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18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马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中就有马的形象。据史书记载,商周时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骑马。贵族死后,作为陪葬的马匹也占据着一席之地。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无不显示出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也正是马在古时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帝王对良马的喜爱,在客观上促进了“马艺术”发展。汉武帝不惜重金和发动战争来换取汗血宝马。马成为汉代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和内容。唐太宗属马,也特别爱马。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

2、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树起了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艺术风格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各朝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各式面貌,虽然霍去病墓石雕群与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是在不同时代的特殊风格下成就了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一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统一。虽然历史上大多把霍去病墓石雕群归为写意的类别,而唐昭陵六骏则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具体的形象塑造方面,这两种艺术手法相互渗透。昭陵六骏继承了霍去病墓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组石雕虽然都刻画的是战马,实质是反映人的勇敢和战争的惨烈。因此不管是霍去病墓石雕还是昭陵六骏,不

3、仅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无数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将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石料的选取相结合,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作品中战马威武雄健,傲然挺立,敌人蜷缩于马下,垂死挣扎,与整个马的轮廓浑然一体。而在整个雕塑的关键部分,如马下胡人的特征运用线刻和浮雕的手法刻出相对写实的形象。这样,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来表现精妙传神的形象。就马的造型而论,汉马偏于写意,蹄细体肥,外形流畅简洁;唐马偏于写实,注重马体解剖结构的表现。像昭陵六骏,因为皆属初唐时代,故马体的肥臀细腿等特征颇有汉风孑遗,但较之于汉马,显然

4、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像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皆细致入微,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马踏匈奴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大型圆雕,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霍去病征服入侵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刹那,被踏于马下的匈奴首领手持弓箭仰卧在马腹之下作垂死挣扎状的场景。静静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权在握的静态与垂死挣扎的动态形成了完美统一。昭陵六骏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刻画出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表现出六骏共同的雄健俊美的外形和勇往直前的气势,显示出它们的情谊,是古代以形传神的成功范例。这两组石雕形象选取了动态和静态中的马的形象,

5、并将其协调统一地安排在同一个整体中。 (摘编自肖顺、李雪松汉唐石雕中“马”的艺术形象与成就)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的历史非常悠久。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者骑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B. 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C. 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D. 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

6、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面貌。B. 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C. 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D. 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

7、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B. 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C. 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D. 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

8、容的理解分析。题中C“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述脱离原文,属于强加因果关系。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

9、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D项中“据意取材”与原文不符,参见原文“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B项中“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曲解文意,原文说“在生动传神上,与汉马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文

10、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戈壁听沙韩少功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据说我去得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

11、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西部汉人不少,他们

12、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

13、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

14、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

15、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的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B. 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C. 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表现戈壁滩在中华民族历

16、史上的重要地位。D. 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5. 文章第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6. 请解释“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意。【答案】4. B 5. 印证上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下文对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 6. “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眷恋和向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

17、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学生首先要浏览文本,对文章的内容思路写法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看选项。B项,“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的原因并不是“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而是体现了“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而知青们投奔戈壁滩“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体现了对戈壁的眷恋。故选B。【5题详解】这道题目是考查散文中引用名人诗句的作用,属于段落的作用,但比段落的作用又多了一个引用名言本身的作用,那就是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

18、信性。段落的作用要考虑其在文中的位置,依据位置,再看上下文。本题的对象在第八段的结尾,一般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紧承上文,引起下文,先看诗句本身的意思,“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是写戈壁滋养了东迁民族,然后看上下文所写的内容,上文写 今天的很多民族中依然有戈壁文化的影子,下文写“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从中体现了对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与眷恋。最后再加

19、上引用诗句本身的作用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句子含义题有如下几种办法:回归文本法、句子结构分析法、重点词语突破法。“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中关键词是“母胎”“眷恋和向往”,然后回归文本,在第九段有“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第十段有“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从中可以得知,所谓的“母胎”是指西部文明滋养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而“眷恋和向往”,联系作者“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可以知道是对本源文化的追寻。本文表达了人们对于曾给予中华民族营养的某种文化追寻和怀想的深意。【点睛】“理解语句含意”类试题的答题步骤:1明确语

