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三 9《劝学》1.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2841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三 9《劝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三 9《劝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三 9《劝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劝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二、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

2、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3、。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三、自主学习,诵读课文1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

4、、听,强化记忆)四、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第二段:学习的作用提高自己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五、检测反馈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