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与您相伴。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秘密考试结束前 【考试时间:12月13日14:3016:30】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 史命题学校:贵阳六中联考学校:贵阳六中 清华中学 遵义四中 凯里一中 都匀一中 都匀二中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
2、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
3、,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4.在古代
4、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5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6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
5、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7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庶民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B庶民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C庶民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D小说、京剧和文人画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8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
6、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9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 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
7、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11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憾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
8、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12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9、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1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
10、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15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16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 ;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B上帝和法律 C民主与科学 D智慧与德行1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
11、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 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18英国的“圈地运动”始于12世纪,是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薄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12、A B C D19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20下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这反映国家1926年1931年英国410(1932年)法国1238德国12407美国2053日本1624摘自全球大变革A资本主义发展增快 B各国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C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 D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21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
13、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2.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A
14、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23“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材料所述风格类似的作品是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B大卫.科波菲尔C老人与海 D百年孤独24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5、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甲午战争到民初: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留美
16、学生群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留苏的政治家群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留日学生群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留欧学生群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1979年到2000年:新发展阶段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陈竺(现任卫生部长)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材料二 从1896至1945年的五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堪称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革命者廖仲恺、何香
17、凝夫妇变卖嫁妆首饰一同赴日;钱恂任日本外交官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女婿去留学 留日经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衡量国是的新标准,解放了中国儒生禁锢的灵魂,掀起了一股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主革命运动,所以“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孙中山如是说。材料三 百年留美几涨几落。自1872年开始,清政府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清末北洋的留美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丈领域成果斐然。待到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开始后,又培养了钱学森、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其中相当多的人,在朝鲜战争前后回到新中国效力。(1)材料一表格中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2分)(2)根据
18、材料一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日生、留美生的不同之处。近代留学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
19、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 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
20、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7.(13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
21、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22、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请考生在第28、29、30、31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材料二 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
23、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主要背景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西藏民主改革方式有何特点?其作用何在?(9分)29(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材料一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
24、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关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材料二 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
25、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9分)30(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材料二 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
26、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合法性的理由。(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27、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9分)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材料二 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
28、人道。(1)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6分)(2)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9分)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 史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BCBCAADDB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ADBDBBABBC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25(14分)(1)依据:19世纪中期前中国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逐步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几乎没有出去留学的。两次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选派留学生
29、出国学习,虽然人数少,影响不大,但毕竟有了开始,故谓“拓荒”。(2分)(2)新动向:留学苏联。(2分)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以极大的鼓舞。(2分)作用:加快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培养大批人才。(2分)(3)不同:从规模上看,留日生大于留美生;从他们在中国近代的地位看,留美生高于留日生;从成才方面看:留美生多在科教领域有成就,留日生多在政治、军事成才。(4分)启示:不同国家培养出不同人才,给中国带来不同的影响,留学须慎重选择。(2分)26(10分)评分标准分三个等级:一等(108分),二等(73分),三等(20分),满分10分。1观点部分
30、:观点明确、解读准确,2分;2论证部分:要求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6分;3结论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观点,2分。附参考:1观点部分: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注:对该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者综合考虑。如果只回答出上述观点的一部分,酌情给12分)2论证部分: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密切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
31、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反对:(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欧洲出现资本主义农业,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方面的史实,说明差别很大;(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导致欧洲工业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殖民扩张导致市场扩大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西
32、方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中国仍停留在传统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史实,说明欧洲在现代化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历史必然性;综合考虑:论证部分可以参考以上的两个方面,具体略。3结论部分:回应前面的赞同、反对,或者综合考虑,从现代化得以展开的条件(或必然、或偶然、或其他)出发,言之有理即可。27.(13分)13.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2分)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2分)关于认识论,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守仁(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分)(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3分)
33、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4分)28(15分)(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确立;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武装叛乱被平息;西藏人民强烈要求进行民主改革。(6分)(2)特点: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没收和赎买的手段相结合;对农奴主区别对待。(6分)作用: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迅速进行,使西藏通过民主改革直接步入社会主义阶段。(3分)29(15分)(l)政治上主张英美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上主张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调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中间性的政制”。(6分)(2)在保留国民党政权的前提下,
34、通过改良的办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和平民主建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实际,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间道路”最终破产。(9分)30(15分)(1)媾和条约是美国等国家一方面发起召开的,违背了二战期间签订的国际协定关于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的规定;主要受害国家中国、朝鲜没有收到邀请;一些相关国家拒绝参加会议、拒绝签字或者拒绝承认该条约;条约中的一些内容如领土问题违背了二战期间签订的国际协定的相关规定。(6分)(2)改变了二战期间签订的国际协定确定的战后国际秩序;使美国得以单独控制日本,使日美由对抗走向结盟;加剧了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和国际紧张局势;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中日领土争端埋下了祸根。(9分)31(15分)(1)观点:革命时期需要恐怖;恐怖有利于强化美德;恐怖是革命的正义;恐怖是民主原则的体现。(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或者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评价。(1分)革命时期实行恐怖政策,一方面,惩罚了罪犯,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颠覆阴谋,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4分)另一方面,极端的恐怖政策使许多无辜的人被杀害,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法治原则。(4分)试卷、试题、教案、学案等教学资源均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