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36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全国卷考情分析考试大纲2011年(新课标卷)2012年(新课标卷)2013年(新课标、)2014年(新课标、)2015年(新课标、)(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30.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差异的原因(2)新民主主义革命31.1920年毛泽东看俄国式的革命(卷)30.1928年中共六大:农民游击战争与城市的革命(卷)29.南北相攻,皖直交斗(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卷)30.抗战期间,湖北省政府“减租”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卷)41.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修改建议(卷)30.抗战初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卷)30.1933-1937年,国

2、民政府统筹沿海及华北地区防御(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银行、发纸币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卷)40.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及评析(卷)29.1926年,各地军阀标榜“主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就考查内容来说,2015年试题继续保持“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特点,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文字性材料可分为表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选择题以表述性材料为主,非选择题以原始性材料为

3、主。3就设问形式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背景类、原因类、说明类、比较类、影响类,非选择题以概括类、影响类、原因类为主。4就考查范围来说,全国卷比较注重中国史的考查;政治、经济和思想试题。二、历史发展阶段特征1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任务。政治上,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逐渐走向成熟,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再次合作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在农村,中国共

4、产党领导农民阶级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城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严重破坏。思想上,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三、主干知识深度理解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群众基础广泛不广泛革命结果取

5、得胜利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6、3.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

7、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3

8、)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坚持抗战的中国最终取得了胜利。5.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1)政治背景和实力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

9、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在组织和军事上支持国民党的领导,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侧重于军事方面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大革命失败;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6.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心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双方协议,于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编而成,原苏维埃政府改为边区政府,以延安为边区首府。该边区

10、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三三制”: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此之后,各根据地都按此原则,先后对原有政权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为了认真实行“三三制”原则,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候选人。选举结果,在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林伯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了1/3。于是,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补上。在这次会上,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

11、教育厅、建设厅、民政厅的厅长,也都吸收了进步或开明人士参加。“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 的屯田大生产运动。通过大生产运动,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物质

12、困难。不仅粉碎了敌、伪、顽的封锁,也改善了军民生活,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9.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扫荡”中,日军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了反“扫荡”斗争。民兵积极配合正规军、地方游击队作战,创造出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在反“扫荡”斗争中,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也表现十分英勇。10.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中

13、共敌后战场区别领导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阶级利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建立根据地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11.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

14、本性使然。(2)中共代表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二大”最低纲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1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2)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赢得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3)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4)蒋介石政府倒行逆施,丧失民心。13.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 项目时期阶段特征演

15、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领导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国民党“围剿”与共产党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共产党的民主建国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的斗争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蒋

16、介石退据台湾,两岸分离14.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

17、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15.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与意义1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

18、)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意义(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9、,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16、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项目变迁服饰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多次改革与创新饮食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室建筑(1)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以“新村”“别墅”“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2)天津、上海、厦门等城市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特征建筑(3)西式家具受到人们的欢迎公交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民航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覆盖大半个中国电报1932年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广播(1)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在上海正式开播(2)19

20、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3)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4)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开播电影1931年公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电话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继续增加17.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中国社会生活的

21、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18.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19.新三民主义的特

22、点(1)内容新:新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平等。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主主义中提出了要“节制资本”、颁布劳工法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0.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

23、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

24、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22.20世纪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

25、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认识这四大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都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四、主题知识综合探究1.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演变走日本人的路: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因顽固派反对而失败。走美国革命的路: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走俄国人的路:效仿俄国“城市中心论”,革命屡遭挫折。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

26、辉煌成就。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与发展并存,其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政治上,人民获得了较多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平的群众性的游行示威逐渐增多。(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思想上,思想解放达到空前的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生活上,婚姻生活习俗逐渐改变,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发展趋势。3.国民政府的统治政策有何特点?(1)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2)经济上,一方面大力发展官僚资本,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发展民族资本。(3)对外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长期投靠依赖美国。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及其

27、政策特点。(1)陈独秀时代:19211927年,执行右倾投降主义政策,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2)“左”倾错误时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被迫长征。(3)毛泽东时代: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先后取得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5.归纳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 项目阶段主要矛盾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两党内战6.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不同

28、结局的原因比较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民众动员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只有部分清军进行抵抗中国共产党实行充分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战略战术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抗战得到苏、美等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国

29、民党统治的主要手段(1)军事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主要形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2)政治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全面内战爆发后,又领导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形成了第二条战线。(3)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铲除中国反动势力的经济基础,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保卫胜利果实。(4)文化斗争:利用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革命的报纸宣传革命思想,动员革命群众,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进行斗争。五、学术动态前沿知识

