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8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配套练习(鲁科版选修四)第1章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解析:已知属吸热反应的是B和C两项,但B项反应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方程式为CCO2 2C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选C。答案:C2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H2(g)I2(g)2HI(g)H14.9 kJ/mol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14.9 kJ的热量B1个氢分子和1

2、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14.9 kJ的热量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HI气体放出14.9 kJ的热量D200 时,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I时放出14.9 kJ的热量解析:只要依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对本题就不难作出判断。在A选项中既未指明生成物的状态,又把放热看作了吸热;在B选项中错误地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认为表示分子的个数;在C选项中没有指明反应的温度;在D选项中正确地表达出了该反应的意义。答案:D3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3、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 kJmol1CCH3OH(l)O2(g)=CO2(g)2H2O(g)H725.8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 kJmol1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点是: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同时还需注意的是:一个化学反应不仅仅有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只需H与化学计量数对应即可。题目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注明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明确H的“”表示吸热,“”表

4、示放热;H的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在四个选项中,C选项中所对应的H2O的状态与题意不符先排除;甲醇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H为负值,将A、D两个选项排除;具体H的大小计算如下:CH3OH(l)O2(g)=CO2(g)2H2O(l)H 32 g H 1 g22.68 kJmol1H(22.6832)kJmol1725.8 kJmol1。答案:B4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C(s)O2(g)=CO2(g)H1393.5 kJmol1(2)H2(g)O2(g)=H2O(l)H2285.8 kJmol1(3)CH3COOH(l)2O2(g)=2CO2(g)2H2O(l)H3870.3

5、kJmol1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AH244.1 kJmol1BH488.3 kJmol1CH996.6 kJmol1DH996.6 kJmol1解析:2(1)2(2)(3)可得反应式2C(s)2H(g)O2(g)=CH3COOH(l)反应热H2H12H2H3488.3 kJmol1。答案:B5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是N2和H2反应生成2 mol 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根据能量关系图,该反应的HE1E2(335

6、427.2)kJmol192.2 kJmol1。答案:N2(g)3H2(g)2NH3(g)H92.2 kJmol1(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Ha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估算a的数值:_。化学键HHNHNN键能kJmol1436391945解析:H吸收的能量释放的能量(94534366391)kJmol193 kJmol1。答案:936.(1)已知:

7、CH4(g)H2O(g)=CO(g)3H2(g)H206 kJmol1CH4(g)2O2(g)=CO2(g)2H2O(g)H802 kJmol1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写出由CO2与H2O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如右图所示;依据盖斯定律得到:CO2(g)3H2O(g)=2O2(g)CO(g)3H2(g)H1 008 kJmol1。答案: CO2(g)3H2O(g)=CO(g)3H2(g)2O2(g)H1 008 kJmol1(2)碘在科研与生

8、活中有重要应用。碘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H已知:4Li(s)O2(g)=2Li2O(s)H14LiI(s)O2(g)=2I2(s)2Li2O(s)H2则电池反应的H_;解析:将方程式()/2得2Li(s)I2(s)2LiI(s)H(H1H2)/2。答案:(3)(2013广东高考理综节选)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I(aq)O3(g)=IO(aq)O2(g) H1IO(aq) H(aq)HOI(aq) H2 HOI(aq)I(aq) H

9、(aq) I2(aq)H2O(l) H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反应热H_。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题给式作如下处理: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3(g)2I(aq)2H(aq)=I2(aq)O2(g)H2O(l)HH1H2H3kJmol 1答案:O3(g)2I(aq)2H(aq)=I2(aq)O2(g)H2O(l)H1H2H3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的能量一定高于M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反应解析: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项正确;但X、Y分别比N、M

10、其中一个,无法说明能量大小,故B、C两项不正确;放热反应有时需加热才能引发,故D项不正确。答案:A2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 H2(abc) kJmol1BN2(g)3H2(g)=2NH3(g) H2(ba) kJmol1C.N2(g)H2(g)=NH3(l) H(bca) kJmol1D.N2(g)H2(g)=NH3(g) H(ab) kJmol1解析:通过图分析起点 mol N2(g) mol H2(g),变化三阶段为吸收能量a kJ;放出能量b kJ;放出能量c kJ到1 mol NH3(l)。故可

11、得热化学方程式:N2(g)H2(g)=NH3(l)H(abc) kJmol1,扩大系数后得到A选项。答案:A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H0D已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解析:硫蒸气变化

