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02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6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 必修4第4单元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教学讲义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2016高考导航考纲展示考情分析核心提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命题特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纲全国38(2)广东35山东25安徽39(1)四川14(1)北京39(1)海南18四川10山东41(2)1.从考查内容看,本课的高频考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等。尤其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考查的频率最高,几乎每年高考都会涉及。2从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经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但多以选择题为主。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2、力。1.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两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4三个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江苏37(1)福建34浙江30新课标全国23重庆31海南17福建35北京39(1)福建34江苏30重庆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安徽39(1)福建3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四川14(1)福建35山东41(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四川14(1)6社

3、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大纲全国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7人民群众的概念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海南22浙江40(2)广东36(2)江苏32大纲全国38(3)安徽39(1)海南24(2)江苏33山东41(2)9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广东32新课标全国21四川14(1)广东36(2)海南24(2),核心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249一、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二、辩证关

4、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首先,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其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

5、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化的历史唯心主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误区警示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

6、会存在的发展是同步的点拨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014高考海南卷,18)“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ABC D解析穷人不会有富人的烦恼,富人也不会体会到穷人的辛酸,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也就是说社

7、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预见性和相对独立性,排除。答案A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方兴未艾。面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和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体现了()A社会意识总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解析:选C。“面对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和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

8、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核心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249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

9、发展起阻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10、阻碍社会前进。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一、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整个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

11、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导致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关系1区别:(1)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2)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

12、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2联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误区警示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点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调整生产关系并不一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题组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

13、014高考福建卷,3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 BC D解析在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按顺序应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材料中体现生产力的是“科学技术”,体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上层建筑的是“党的领导”。符合题目要求的是A项。答案A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

14、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之所以要坚持改革,是因为改革()能够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能够使社会存在适应社会意识的变化可以促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可以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A BC D解析:选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表述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且基本矛盾不可消除,故表述错误;是关于社会改革目的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要求。因此,答案是B项。题组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013高考四川卷,14(1)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

15、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须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

16、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从设问中可以确定答题的范围是“寻觅社会的真谛”的内容。其次认真阅读材料,将T市采取的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原理对照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2)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3)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

17、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2014年7月7日,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对所属的100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这是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后,“科技国家队”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又一次“率先行动”,涉及面之广、调整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远,备受各方关注。请运用“社会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中国科学院做法的合理性。解析: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知道“社会基本规律”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知道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改变上层

18、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破除束缚创新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通过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一扫进入91导学网()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核心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251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

19、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二、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阶级社会

20、的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区别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联系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误区警示在有阶级的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方式加以解决点拨有阶级的社会不等于阶级社会。只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才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题组一社会

21、发展的实现方式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方案。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B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故B项表述错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故C项表述错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D项表述错误;A项

22、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1.尽管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发展起来,但它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并不是自然的过程,必须通过其物质承担者即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阶级斗争或革命来实现。这说明()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必然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A BC D解析:选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是通过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阶级斗争或革命来实现,说明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符合题意。干肢不符。先进阶级反对没落阶级的斗争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说法错误。题组二

2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可以采用排除法。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4、观点中“完成了”的说法错误;科学理论属于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错误。排除,应选B项。答案B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因为()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选C。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发展生产会得到解

25、决,故C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核心考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考指数:)学生用书P252一、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

26、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4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内容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

27、历史进步和发展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同点地位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同点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易混提醒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

28、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误区警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点拨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全面进步。题组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2014高考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29、展解析“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说明我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项说法欠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D两项。答案B1.2014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这是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社会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 BC D解析:选A。“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

30、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一方面强调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题组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4高考海南卷,2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 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

31、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 500亿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主体的有关知识。本题知识范围明确,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要写出其原理和方法论并结合材料进行阐释。答案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

32、时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请运用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知识的内容,据此审读材料知本题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际就是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回扣教材知识,不难找出相关哲学依据。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不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享受者,文艺工作者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33、导向。(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必然要求。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在对待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上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时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

