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知识纵横整合一、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辛亥革命(1911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不同点背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成果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打垮北洋军阀群众基础只依靠革命党人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相同点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破坏革命主观原因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启示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二、近代前期重大抗争与探索的特点、贡献及影响1.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具有广泛性。(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3)革命具有层次性、阶段性。(4)革命具有继承性。(5)取得一定
2、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2.抗争与探索的贡献和影响(1)农民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为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在义和团运动中打出了“灭洋”的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美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2)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变,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三、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主
3、要特点1.广泛性:这是由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列强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然具有一致性。2.趋外性: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特点。人们从闭关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3.层次性:在学习西方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4.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5.阶段性:探索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在辛丑条约签订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以反侵略为主,而此后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真正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