12、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故A项错误;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1/2O2(g)=H2O(l)H285.8 kJ/mol,故B项错误;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H0,故C项错误;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含1 mol NaOH的溶液和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故D项正确。答案:D4已知:2Zn(s)O2(g)=2ZnO(s

13、)H701.0 kJmol12Hg(l)O2(g)=2HgO(s)H181.6 kJmol1,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A519.4 kJmol1B259.7 kJmol1C259.7 kJmol1 D519.4 kJmol1解析:已知:2Zn(s)O2(g)=2ZnO(s)H701.0 kJmol1 2Hg(l)O2(g)=2HgO(s)H181.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得2Zn(s)2HgO(s)=2ZnO(s)2Hg(l)H(701.0 kJmol1 )(181.6 kJmol1 )519.4 kJmol1,即:Zn(s)HgO(s)=ZnO(s

14、)Hg(l)H259.7 kJmol1。答案:C5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H2 834.9 kJmol14Al(s)2O3(g)=2Al2O3(s)H3 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解析:据盖斯定律,式式得:3O2(g)=2O3(g)H284.2 kJmol1即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O2比O3稳定,O2变O3为吸热反应。答案:A6灰锡(以粉

15、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n(s,白)2HCl(aq)=SnCl2(aq)H2(g)H1Sn(s,灰)2HCl(aq)=SnCl2(aq)H2(g)H2Sn(s,灰) Sn(s,白)H32.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1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解析:由知Sn(灰)转化为Sn(白)是吸热的,当温度低于13.2时Sn(白)自动转化为Sn(灰),所以A、B、C三项都错,D项正确。答案:D7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

16、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产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就等于反应热,结合图像可知,PCl3和反应物P和Cl2的能量差值为306 kJ,因此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s)Cl2(g)=PCl3(g)H306 kJmol1。答案:Cl2(g)P(s)=PCl3(g)H306 kJmol1(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根据图像可知PCl5和PCl3之间的能量差值为93 kJ,因此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

17、)H93 kJmol1。答案:PCl5(g)=PCl3(g)Cl2(g)H93 kJmol1(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根据盖斯定律求得:H3399 kJmol1,且H3H4,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与终态有关。答案:399 kJmol1等于8(1)(2013浙江卷)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2NH3(l)H2O(l)CO2(g)

18、=(NH4)2CO3(aq)H1反应:NH3(l)H2O(l)CO2(g)=NH4HCO3(aq)H2反应:(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则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_。解析:将反应2得:(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2H2H1 。答案:2H2H1(2)(2013天津卷) 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 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将

19、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的措施。已知:H2(g)O2(g)=H2O(g)H241.8 kJmol1C(s)O2(g)=CO(g)H110.5 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将可得C(s)H2O(g)=CO(g)H2(g)H(110.51 kJmol1)(241.81 kJmol1)13l.3 kJmol1。答案:C(s)H2O(g)=CO(g)H2(g)H131.3 kJmol19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20、,放出256.65 kJ的热量。(1)写出肼和过氧化氢的结构式:肼_,过氧化氢_。解析:由分子式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推出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成键数目,可得N2H4、H2O2的结构式为答案: (2)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可将反应方程式写出。添上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及H数值就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答案:N2H4(l)2H2O2(l)=N2(g)4H2O(g)H641.625 kJ/mol(3)已知H2O(l)=H2O(g)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kJ

21、。解析:16 g肼反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是 kJ,并且生成的气态水是2 mol,2 mol气态水液化又放出88 kJ的热量,共放出408.8 kJ的热量。答案:408.8(4)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解析:结合反应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答案: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10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盐酸与40 mL的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

2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已知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 kJ/mol。答案:NaOH(aq)H2SO4(aq)=Na2SO4(aq)H2O (l)H57.3 kJ/mol(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_。解析: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若两个小孔开得过大,会导致散失较

23、多的热量,影响测定结果。答案:减少热量散失(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 _。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解析:由QcmT可知,测定中和热需要测定的数据为: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和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答案: ACE(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混合溶液120.020.123.2

24、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解析: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 ,反应后温度为23.2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 。40 mL的0.50 mol/L盐酸与40 mL的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80 mL1 g/cm380 g,c4.18 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 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 J/(g)80 g(3.15 3.1 3.05)/31.036 kJ,即生成0.02 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 kJ,所以生成1 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 kJ1 mol/0.02 mol51.8 kJ/mol,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 kJ/mol。答案:51.8 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