30、(一)中共党史上的“左”和“右” “左”和“右”作为地理方位为大家所熟知,但在历史教学中何谓“左”和“右”却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左”与“右”出现在政治上,始于近代法国大革命。1789年5月,法国召开三级会议,贵族、僧侣坐在右边,第三等级坐在左边,形成意见对立的左右两派。稍后,欧洲很多国家议会以议长坐椅为界分为左右两派。就一般情况而言,左派是指激进、革命或进步的个人、团体或政党;右派是指保守、反动或落后的个人、团体或政党。当左加引号时,指在观点、思想、言行、政策、措施、态度等方面矫枉过正、形左实右、脱离实际、夸大主观意志,近于疯狂的表现。在不同时期,左与右的表现形式不同:洋务派与顽固派

31、、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就是我国近代史上典型的左右之争,但习惯上并不称呼左派或右派,明确称呼“左”派和右派则是在中共党史上,具体演变情况如下:1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1927年初1927年8月)国民大革命时期,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加上中共“三大”没有对革命领导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到1927年党内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放弃对工农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主张一切联合,否认阶级斗争,对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阴谋活动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至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向人民

32、突然袭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群众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八七”会议纠正了这一错误,但又滋长了“左”的情绪。2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由于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以及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愤怒,党内一度出现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主要表现为: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在革命性质上,混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对革命形势的分析上,认为革命战争潮流不可能低落,要求继续进攻。由于这在实际行动中招致了很多失败,共产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问题决议案,使瞿秋白的“左

33、”倾错误很快停止。3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0年6月1930年9月)1929至1930年间,国民党各派军阀混战不断,这给红军和根据地以不断发展的机会,但随着形势的好转,出现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要求各地准备马上起义,进攻中心城市,结果造成了严重危害,六届三中全会将其纠正。4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1931年1月1935年1月)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加之共产国际的干预和支持,党内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政治上推行城市中心论,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军事上进攻时冒险、撤退时逃跑。这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

34、长征,直到遵义会议时,这一错误从组织上和军事上彻底纠正。1942年延安整风又从思想上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高度统一,确立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综上所述,革命运动中的“左”和“右”都是错误的。从其根源上讲,“左”和“右”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表现,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都损害了革命。(二)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史观是近现代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党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革命

35、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1革命史观下的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1927年,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

36、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3)1935初,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扭转了时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2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由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国人

37、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诞生。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三)多元史观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为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运用多元史观全面地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史观解读全球史观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

38、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和掠夺。可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列强的经济入侵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明史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冲击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进步现代化史观经济上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阶级基础;文化上有利于西学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革命史观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族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社会

39、史观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思潮兴起(四)运用多元史观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是指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大众传媒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学习时可以运用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理解。1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是伴随着外国入侵而来的,它破坏了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吸收西方优秀、健康的文明成果,保留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物质生活和文化特色成为重要的话题。2从文明史观看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0、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与交融的结果,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如中山装、旗袍等都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3从近代化史观看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变迁和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生活的逐步近代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晰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使中国的思想文化日趋科学化、理性化。4从全球史观看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大大促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全球,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5从社会史观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

41、化,从统治者上层到平民阶层、从个人到群体,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变化,逐步接受了近代文明的事物,这是社会的进步。自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社会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家庭婚姻、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6从生态史观看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促进了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后果。今天国家大力注重生态建设,强化环保意识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社会风尚。(五)孙中山思想的概述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孙中山试图在华夏大地上建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

42、,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方面:实行“五权分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原则即“三权分立”组建国家机构。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2经济方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资本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在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兼并,资本扩张,无时不有。而一旦形成垄断,便可操纵和控制国计民生。为防止少数人垄断土地,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并写入同盟会的纲领之中。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节制资本”与“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目的是防止资本家垄断国计民生,维护工人、农民

43、等基层民众的利益。3文化方面: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集中外文化之精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文明转型的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中西两种文明猛烈碰撞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孙中山描绘的中国文化发展蓝图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纪年方面,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采用公元纪年与国际接轨。又如,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山服,其基础形制来自国外服装,但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文化元素,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服饰、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宪法”等。4对外关系:益增睦谊,和平主义扩张、侵略、殖民、掠夺、奴役是资本主义的本性。但中国近代遭受资本主义列强蹂躏的苦难历程,使孙中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形成了痛恨侵略反对奴役的思想,提出了“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大同”的和平主义主张。5实现道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不仅构想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而且道路设计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孙中山“将种族(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主张,希望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