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51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0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情景激趣引航你我竭力,众人齐心,今日之中国必青春长久,纷乱之世界一定安泰祥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全国人民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构建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新中国的政治体系。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盼望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新知识预习探究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学习要点(1)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2、全体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2)根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分析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分析民主政治建设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政治特色。新知预习一、开国大典1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2)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3)参加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2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成立。(2)新中国的政权特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问题探究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职能?为什么?提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战线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筹备工作,其中,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又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宪法的颁布(1)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4、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时间: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3)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4)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法治的完善(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2)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主要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发展生产力,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

5、律,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人民的民主权利受法律保护。问题探究2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提示: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背景: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把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当做头等大事。2标志: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意义(1)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沿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程序运行。(2)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3)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4)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

6、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主要形式:是政治协商;基本组织是政治协商会议。4职能转变: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5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问题探究3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2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

7、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3法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格局: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5意义(1)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2)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及特点史料应用材料一 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

8、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分析:1材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2材料二中的“里程碑”指什么?为什么被称为“里程碑”?3根据材料三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答案】1.

9、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2“里程碑”: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因: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权力主体是人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权力广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点聚焦要点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

10、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典例精析例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种“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三权分立【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

11、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种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A误区警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跟踪练习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

12、形式【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结合材料中的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并且还可以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并对其实行监督。这实际上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委托、监督以及行使权力的原则,也就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答案】A跟踪练习2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但代议制的形式和本质有差别。以下关于中西方代议制的比较正确的有()人民代表大会制本质上优越于西方议会制,不必进行改革实施权力的主体相同 都是政体,但本质不同 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A BC D【解析】无论何种政治制度都存在不完善地方,由此可排除;中国的代议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实施国家权力的主

13、体,而西方的代议制实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故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代议制都是政体,但前者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后者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正确;中西方国情不同,组织和活动原则明显不同,正确。【答案】C主题二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史料应用材料图1 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图2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图3 漫画:民族大团结请分析:1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哪些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2图2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何重要作用?3图3体现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14、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调动了广大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4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点聚焦要点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多党合作制既不同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也根本不同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而是有自己的显著特征。(1)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惟一政党。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

15、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3)多党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4)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要点2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相对稀少,经济欠发达;汉族聚居地区,人

16、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高。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需要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3)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教育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这些都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要点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

17、统一领导。(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典例精析例2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其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A

18、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归纳问题的能力。【答案】A误区警示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是合作与协商的关系,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议,就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或举行座谈会,通报交流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仅参政议政。跟踪练习3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头版用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

19、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确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答案】B跟踪练习4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

2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对建国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能力。从周恩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的。故选C项。【答案】C新思维随堂自测1“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法治建设。1

21、954年宪法的颁布是这一时期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故选C。A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B项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D项不是法治建设的内容。【答案】C2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取得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54年”。依据所学,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新胜利和新发展。故应选D;A

22、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B只是正常的选举,与题意不符;C也是进一步从宪法上确认,也与题意不符。【答案】D3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这三大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人民性及民主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A项。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B项;

23、C项1954年还没提出依法治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D项。【答案】A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解析】从时间来看1953年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口普查可以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恢复国民经济在1952年已经完成,制定民族政策应主要考虑人口的民族构成,排除A、C,制定经济计划可以考虑人口,但人口不是影响经济计划的主要目标。【答

24、案】B5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方针,结合所学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本题选C,A、B、D与题意不符。【答案】C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25、(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代背景与城市名称变化的含义。归绥有归顺、平定之意,体现了古代民族歧视的民族政策,而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称谓则没有民族歧视的体现,D项正确;虽然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但并没体现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A项排除;题干仅是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两个城市名称的变化中体现的新的民族政策,没有涉及行政区划管理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BC项排除。【答案】D7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习近平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政协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所以B项正确。【答案】B8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

27、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了民族平等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可以知道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正确的;故选D。【答案】D新视点名师讲座综合探究【探究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料1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28、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 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探究问题】为什么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探究思路】材料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民主集中等特点,由此可以得出这部宪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探究结论】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了社会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为公有制原则;宪法的这些原则在国家机构的组成上也得到了体现;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

29、探究素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史料2 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探究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哪些鲜明的中国特色?【探究思路】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参与;其优点是可以博采众长,减少决策失误。【探究结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并不等同于一党制;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而是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改善和参政党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