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86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的君

2、子风度近来,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为了帮助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采取了增持欧元债权的措施。对此,欧洲的国家和人民是欢迎和感谢的,但依然惹来了一类所谓顾虑和担忧的声音。本来一件简单的互助共赢的事情,却无端地遭到猜疑,可谓“好人难做”。 但中国人依然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对非洲的援助,对金融危机下欧洲国家的帮助,坚持不懈地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诸如此类,中国人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诚意,也尽着最大的努力。而面对讽刺和质问,中国人也往往采取一种“沉默是金”的态度。中国古人有句话,“君子寡言”,多少年来,中国人在国际事务中做了许多实事,没说多少漂亮话,正是这种君子风度的践行。 其实,不友好的声音之

3、所以发出,并不是因为这些喊话者多么了解中国,相反,有很多人纯粹是主题先行,为反对而反对、为猜疑而猜疑。他们不理解中国人“君子寡言”的风度背后,不是理屈词穷的软弱无力,而是对“势”、“位”、“为”的坚定认识。 中国人眼中的“势”,不是功利主义的“势利”,更不是某强某霸的“势力”,而是世界形势、历史趋势。杨洁篪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新兴经济体在迅速崛起。因此,我觉得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在向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人对当今大势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乐于与人合作,愿意走出去到五洲四海广交朋友。 中国人所谓的“

4、位”,也不是要凌驾世界各国之上、谋求所谓“霸主”的地位,而是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定位。尽管不久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是中国人不愿意戴这“老二”的帽子,因为比这个总量更现实、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还有很多。中国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无论多么大的数字除以中国人口数,都会变得很小。中国的人均GDP还很落后,而且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摆脱贫困。种种事实都在提醒中国、也提醒世界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对“势”和“位”的理解,才能明白中国人的“为”。合乎道义的事情、援手危难的事情,中国人没少做,所以维和部队去了海地、护航舰

5、队去了索马里、救援人员去了新西兰;属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人努力在做,所以推动减少碳排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古人说,“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句话在本质上是说,行为要承载着价值观。中国人在国际上作为的标准,要言之,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 中国人很敬爱一位古代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李广这个人德行高远、不善言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读懂了李广的品格,就读懂了中国人的风度。1.对于“中国人的君子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君子风度表现在中国人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诚意,尽着最大的努力,坚持对外援助,推动地区和的和平和发

6、展。B.中国人往往采取一种“沉默是金”的态度,“君子寡言”的风度背后,不是理屈词穷的软弱无力,而是坚定不移地践行君子风度。C.中国人的君子风度是认识到世界形势、历史趋势,对自身准确的定位,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及国际义务有所作为的体现。D.古代将军李广是中国君子风度的杰出代表。他德行高远、不上言谈,其行为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被司马迁高度赞誉。2.下列对“势”“位”“为”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眼中的“势”,与功利、强霸无关,它是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不为“势利”,不谋“势力”乐于与人合作,广交朋友。B.中国人眼中的“位”,是时时刻刻给自己正确定位。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经济各方

7、面都凌驾世界各国之上,还要走很长的路。C中国人眼中的“为”指“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合乎道义、援手危难等事必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君子风度,体现了对世界的责任感。D.“势”“位”与“为”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中国人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也统一于中国人的价值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际上不友好的声音之所以发出,是因为那些声音的发出者很多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并不是为了真正想真正了解中国。B.当一些国家与地区出现危机时,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施以援助。共赢之事却无端遭到猜疑,正所谓“好人难做”。C.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和新兴经济体都

8、发生了变化。作者认为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在向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D.作者认为,李广作为中国人很敬爱的一位古代将军,他的品格,他的作为,足以体现了中国人的君子风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9、,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10、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选自荆轲刺秦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B. 以次进 以:按照C.前为谢曰 谢:感谢D.卒惶急不知所为 卒:突然5.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了荆轲勇敢的句子是(3分)(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6.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11、.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二)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清 燕 堂贺铸雀声啧啧燕飞飞,在得残红一两

12、枝。睡思乍来还乍去,日长披卷下帘时。8.诗歌的一、二句体现了什么时令?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5分)9.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 , _。”(2)今者项庄拔剑舞,_。(鸿门宴)(3)大行不顾细谨,_。(鸿门宴)(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_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

13、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

14、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

15、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

16、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

17、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

18、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

19、蒿素药物显著。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

20、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8分)第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间四月天讲述了徐志摩生活中的浪漫爱情故事,看过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溺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真是令人痛惜不已。人人都应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意识,但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许多大学生指点江山的激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他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自己声婆婆。 由于政府宣

21、传工作到位,补偿政策也优厚,王府小区动迁工作十分顺利,不到两个月那里已是十室九空。昨天作报告的主讲人是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的长者,他步履快捷,风神潇洒,有学问,有文采。 A. B. C. D.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统计,每年的票房数据都比实际情况要“缩水”大约10%左右,偷漏瞒报也成为业界的潜规则,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税收入与创作者的积极性。B.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安排学生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三天,每天不少于1小时,开展体育、文艺、歌舞、科普等社团活动。C.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追求真、善、美,发人深省,引人思索,带给人美

