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囚绿记 教案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院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 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
2、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7月21日被日本宪兵杀害,年仅34岁。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2写作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烽烟四起中的旧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之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3审美视窗 淳朴的陆蠡从照片上看,陆蠡这个人有一副山里人的倔强的
3、五官,剑眉,大眼睛,宽鼻子,紧抿的嘴唇,嘴角略微下垂,一副认死理的神情。一头浓发向后梳去,一身白衬衣西装领带,又透出书生本色。台州人的硬气,从他的这张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陆蠡的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上学时,同学们在寝室生火把地板烧焦了,却是他一个人站出来承揽了责任,为保全别人自己被迫退学。他的另一位朋友刘西渭说到他的容貌,以为“不仅貌不出众,身体瘦小,而且右眼失明”,但气质淳厚纯朴。由此我还想起作家柯灵对他的评价,这无疑是这张容颜的最好注解:圣泉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决不“孤芳自赏”,或者“顾影自怜”。
4、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终于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 预习作业1字音识记陆蠡() 瞥见() 移徙()猗郁() 蕈菌() 折叠()涸辙() 婆娑()2辨形组词 3词语解释了截爽直:_爽快、干脆_急不暇择:_迫切,来不及选择。暇:空闲。_葱茏:_(草木)清翠茂盛_幽囚:_囚禁。_猗郁:_充满生气的样子。_揠苗助长:_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结构图示主旨归纳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
5、,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突破一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
6、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突破二:诵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指出本文描写的对象和线索,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提示“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现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写起,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
7、。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 “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突破三: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提示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
8、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观绿”写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爱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释绿”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文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1文本审美(1)精巧的构思,跌宕摇曳的结构这篇散文结构精巧,变化摇曳。文
9、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以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为行文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结构的跌宕摇曳,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2)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手法囚绿记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读后,使我们不仅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感受到作者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 (3)语言形象,亲切动人囚绿记作者将“绿”拟人化,
10、写出了它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性格,并且在描写中始终饱含情感、思绪和愿望,读来亲切动人。如把常春藤叫做“绿友”“绿囚”,描写它的“固执”“无亲热”“不屈服于黑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祝福它繁茂苍绿。在这里作者又赋予常春藤坚强的性格、气质,赞颂它永不屈服的精神,读来令人感动。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文章中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作者对绿色的爱恋有多深?无法用语言来直接形容。“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一比喻将情感具体生动化,使作者对绿色的焦渴、依恋,可感甚至可触可摸。比拟:1定义:比拟就是把
11、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2类型:(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述。可分为三类: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有生命的事物拟人化;抽象的事物拟人化。(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述。可分为两类:把人拟作物;把甲物拟作乙物。(3)构成拟人的几种方式:使用动词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动作行为;使用形容词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特征、形状;使用名词性词语,使之具有拟体的特征状况;直接让本体说话,使之具有“人”的功能。3比拟的修辞作用:(1)使表述幽默风趣;(2)使表述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3)使表述更有说服力。二、写作迁移【角度一】 陆蠡真切地关爱着生活和自己,他说:“我拿绿色来装饰我简陋的房
12、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什么?富足时的呐喊,有力不免苍白些;穷困时的呼叫,才悲凉深沉!陆蠡属于后者,虽然他没有大张旗鼓,却对绿色发自内心地喜欢,因为他心中装着不灭的希望。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段。【示例】 古人有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些不朽名作曾耀亮历史天空,沉淀为千年哲理。然而,这辉煌璀璨夺目之明珠,不就是希望之神灯所照亮的吗?文天祥宁死不屈,他希望浩气塞天,以正天地,所以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千秋;陶渊明罢官归隐,但他希望生命飘逸
13、,所以躬耕陇亩,在“悠然见南山”的桃李萦绕中怡然自乐;杜甫不甘平庸沉沦,因为他希望“读破万卷书,诗成泣鬼神”,以横溢才气救济苍生,所以他“人间疾苦,笔底波澜”,以悲怆独忧国家的“诗圣”誉满千古!以上桂影斑驳,种种绮美悲恨不就昭示着我们:以希望之灯,照亮人生,让自己活出无限精彩!若没了希望之种,哪能成常青绿树以撑天顶地?没了希望之灯,哪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居高临下?哪有茫茫黑夜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角度二】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段300左右的文字。【示
14、例】 绿色生活带着一身的疲惫,我要飞离城市,去寻找遗失在远方的温柔或疼痛。离枝的叶子悄然坠落;在多苔的石阶上,窸窣幽叹着,俄而听见空中洒落的雁声,鼻尖不由酸楚起来。沿着河道行走,芦苇丛中飘来一股幽香,慢慢地漂染开来。一片柔和的绿意,却把整个村庄的灵魂浸透了。正当我闭目,怀想这充满绿色的生活,耳边传来妇女轻盈而温润的笑声。几个妇女穿梭于河岸,轻轻地踮起脚尖,采摘一片芦叶,将绿色收集手中,凝合成幽幽的清香。她们在岸与船间徘徊,每一个动作都诗意地沁出水来,让我想到了乌篷船和那幽幽粽香,弥散在五月的空气中。她们在隔岸浅笑低吟,甜而不腻,柔而不就,初见有股矜持的冷,最后,完全沉溺在这浓浓绿意中了。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