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91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散文阅读”系统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高贵的清贫徐贵祥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

2、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

3、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

4、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下面,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

5、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

6、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选自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殷实,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B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目中的方志敏,由外及内,一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C“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实则是批评,可见,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D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更认识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解析:选DD项,“更认识到了他被捕

7、时的镇定自若”错,应该是“更认识到了他清贫的高贵”。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B作者联想到牛虻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与方志敏形成类比,意在突出方志敏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C文章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叙述详略得当,议论逐层深入。丰富了文章内涵,突显了文章深度。D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取材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解析:选BB项,作者写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意在突出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

8、而不是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3综观全文,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首先解释“清贫”和“高贵”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分析深层含义,“清贫”指的是方志敏生活贫困,并不富裕;“高贵”指的是方志敏精神的高贵,他为天下谋幸福,为中国的建设做出牺牲,拒绝名利的诱惑。参考答案:“清贫”指生活清寒贫苦,“高贵”指精神富有;而“高贵的清贫”则指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建设未来美好中国而舍弃富裕的生活,拒绝名利的诱惑,坚守贫困,清白节俭。4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方志敏,作者运用了哪些资源和手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6分)答:解析:为了了解方志敏,作者“来到方志敏的故乡”实地探访,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其后又从各种渠道了解方志敏,包括“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了解到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作者还通过重读方志敏的作品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作者还通过联想牛虻中的亚瑟,并将其与方志敏类比,表现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参考答案:实地探访。探访故居,听取介绍,对方志敏有了初步感受。解读资料。通过照片和苏区资料,认识到了方志敏是一个贵族式的革命英雄。重温作品。重读清贫,对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联想英雄。以

10、亚瑟类比,体悟到了方志敏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文本一: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

11、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

12、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

13、,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

14、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

15、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有删节)文本二:我喜欢梁衡的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

16、,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B中共一大后,12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共产党在成

17、立之初把关不严,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混入了革命队伍。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议结合,深情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讴歌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D1958年,建国近10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临时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解析:选B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脱党叛党的人是后来思想蜕化变质的,不能说他们在参加“一大”时就是坏人,那时的他们还是革命的仁人志士。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骆驼祥子等。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

18、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D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解析:选BA项中的骆驼祥子不是“红色经典”。C项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不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D项中的“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文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

19、;“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于文无据。7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答: 参考答案:形而下(物质)的“船”: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形而上(精神)的“船”: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8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 参考答案: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