34、会的基本规律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认为杰出人物的思想、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杰出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党和政府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的原因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分析。具体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学生用书P254鼓励差别化改革试点平衡好社会

35、利益背景材料(链接生活实例!)材料一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

36、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命题视角(打开思维之窗!)命题角度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和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提示:(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平衡好社会利益,选择最佳方案,以实现改革整体的最优目标。(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尊重基层群众实践,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

37、实施条件差异较大,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4)善于抓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5)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6)要不断深化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命题角度2:结合材料二,运用

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是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决定的。(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有利于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1

39、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差异较大,要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这是基于()A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B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C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D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解析:选B。“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改革试点的实施条件差异较大”,说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干肢不符。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提出,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提出上述要求的哲学依

40、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BC D解析:选C。“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其哲学依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体现善于抓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是其哲学依据,干肢不符。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要求我们党必须()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目标用整体的发展代替局部的发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A BC D解析:选C。“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

41、个大局”,需要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目标,符合题意。“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也需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符合题意。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说法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说法不准确。,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马上体、裸年、主席套餐、莞式服务、飞机去哪儿了”,2014十大热词火热来袭。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准确表达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生活新词、热词大量涌现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

42、同一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BC D解析:选A。“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准确表达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符合题意。否定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干肢不符,均应舍去。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解析:选B。“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

43、后的、腐朽的思想”,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答案选B。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34题。3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启示我们()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重视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使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同步要认识到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 BC D解析:选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

44、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体现了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符合题意。“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强调了要重视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符合题意。忽视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题意不符。4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A BC D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可知,习近平强调

45、了人民群众在文化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符合题意且观点正确。有些精神财富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观点错误。说法明显错误。5与前一轮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相比,新一轮改革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要求,这不仅是方式方法的转变,更是思路思维的转型。“加强顶层设计”的提出旨在强调()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源于不同的时代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解析:选B。“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从全局去谋划和部署改革。加强对改革开放进行总体性的设计、全局性的谋划,整体地、全方位地为改革提供一种指导性的方案。“顶层设计”解决的是认识前瞻性问题,所设计的

46、是主要原则、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基本规划等,对于作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顶层设计”属于认识范畴,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总体思路和基本规划。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6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危险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无意间史诗般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进而使中国农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C D解析:选A。小岗村18户农民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说明人

47、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符合题意。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干肢不符。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观点错误。72014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时表示,我们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争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五年任务,释放市场潜能和发展动力。这体现了()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能推动社会进步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 BC D解析:选C。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潜能和发展动力

48、,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能推动社会进步,也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符合题意。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观点错误。与题意不符。8为了改变过去剧团“小、散、弱”的局面,宁波演艺集团将原本每个院团各自为战的结构,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共用机构,既减少了资源闲置、理顺了内部机制,又提高了艺术生产的管理水平,使艺术院团的创造实力明显增强。这说明文化体制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彻底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A BC D解析:选A。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生产力发展,提高了艺术生产的管理水

49、平,进而使艺术院团的创造实力明显增强,说明文化体制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即文化体制改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正确。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违背矛盾普遍性原理,均应舍去。9. 右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性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A BC D解析:选B。漫画表明沿着农村改革发展道路,一定能使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说明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能够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

50、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这里的人民群众()指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 BC D解析:选C。错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都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和社会历史范围。11从发轫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萌芽于深圳小渔村的特区开放,中国许多重大改革都源自群众的实践探索。这说明人民群众()A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12为重点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

51、,让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执行更具可操作性,环保部出台4项相关办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A BC D解析:选C。为使新环境保护法执行更具可操作性,环保部出台办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1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

52、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材料二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精准把脉、精确制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

53、主义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一个重大决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据此不难得出问题答案。第(2)问,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明确中央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的相关要求,然后回扣

54、题目知识限定,找出各自体现的方法论要求即可。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完善,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5、,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要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从中概括出共同的一般的经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要下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矛盾具有特

56、殊性。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把脉、精确制导。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为什么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

57、英雄?(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第(1)问,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在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创造、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即可。第(2)问,要注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调动教材知识,组织问题答案。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