22、的享受。D.日前,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图书馆新增了电子书借阅机服务终端,为学生免费提供正版电子图书下载阅读服务,走在了全省前列。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_。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

23、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A.B.C.D.A.B.C.D.15.请按照下面句式仿写三句话,要求语意连贯。(6分)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_ ,_;_ ,_;_ ,_;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面组成,希望万事如意是不可能的。16.(5分)根据漫画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 请结合漫画内涵,给漫画起一个标题。(不得以“无题”为题)(2分)_(2) 请说明漫画的寓意。(3分)五、写作(60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恩来总理的

2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它是点燃中国人智慧和力量的熊熊火炬,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请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2017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D解析:“其行为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2.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中国人所谓的“位”,也不是要凌驾世界各国之上、谋求所谓“霸主”的地位”,B项是对“位”的误解。3.C解析:张冠李戴。“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在向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是杨洁篪的观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

25、6分)4. C,谢:道歉,谢罪。5. A,该选项不是对荆轲的描写。6. B,蒙佳接受了荆轲的厚礼,所以为他引荐,并非同情荆轲。7. (1)荆轲拿来地图之后双手捧着它,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2) 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用活捉的方式威逼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太子!8. 暮春。描绘了枝头残红,雀鸟追逐嬉戏的情景。解析:9. 一、二句春之将尽,时光一去不复返,是闲愁之始;三、四句慵倦欲睡而不酣、坐卧难耐,诗人备受闲愁之苦,只得下帘拥书解闷。“乍来乍去”四字,写出醒而欲睡,睡又不酣的情态,活画主公坐卧不安,心烦意乱的神气,这首诗,妙就妙在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表现“愁。” 10.

26、解析:(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其意常在沛公也。 (3)大礼不辞小让。 (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选A,3分,C,2分,E,1分。(2) 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和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努力和研究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不畏风险、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纵然因科研而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仍然不改初衷。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答

27、出3点即可)(3) 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家学渊源以及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屠呦呦在中医药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药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性突破。锲而不舍。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团队力量。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药研究,因而能取得

28、成功。(答出三点即可)(4) 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人权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2分)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辛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结合文本分析,4分)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

29、,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联系现实分析,2分;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四、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解析:选B,使用正确,其余都错。不合语境,“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错对象,“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指点江山”是指评论国家大事。“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这里应为“富丽堂皇”;“十室九空”是指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有力。13.解析:选DA、成分赘余,去掉“大约”或“左右”一词。B、不合

30、逻辑,“歌舞”与“文艺”并列不当;C、动宾搭配不当,可以担当社会责任但不能担当文化精神;14.B解析:按照逻辑顺序,仙谈散文的发展,再谈它的意义,最后加以总结。同时注意照应词和关联词语的搭配。15.解析:示例: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漩涡和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常常有旱涝和虫害;希望人生美满幸福,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16.解析:(1)“向钱看”、“向钱葵”、“万有引力”等等。 (2)漫画中三棵向日葵都面向太阳,只有一棵向日葵低头朝向地面闪闪发光的金币。寓意:对金钱无限贪欲可使人丧失本性。(或:只追求金钱会使人丧失信仰)(言之成理即可)五、 作文解析:“爱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泛泛而谈不

31、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因此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谋划全篇,就能写出较好的作文。、化概念为形象:“爱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从概念出发,就会把文章写空,写成口号式,说教式的文章。很难使文章内容丰富,论据有说服力。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就会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我们可以这样想:哪些人是爱国的?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比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哪些人不爱国?我们又可以说出许多,比如秦桧、汪精卫等。爱国体现在哪些方面?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不是爱国,通过这样一联想,我们就可以把“爱国”这个抽象的概念,化为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润色升华,就会

32、写出好文章。、学会以小见大:一提起“爱国”,多数同学都会想起那些典型的、具体的,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事、物,如上文所述。如果都这么写,就会千人一面,千腔一调。典型的事例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另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比如说多国旗的热爱,不在人民币上涂写等。一粒沙里看世界,从小事入手,彰显爱国精神。这也是一种好方法。、力求有自己的新观点。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写“爱国”这类作文,容易写得雷同,篇篇相似。要避免一般化,大众化,就要找到一个有自己见地的新的角度去建构文章内容。譬如写岳坟前的沉思,大多学生会写对岳飞的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赞美;倘若能换一个视角,依托岳飞的悲剧,来议论爱国的艰难与代价,也许更能出好文章。比如写屈原,是否可以创设屈原披发行于江畔的情景,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屈原心理进行剖析,进而借屈原之口,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爱国而产生的苦闷和彷徨。总之,要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