20、句使用的手法,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2抓住语句表现的具体内容。3发掘语句营造的氛围、表达的作者情感或表现的主旨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教育游戏是电子游戏与教育应用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以个性化和游戏化为主线,芬兰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该国将课程全面游戏化、活动化和项目化,结果让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芬兰学生依旧保持了极为强劲的学业竞争力,充分证明了教育游戏的可行性。人们意识到,学生是可以在玩中学并且学好的,使用教育游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教育游戏列为义务教育类中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要求“对学生巩固相关学科知识,培养、训

21、练判断推理等必备能力有一定的支持与促进作用”。从开发的角度,国内不乏教育游戏的精品之作。但与电子游戏产业本身的发展势头相比,教育类的电子游戏在整个产业当中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教育游戏的弱势表现原因众多。从使用者角度看,如果学生、家长、教师没有在技术能力和观念上做好准备,会妨碍和延迟教育游戏推广。从市场角度来说,教育游戏盈利模式不够明确,导致企业不愿投入研发。从设计角度来说,所谓“设计裂痕”是核心原因。这一现象是由于缺乏核心设计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技术,往往通过简单的动画将知识组合起来,导致教育游戏的质量难以保障。(摘编自教育游戏:让教学“如鱼得水”)材料二:“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

22、设计、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陈宝生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将国际合作双方的需求放在“大外交”格局,放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中统筹考虑,摸清各自家底,平衡双方需求。既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又要考虑到资源、时间、精力的制约,将决策、措施统一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上来,着眼于合作质量,稳步推进共建。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2018年,共有31.72万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64.85%。(摘编自全面推进共建

23、“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攻坚克难,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底色,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起到了“稳定剂”作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内涵发展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力点。学前教育方面:国家提出,到2020年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后,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0%。义务教育方面:指向教育过程公平及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成为新标尺。职业教育方面:如何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摘编自

24、中国教育的时代抉择)材料四:(摘编自中国教育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充分证明了教育游戏的可行性。使用教育游戏是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并且学得好的方法之一。B. 通过“一带一路”,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既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又要考虑到资源、时间、精力的制约,统一决策和措施。C.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而教育公平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起到了“稳定剂”作用。D. 2018年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总支以及增长幅度各有差距,其中幼儿园和普通高等学校之间的差距最为显著。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

25、料一分别从开发、使用者、市场、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教育游戏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原因,其中“设计裂痕”是其核心原因。B. 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发挥实效的具体表现。C. 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政府着眼于内涵发展,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发展目标。D. 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人以促进教育发展,但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分配并不均衡。9. 结合以上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国家为促进教育发展所作出的努力。【答案】7. D 8. A 9. (1)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将教育游戏列为义务教育类中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改进学习

26、方式,促进教育发展;(2)对外交流:通过“一带一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显著成果;(3)规章制度: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以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发力点,保障教育公平发展;(4)经济投入: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差距最为显著”有误,表述不严谨。结合材料四内容分析

27、,“经费总支”的差距最大是幼儿园与普通高等学校,“增长幅度”差距最为显著的应是幼儿园与普通小学。故选D。【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其中设计裂痕是其核心原因”错误。结合“从设计角度来说,所谓设计裂痕是核心原因。这一现象是由于缺乏核心设计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技术,往往通过简单的动画将知识组合起来,导致教育游戏的质量难以保障”分析可知,“设计裂痕”是设计角度中的核心原因,而不是整个教育游戏处于

28、绝对弱势地位的核心原因。故选A。【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人们意识到,学生是可以在玩中学并且学好的,使用教育游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教育游戏列为义务教育类中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要求对学生巩固相关学科知识,培养、训练判断推理等必备能力有一定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分析,将教育游戏列为义务教育类中的一种优质

29、教育资源,改进学习方式。结合“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陈宝生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将国际合作双方的需求放在大外交格局,放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中统筹考虑,摸清各自家底,平衡双方需求”分析可知,通过“一带一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显著成果。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内涵发展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力点”分析,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保

