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048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作业:第5章 第2节 4 氨和铵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课时落实(四)氨和铵盐(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过关练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作制冷剂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B液氨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A项错误;氨气中氮元素处于最低价3价,氨气能够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B项正确;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项错误;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蓝色,D项错误。2关于NH3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的结构式为BNH3的电子式为CNH3为三角锥形分子D17 g NH3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

2、目为3NA答案B3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1 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C含1 mol NH3H2OD含NH3、NH3H2O、NH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 molDNH3溶于水形成氨水,NH3溶于水时有反应:NH3H2ONH3H2ONHOH,所以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NH、OH等粒子,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D项正确。4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C铵盐受热均易分解,NH4Cl加热分解,而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生成的

3、NH3和HCl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4Cl。5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A氨气 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 D氯化氢A由气体M用干燥管干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防倒吸装置吸收,可知气体M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符合条件的只有氨,选A项。6碳酸氢铵是中国主要生产的氮肥品种之一,它属于铵态氮肥(铵盐)。下列有关铵盐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均呈3价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C

4、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产生NH3,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分解可生成NH3,NH4NO3分解不产生NH3,A项错误;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所含氮元素显5价,B项错误;可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铵和某些既不分解、也不升华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加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二者又重新化合,该过程为化学变化,不是升华法,D项错误。7能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AHCl和CO2 BNH3和COCO2和CO2 DNO2和NOA要利用该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所选气体必须易溶于NaOH溶液或易与NaOH反应,B项中的CO、C项中O2、D项中的NO都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8制备干燥的氨所需的

5、药品是()ANH4Cl稀溶液、NaOH稀溶液、碱石灰B饱和氨水、NaOH固体、五氧化二磷固体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硫酸DNH4Cl固体、消石灰、碱石灰DA项,不能用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制取NH3;B项,NH3不能用P2O5固体干燥;C项,不能用NH4Cl晶体与NaOH溶液混合制NH3,也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D项,实验室用NH4Cl固体与消石灰共热的方法制取NH3,并用碱石灰干燥NH3。9(素养题)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如图A和B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1)实验室制氨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应选用的装置是_;若改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氨气时,

6、应选取的装置是_。(2)为了得到干燥的氨气,实验室常使用_作干燥剂(请从碱石灰、浓硫酸、氯化钠中选出一种物质)。(3)实验室常用_法收集氨气。解析(1)实验室制氨气时利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加热反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装置是A;若改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氨气时,由于不需要加热,应选取的装置是B。(2)氨气是碱性气体,因此为了得到干燥的氨气,实验室常使用碱石灰作干燥剂,氯化钠不能作干燥剂。(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答案(1)2NH4ClCa(OH)2CaCl22H2O2NH3A

7、B(2)碱石灰(3)向下排空气10如图所示: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X可以是_,C是_,F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NH4)2CO3或NH4HCO3,B为H2O,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G为HNO3。答案(1)(NH4)2CO3(或NH4HCO3)NH3NO2(2)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4NO6H2O拓展培优练11

8、(双选)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应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和NaH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具有还原性D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2个氧化还原反应BCNH4Cl是常用化肥,而NaHCO3俗称小苏打,不能用作化肥,A错误;NaHCO3受热分解得到Na2CO3、CO2和水,B正确;NH3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氨气具有还原性,C正确;题述转化关系中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NH3NONO2HNO3,D错误。12(素养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

9、前a、b、c止水夹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2)若先打开a、c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止水夹的开关,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解析(1)只有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需关闭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a、b,挤压胶头滴管的水,NH3溶于水,烧瓶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形成喷泉。(2)挤压胶头滴管,烧瓶中的NH3溶于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烧瓶中的HCl就会逸散到烧瓶中,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3)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中不产生“喷泉”现象,需

10、先关闭b,打开a、c,利用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烧瓶中的HCl气体就会逸散到烧瓶中,烧瓶、的气压都减小,再关闭a打开b,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瓶中就形成喷泉现象。答案(1)先打开a、b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3)先打开a、c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止水夹),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止水夹13(素养题)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并收集少量纯净的N2。请回答:(1)实验前先将仪器按图示连接好,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2)烧瓶内装有生石灰,随浓氨水的滴入,产

11、生氨。氨产生的原因是_。(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加热的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CuSO4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N2。根据这些现象,写出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这个反应说明氨具有_。A碱性 B还原性C氧化性 D不稳定性(4)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5)在最后出气管的导管口收集干燥、纯净的氮气,收集方法是_。答案(1)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广口瓶中加水,浸没进气导管口,用酒精灯在烧瓶下稍加热,若导气管口有少量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水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CaO与H2O反应并放热,使NH3逸出(3)3CuO2NH33CuN23H2OB(4)干燥N2,吸收未反应的NH3(5)用塑料袋或球胆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