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944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2年历史高考试题最新考点分类解析:考点2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1(2012年江苏历史,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

2、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考点】梭伦的背景、内容、评价【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概括为平民受到奴役;“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概括为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3、至于其弊端带来的危机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第(2)问在注意限制角度 “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基础上结合所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梭伦的阶级立场和“中庸特点分析,它对后世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结合课本回答即可。【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2分)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2分)(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分)(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1分)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2分)2(2012年上海历史,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

4、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

5、:“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解析】(1)材料中的解释是: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梭伦执政时期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即使他离开了雅典,其他政治人物的作为也改变不了法律制度。(2)梭伦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原因是他的改革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向任何一方解释法律,都有可能偏袒,影响法律的公正性。(3)改革要处理好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改革就是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梭伦改革确

6、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维护了改革的成果;梭伦作为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对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不可忽视。【答案】(1)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因为梭伦认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个人的去留无关紧要。 因为梭伦认为法律至上,个别政治人物的作为改变不了法律制度。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论事。 梭伦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 梭伦对自己制定的法律高度自信 梭伦不愿意变更法律 其他答案:没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梭伦离开是为了经商和游览(2)答案1: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因为平民和贵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伦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严肃性。 答案2:仅罗列了材料中的

7、相关信息 梭伦认为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梭伦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成为僭主 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释(3)答案l: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 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答案2:能对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炼总结其他答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8、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考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抓住两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举例依据教材内容即可。第(2)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进行提炼;第二小问注意在比较基础上找出共同作用。【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9、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第三单元 孝文帝改革1(2012年上海历史,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解析】下诏迁都洛阳,民众死后葬于河南,不再迁回故地,都成为了河南洛阳人,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这些信息的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

10、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考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抓住两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举例依据教材内容即可。第(2)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进行提炼;第二小问注意在比较基础上找出共同作用。【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

11、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1(2012年浙江省高考自选综合,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

12、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分)(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解答要联系材料中的“理财”、“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

13、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得出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政府要不要参与理财”。第二问,要联系王安石等改革派以及司马光等保守派对变法的态度,从而得出两者争论的本质是“祖宗之法可变”是否可变的问题。第三问,可联系材料中的“富人”以及司马光反对的态度,得出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答案】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

14、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可知教皇代表认为在信仰圣经的同时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只有这样信仰才能稳固,故C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根据所学可知两者都没有否认信仰的必要,故B项说错误;D项只是材料反映信息的一面。【答案】C2(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41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

15、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16、?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考点】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脱离那暴虐的教皇,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世俗的事由世俗当局处理”概括。第(2)问涉及对相关历史阶段的历史特征的理解;第(3)问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2分)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5分)(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2分)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6分)第六单元

17、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2012年各地高考未命题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1(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答案】D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

18、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解析】题干反映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带“杀戮”的严重后果,致使各国纷纷“行立宪之政”,说明康有为主张改革,因此,B项正确,A项无从反映;C项与题干不符;D项题干能反映,但与题意不符。【答案】B 3(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

19、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问题:(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

20、)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考点】维新变法思想【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引领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切入视角新颖。第(1)问以历史人物的经历考查严复思想的成长背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二中严复主张“治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比较。第(3)问注意限制角度“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分析。【答案】(1)鸦片战

21、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每点2分)(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6分,每点2分)(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8分,每点2分)选修1模块综合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22、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考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抓住两次改革的社会背景分析,举例依据教材内容即可。第(2)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进行提炼;第二小问注意在比较基础上找出共同作用。【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

23、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2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2(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

24、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考点】王莽改革【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社会

25、矛盾加剧”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问从材料中的“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等分析改革的弊端说明原因。【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5分)(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10分)3(2012年海南卷历史,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

26、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

27、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考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入手,抓住材料中反映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现象,并联系相关事实分析背景;材料勃鲁姆改革的措施有: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等待遇和福利,国有化、监管行业等,结合罗斯福新政比较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需辩证的看待这一问,从材料中的“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说明具有一定成效,但最终还是失败。【答案】(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4分) 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4分)(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来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