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任安书(学案二)一、 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第三、四段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通假字、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以及意义。2、 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3、 积累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二、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落实并巩固。三: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通过对文本第四、五段的研读,完成以下问题。1、 解释下列词语(1) 激于义理: (2)去就之分:(3) 沉溺: (4)隐忍:(5) 文采: (6)倜傥:(7) 修列: (8)大抵:(9) 舒其愤: (10)垂空文:2、 第四、五两段中引用了古代那些仁人志士的例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3、 作者引用这些例子的目的旨在说明什么?4、司马迁在对于个人荣辱观的思考上有着过人的见解,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着写下你的想法。自学自导(二)研读课文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1、 解释字词(1) 窃不逊: (2)放失:(3) 稽其成败: (4)凡三百篇:(5) 究天人之际: (6)会遭此祸:(7) 愠色: (8)尝前辱之责:(9) 虽万被戮: (10)通古今之变:2、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他“会遭此祸”之后,他是怀着如何的心情的?请试着分析这样的情感,并说说你的感想。自学指导(三)研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1、 解释字词(1) 负下: (2)下流:(3) 虽累百世: (4)垢弥甚尔:(5) 身直为闺阁之臣: (6)自引:(7) 以通其狂惑: (8)剌谬:(9) 雕琢: (10)曼辞:2、 本段中,作者说明难以按照任安的劝告去“推贤进士”的原因是什么?3、 作者反复宣泄自己因“李陵之祸”而受到侮辱的一腔悲愤,在语言上是否显得累赘、繁琐?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试着说明你的观点。(四) 当堂训练翻译下列句子:(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