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鸦喝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她们自己想办 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应引导她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
2、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教学目标: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要动脑想办法解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学准备:瓶子(瓶内有半瓶水)、小石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
3、猜得准:身穿黑袍子,样子长得丑,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乌鸦)对,出示乌鸦课件图片。快把漂亮的小手举起来和老师一齐写, (师板书“乌鸦”生书空,教学“乌”)孩子们,你们发现这个“乌”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个字长得特像?生:鸟。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呢?(出示鸟的生字卡,生观察)生:鸟比乌字多一点,这一点就像是鸟儿的眼睛。师:孩子,你真会想像,对了这一点就是鸟儿的眼睛,鸟儿没有眼睛,世界就是一片漆黑,所以乌有黑的意思,乌鸦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师:乌鸦在干什么?生:乌鸦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它想喝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喝水。齐读课题,喝是要求“会认”
4、字,跟老师读一遍,它是什么偏旁?(口)为什么是口字旁?生:因为喝水时想要用口,所以是口字旁。二、新课(一)读文认字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那就快快拿出课文,认真地听一听吧。(播放课文朗读)1、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想读吗?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听清楚了吗?开始吧!2、课文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那小乌鸦可要考考你了。() 看!如果你认识它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吧。()这里有几个单字,你能组个词吗?(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各种形式读,指读,你读,你读,你再读,组个词读,连起来读)重点:翘舌音(翘舌音你都读得这么准,你当小老师带大
5、家读读)(4)真了不起,都读对了,小乌鸦可要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大声地叫一遍它的名字吧!(领读乌)(5)如果有哪个字你记得还不够清楚,没关系,我们还会遇到它,到时你可以把它再多读几遍。(二)读文感知文意1、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呢?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注意听学生读教师纠错。刚才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字(指生读喝)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你能把课文中带有喝的词语找出来吗?比一比谁最快?2、找到了吗?读出来。学生边说,老师并依次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同学们真会读书呀!师小结: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乌鸦先(找水喝
6、),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了)的故事。这个“着”字,还有其它的读音吗?组个词吧!三、细读,品读体会找水喝、(指:找水喝)你们知道,小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课件出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快来读读这句话?、那你们知道口渴是什么感觉吗?(口渴时嘴里很干,想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而喝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课件出示“渴”“喝”的练习,我会选)、乌鸦口渴了就怎么办?(找水喝)怎么找水喝的?(到处找水喝)、“到处”指什么?(到处指乌鸦口渴了,找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到处指乌鸦这儿找找,那找找。)、指生说乌鸦都可能去哪些地方找水喝了?、乌鸦为什么要找那么多的地方?(着急喝水),你能把乌鸦着急喝
7、水的样子读出来吗?喝不着、乌鸦渴极了,它找到水了吗?(找到了)水在哪里?(瓶子里)它的心情怎么样?、谁能告诉大家乌鸦找到的瓶子是什么样子的?(书中乌鸦喝水的瓶子很高,口很小。)瓶子里的水多吗?(水不多)、哎,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却盛在这样一个瓶子里,乌鸦的心情怎样呀!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读,没听出来你的着急,疑问的语气再强烈一点。喝着水了遇到问题谁都会着急,可乌鸦不光是着急,瞧,它双眼紧睁着瓶子,还在开动脑筋(想办法)1、乌鸦是怎么想出办法来的?大家读读课文。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终于”说明乌鸦想了很久,动了不少脑筋。“想出办法”乌鸦可真高兴呀!乌鸦遇
8、到问题以后,所想的办法不是胡乱猜想的,而是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动脑筋去思考的。过渡:那么它想出什么办法来了?2、出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3、那一颗一颗地放是怎样放呢?用你的手当作乌鸦的嘴来试试吧。(指生表演)4、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出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渐渐的意思就是_,谁能用这样的句式,再来说一句话。5、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呀!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指导读想想乌鸦喝到水的高兴,再读一读!评价语言是呀,小乌鸦多高兴呀! 小乌鸦想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办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
9、”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儿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课件出示儿歌)四、课堂小结。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
10、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聪明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小乌鸦最后想送给我们一句话:遇到困难,一定不能慌,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五、作业 这只乌鸦聪明吧!说到聪明老师想起来了,据科学家的最新调查表明,乌鸦已经被评为所有鸟类中最聪明的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课下就去搜集一些关于乌鸦的故事和资料吧!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板书设计:乌鸦喝水找水喝 喝不着 喝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