1)背景:黑海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土耳其与俄国关于黑海海峡的历史纠葛;土耳其的中立及苏联在黑海海峡的弱势地位;二战后欧洲各大国对海峡的争夺;(7分) (2)途径:与主要大国谈判,将海峡问题作为筹码;与土耳其进行双边谈判,利用自己的实力施压;(4分)影响:苏联与西方对抗加剧,推动冷战形成;土耳其投入西方阵营,苏联丧失黑海海峡;(4分)(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

27、明确题干“途径及影响”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苏联已确定了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准备就此与英美进行详细谈判和交易”、“苏联期望的以双边方式解决海峡问题的政策被彻底否定,苏联随即中断了与土耳其的缔约谈判”等不难得出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苏英美在土耳其的强硬对抗已成不可逆转之势”、“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1953年,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等,把握到以下方面:加剧了苏联与西方的对、土耳其投入西方阵营,苏联丧失黑海海峡等。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苏联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系列状况考点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01

28、(2016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下期尖子生专训(二)文综历史卷)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B两极格局已结束C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当今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答案】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当今国际形势 02(2016届江苏苏中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第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

29、,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材料三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三,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坚持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出的重大调整;谴责战争行为缺乏制约战

30、争的有效机制;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非战公约内容及影响 考点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01(2016届广东高三下期普通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康熙帝统一台湾和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的相同作用是A.打击了分裂势力 B.反击了殖民侵略C.加强了边防力量 D.巩固了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康熙帝统一台湾还是组织雅克萨反击战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不符合雅克萨反击战;BC项不符统一台湾。所以答案选D。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02.(2016年浙

31、江卷文综历史-自选模块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6分)(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4分)【答

32、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与李世民【名师点晴】本题以秦唐的历史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史料一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对一些学生来说有难度,解答第一小问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秦朝的具体史实分析,第二小问难度不大,需要学生紧扣史料二归纳,比较不同之处需要把梁文放在一起分析归纳即可。本题告诉我们,在复习时,需要以主干知识为依托,提高

33、自己的解题能力。考点八: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01(2016届重庆巴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 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C.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 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答案】D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柏拉图02(2016届湖南长郡中学等十三校高三下第一次联考历史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

34、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

35、轮批孔的原因。【答案】(1)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6分,任三点即可)(2)孔子尊卑、忠孝、等级、尊古薄今、崇古保守、三纲五常、中庸等思想局限不利于思想、学术多元化,违背思想自由原则:以君权为核心,与专制相互支持,虽有利于帝王体制但不符合社会进化、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的思想影响了国家近代化。(9分)【解析】试题分析:(1) 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而不是所有时期,要分时期进行分析整理,然后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再整理成文进行回答。分析时要从孔子思想内容与统治者统治需要的契合点进行对比分析。

36、(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孔子所提倡思想中的不利于近代思想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部分回答,如孔子的尊卑、忠孝、等级、尊古薄今、崇古保守、三纲五常和维护专制等。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先哲孔子考点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01(2016届湖南长郡中学等十三校高三下第一次联考历史卷)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提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下列选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拿破仑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捍卫了资产阶级

37、革命的果实B.拿破仑的统治相对于波旁王朝要民主得多C.拿破仑虽然反对反法同盟,但对德国一直比较友好D.拿破仑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答案】A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02(2016届山东省济南高三下期3月一模文综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华盛顿告别词(179

38、6年9月)材料二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成功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实行联邦制。(4分)(2)华盛顿: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4分)孙中山:改变了打天下就要一定坐天下的传统恶习(或窃权

39、怙势),但是却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4分)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孙中山考点十: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01(2016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主义经济思想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 B.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C.提倡手纺车运动 D.不到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上学【答案】C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02(2016届湖南湘西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

40、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994年版)(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

41、1)评价:材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料二认为甘地对“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差异:材料一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二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7分)(2)可能的原因: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前者写于1983年,当时“文革”的左倾错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后者完成于1994年,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已较为客观、公正。作者的史观不同:前者是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思想,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法,更关注甘地的阶级局限性;后者开始以义明史观为指导思想,将甘地放在印度的文明演进史中加以考察,因而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作者掌握与依据的史料不同:因为史料不同,

42、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差异。(评分说明:三种可能的原因中只要写出任意一种即可;也可以有其它的观点,关键在于言之有理)(8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甘地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内容“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可知材料一认为甘地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暴露了引渡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对其持否定态度;由材料二内容“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可知材料二认为甘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甘地持肯定态度。(2)本题考查了对甘地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根据材料内容和出处可知材料一编写于1983年,作者可能受到意识形态和时代的局限,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对甘地的行为多持否定态度。材料二编写于1994年,对外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思想更加开放,作者以文明史观为指导,对甘地多持肯定态度。而且材料一二对待甘地评价的不同也有可能与作者掌握的史料的不同有关。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考点十一: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01(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A.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城市经济体

44、制改革的开始【答案】C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02(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

45、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世界历史参考资料(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答案】(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2)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

46、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考点十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

47、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

48、(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科学家李时珍【名师点睛】李时珍属于江苏高考今年新增考点,复习的时候直接掌握知识点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即可:原因: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存在错误、重复和遗漏。经历:阅读800多种参考书;实地考察、遍访百姓,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药方11 096个。历史地位:李时珍被誉为“医中之圣”,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

49、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02.(2016届江西赣州市十三县(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们准备在某城市工业园区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景观大道的两旁将放置一些中外科技人物的雕像。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材料二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请回答:(1)请你在材料一中自选两位人物,说明其成就。(2)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到了美国”的标志及

50、其对世界的影响。【答案】(1)【4选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4分)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4分)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对中外医药学产生巨大影响。(4分)詹天佑: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结构。(4分)(2)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对人类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5分)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杰出的科学家考点十三:课标外考点(人物史)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蔡元

51、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

52、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文化运动.蔡元培【名师点睛】本题命题

53、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契合新文化运动100周年的热点,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本题材料比较简单,设问平和,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启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建议平时备考复习时加强对考生解题技巧的培养,特别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0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4、近代中国的革命家陈独秀【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独秀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教材中对于陈独秀历史事件相关有: 1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南陈北李”之“南陈”,创有刊物新青年;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也是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活动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书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导致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损失惨重,从而向成熟转变。备考中也可以以重大历史人物为主线梳理其他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事迹。03.(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

55、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

5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书高仙芝的功过。(6分)【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仙芝【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唐朝名将高仙芝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当时唐朝社会经济文化和唐朝与西域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契合了当前“一带一路”的时政热点。本题第一问对唐朝当时时代背景的考查难度较大,高中阶段对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涉及较少,这就对

57、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或者能够采用初中所学知识来作答此题。04.(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3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材料一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建立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

58、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这一电报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8分)【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8分)【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吴佩孚【名师点睛】本题以国际关系史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拉巴洛条约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类的试题,需要结合所学的凡

59、尔赛和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这就要求考生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考上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备考时,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熟悉。0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

60、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医术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俩是背景。(7分)【答案】(1个性鲜明,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艺术家郑板桥【名师点睛】元明清时期最流行的是文人画。清代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时期,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这深深影响了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士大夫的文人画在当时用以体现自身的心胸抱负和思想品质,集文学、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于一身,强烈的表现个性,讲求借物言情,追求神韵意趣。代表的作家就是清代的“扬州八怪”、元代的王冕、明代的徐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