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409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 20世纪初,德国在中国建了两所学堂:一所是上海同济大学前身同济德文医学堂;一所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它是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学堂,许多人称它“德华大学”)。如今,前者依然星光灿烂;后者唯余那座百年建筑,隐隐诉说着鲜为人知的陈年往事。 学堂于1909年9月12日开学(开学典礼10月25日补行)。教授阵容包括德国复合函数研究权威康拉德克诺普、量子物理学家卡尔艾利希胡普卡、植物学家威廉瓦格纳等人。他们的加入,使这所学校声誉大增,名闻遐迩。许多青年争相报名。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张之洞的儿子和后来成为美学家、哲学家、诗人的宗白华。 在这里上学是幸福的。它面朝大

2、海,风景优美。推开一扇窗,就是一幅画。也许正是这美景滋润了后来成为美学宗师的宗白华。 1914年,18岁的宗白华考入该学堂文科,学习德语。这段时光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时崖边独坐,柔波软语,絮絮如诉衷曲那生活是诗,是我生命里最富于诗境的一段。青年的心襟时时像春天的天空,晴朗愉快,没有一点尘渣,俯瞰着波涛万状的大海,而自守着明朗的天真。”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共毕业了二百多名本科生,有些被保送到德国留学,有的未毕业被一些德国企业洋行“预定”做翻译。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增人先生撰文指出:“目前笔者所知道的德华大学学生,王献唐先生似乎是最应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一位。” 王献唐(18961960

3、),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早年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系。1918年任济南商务日报和山东日报主编,后以两报特派记者身份长驻青岛。1922年底,中国政府收回德占青岛后,留任胶澳督办公署帮办秘书。1929年,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免遭日军劫掠,将山东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物古籍转运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又完整无损地运回,使一大批齐鲁文萃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该学堂被迫停办,40余名学生被转至德国人在上海开办的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因转学人员中有土木科学生,同济为此专门增设了土木科。赫赫有名的同济大学土木系,随着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注入,开始了它长达近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齐鲁晚报8.4 于建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