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29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限时跟踪复习题1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0安徽高考)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如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据此回答12题。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解析:根据题干和图可知石英的分布呈东西向延伸的条带状分布,对应中纬度的石英含量最高。第1题,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源地应从题干中提取出来,与“岩石、沙土中”吻合的是A、C选项的荒漠

2、地区,因北美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其阻挡北美荒漠中的石英不会迁移到北太平洋中,故应选择C项。第2题,石英粉尘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由亚洲内陆荒漠向东迁移,在太平洋东岸受山脉阻挡,风速降低而沉降到太平洋底,呈带状有规律地分布,故石英粉尘迁移运动的动力是大气环流,A项正确。答案:1.C2.A3(2010广东高考)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建坝前,三峡水流湍急,较小颗粒物易被侵蚀并在此沉积;建坝后,丰水期上游来水减少,带来的泥沙少了,进而露出大颗粒。答案:A

3、(2011苏北四市联考)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45题。4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桥B海蚀桥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5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ABCD解析: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有着密切的关系。答案:A5塑造图中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A流水

4、 B风力C冰川 D海浪解析:地冬夏季储水量都严重亏损,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沙漠气候,最易受风力作用,其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风力作用。答案:4.A 5.D6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我国某地,有如下描述:“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穹覆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千萼并头,万蕊簇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纠缠,不下千百者,真刻楮雕棘之所不能及。”徐氏所述地理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 D岩浆活动解析:从描述中可知为喀斯特地貌,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B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严

5、重影响欧洲的航空业。下图是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 B3,bC2,c D1,d解析: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确定b为岩浆岩;剩下c为沉积岩。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过程,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答案:B8从距离来看,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距火山喷发地更近,但火山灰对其影响较小,其主要

6、原因是受哪一因素影响()A地质构造 B北大西洋暖流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解析:受偏西风的影响,大量的火山灰飘向偏东方向,使得距火山喷发地更近的雷克雅未克几乎不受火山灰影响。答案:C(2011济南模拟)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解析:图中的甲地为沙尘暴的源地,植被覆盖率应较差;丙地为沙尘的降落地,可知该地的风力较小;乙、丙两地的海拔无法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图中所示的沙尘暴由甲地经乙地到丙地,说明风是由甲地吹向丙地的,即甲地的气压较高。答案:D10关于甲乙丙三地

7、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D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解析:甲地为沙尘暴的源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该地的细小沙子被吹走后,易形成戈壁;丙地为沙尘的降落地,风力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典型的风力沉积地貌沙丘。答案:C(2011湘潭四校联考)下图为1950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据图回答1112题。11直接由该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C石灰岩溶洞中的石笋 D沙漠中的风蚀城堡解析

8、: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其侵蚀强度最大值与一定的降水量相关,所以可以认定此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侵蚀作用。答案:B12丙区域侵蚀作用强度小于甲区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甲区域天然植被覆盖最好B甲区域地形复杂,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C丙区域降水多、温度较高D丙区域的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好解析:结合气温和降水分析,丙区域的降水量大于甲区域,其受侵蚀较小的原因应该是该区域植被覆盖好、人类活动少。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1江西百校联考)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在图甲中处有一瀑布,这样写道:“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同

9、学们在处秋游时,并没有欣赏到“激流翻滚”的壮观场面。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_,原因是_。该河流下游河水的补给方式是_。(6分)(2)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3分)(3)依据图中信息,该瀑布10万年后位置最可能(2分)()A位置上游 B位置下游C保持位置不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秋游时,同学们对图中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假设一:向斜成谷;假设二:_;假设三:_;假设四:_。(9分)解析:第(1)题,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瀑布流量最大。第(2)题,略。第(3)题,瀑布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其位置不断溯源位

10、移,向河流上游移动。第(4)题,形成谷地的主要原因如下:向斜成谷;背斜被侵蚀成谷;断层形成地堑;流水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答案:(1)夏季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降水补给(2)流水侵蚀作用(3)A(4)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被侵蚀成谷地断层(或地堑)河流侵蚀下切河床形成河谷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1: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2:刘东生(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

11、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1)如用右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风向主要是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12分)(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2分)()A荒漠 B草原C森林 D水乡(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而现代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的提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6分)()A蓄水植树种草 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 D退耕还牧解析:第(1)题,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第(2)题,鹅卵石说明黄土高原在形成以前曾是水乡。第(3)题,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现在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适合种草。答案:(1)戈壁沙漠黄土西北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2)D(3)风力沉积作用流水的侵蚀与搬运作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