30、障教育公平发展。结合材料四“20052017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分析,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31、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

32、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是月既望,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

33、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

34、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

35、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B. 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C. 既望,和苏轼的赤壁赋中一样,指农历的十五日。D. 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B. 苏轼恪尽职守,

36、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 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 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并且兴建六井,造福百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

37、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本题中,“武卫营”为名词,作“诣”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D;“事”为名词,作主语,谓语为“急”,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

38、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既望是指农历的十五日”是错误的。“既望”是指农历的十六日。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

39、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改变对象、改变原因条件等方式设置错误。此类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题文对照”,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认真比对,从而发现错误,确认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在杭州首次任职时”错,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根据原文“以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还用来排泄湖水。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40、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1)中,“庐”,建造房屋,住;“使”,派;“分堵”,分段防守;“全”,保全。全句译为: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中,“再”,第二次;“莅”,到;“有德于民”,对百姓有功德;“饮食”,吃饭时。全句译为: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点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

41、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

42、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

43、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佑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

44、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45、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抒发了自身功业未就的悲叹之情。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

46、融,浑然一体。15. 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14. D 15. 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

47、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D项,“前两联写景”错,首联写景,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叙事和抒情,并没有写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

48、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本题中,“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明诸弟长期分离,被战火阻隔,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天涯”表明飘零之苦,“一身遥”抒写孤独之苦,“涕泪”抒写飘零之悲苦难抑而落泪,这样一点一点分析下来,答案就全出来了。然后,从忧国之情,对诸弟的思念,漂泊之悲,流离之苦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回答即可。【点睛】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

49、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比如此题主要使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就可以分析出情感答案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写以夸张的手法侧面表现箫声之悲惋动人的诗句是:_,_。(2)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_,_。(3)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

50、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紧张、沉重、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 可以无悔矣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嫠”“燕”“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蓝蓝的天空,白云

51、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 ,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4.7米。如今,( ),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 。而合理利用生态

52、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 的自然优势。当地 ,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叶,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17.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情节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B. 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

53、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C. 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D. 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B. 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C. 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

54、的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D. 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衣食无忧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势利导B. 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地制宜C. 衣食无忧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地制宜D. 安居乐业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势利导【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应先浏览选项中的句子,抓住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55、项,“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利用资源”;“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缺宾语中心词。B项,“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利用资源”。C项,“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缺宾语,“完成”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如“的工程”。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

56、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然后重点分析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语气、主语,接着分析比较所给的四个选项,最后做出选择。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生态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使用主动句,A项,“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结构混乱,选项把“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

57、野的松树”和“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句杂糅到一起了,故排除;B项,“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说法过于绝对化,当地生态的恢复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还有别的原因。D项,“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恢复了当地的生态”表述太绝对。故选C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的辨析与运用。“衣食无忧”,不愁吃穿,形容生活小康,基本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安定地住在一起,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第一处,由“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载歌载舞”这些内容可

58、知,此处应是说牧民生活很安定舒适,应使用“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第二处是说“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应使用“蔚为大观”。“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天时地利”,常与“人和”连用,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引申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第三处是说“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自然优势”,这是说所处的环境好,应使用“得天独厚”。“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

59、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第四处是说当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办法,应使用“因地制宜”。【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60、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答案】 (1). 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2). 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3). 可以转变风气【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

61、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前面的语句可以分析此处要写的是“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第二空,这一句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概括;第三空,与前面的“在个人,改变气质”对应。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3点,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B组展开第二轮争夺。在巴黎王子公园球场,经过90分钟争夺,中国女足1-0小胜南非女足取得在本届赛事的首胜。第4

62、0分钟,李影接张睿传球垫射破门打入全场唯一进球;上半场结束前,王珊珊一次头球击中横梁后打在门线上弹出。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0点,中国女足将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与西班牙女足交锋,只要获胜即可稳妥晋级。【答案】6月14日中国女足在2019法国世界杯小组赛中以1-0取得首胜;李影破门得分;6月18日中国女足将在小组赛最后一轮迎战西班牙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

63、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属于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对象为“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B组第二轮争夺赛”,报道中还强调了“中国女足1-0小胜南非女足取得在本届赛事的首胜”,比赛中,“李影接张睿传球垫射破门打入全场唯一进球”,同时还报道了“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0点,中国女足将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与西班牙女足交锋”的信息。据此总结出“6月14日中国女足在2019法国世界杯小组赛中以1-0取得首胜;李影破门得分;6月18日中国女足将在小组赛最后一轮迎战西班牙队”。组织答案

64、时,要关注字数要求,不能超字。【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

65、,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 高中学习生活也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如今的你对“苦”有何看法?请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个字。不得抄袭。【答案】范文:细品人生苦涩人生亦如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人生也如一杯暖茶,虽然茶的种类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苦后甜,但在苦涩之后依旧能够沁人心脾,就如同风雨之后才能收获彩虹一般。那天,温润的娇阳为湛蓝的天空增添了一抹色彩,天空纯净得宛如被过

66、滤了一般,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脚步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不知不觉竟走进了母校的大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樱花不约而同的绽放,我悄悄地走过,唯恐惊扰了它的芳香,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原来的模样。漫步于教学楼,看到一个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身影,听到教室里朗朗读书声,仿佛闻到阵阵墨香,凝视着一切的一切,我的思绪不由得蔓延到远方,沉醉在时间的长河中。 “上课玩手机、吃零食、乱说话你说还有什么是你上课没做的?”班主任严厉的责骂声响彻整个初三办公室,而这个把班主任气的火冒三丈的“小祖宗”,不是别人,正是集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我。三年的初中时光造就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我,全然不知学习的重要

67、性,直至中招考试的到来。 一转眼,那墙壁上的中考倒计时从108翻到了0的那一页,结局在没有开始中考前就已然被定格,当我拿着那张差强人意的成绩单时,才发现三年的“快乐时光”让我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没有高中愿意接纳这样的我,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社会无业游民。父母的叹息声,以及满脸的焦灼,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无奈、悲伤还有彻底的失望。当别的同学满心欢喜地畅想未来的高中生活时,我走在街上,竟看不清前方的路走着走着,耳边忽然传来悦耳的歌声,回头一看,一个坐在轮椅上失去双腿的少年,正用他嘹亮的嗓音唱着郑智化的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歌声源源不断的闯进我的心里,顿时,我

68、的眼前一亮,似是有天使降临,心中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呐喊:该拼搏了!该努力了!这个身残志坚的少年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方向,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可以上二流的高中,但我绝不能过二流的人生。又是一个清晨,第一缕阳光温和的洒下来,我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学校,看着同桌早已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读书,我快步走过去,拿出课本,像他一样,全神贯注,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体会着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我们的书声把小鸟都逗乐了,在窗台停留了一会,便展翅飞向蓝天了,这时,清脆的下课铃声愉快的播放起来。现实让我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曾经遭遇的磨难,将会使我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加快速度。【

69、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先认真分析,再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开篇由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引入生活中带有苦味的食品,然后再罗列出庄周和释迦牟尼对苦的理解和认识,引发人们在生活中的对苦的认识,并联系学生的自身经历,点明高中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苦涩。综合材料内容,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话题是与“苦”紧密相连的,

70、由材料可联想到与苦相关的名言及人生感悟。在客观上,可以阐释苦难,挫折或坚持抗争的态度,可写在苦中磨练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从苦难对人生的作用角度立意;在主观上,也可从苦苦追求美好目标之苦,忧国忧民之苦入手,可从为国为民,选择吃苦,是一种崇高;为理想为事业,选择吃苦,是一种升华的角度立意。本题的具体要求为:如今的你对“苦”有何看法?请据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所以在构思文章时,应从“我”入手,联系自己的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重点谈及对苦涩、挫折、苦难、磨难等的感悟和认识,体现积极向上的主题。参考立意:(1)在苦中磨练自己(2)吃得苦

71、中苦,方为人上人(3)感谢苦难,助我成长素材:(1)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份不寻常的付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唾手可得之事,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凭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成果才是心安理得的,得之无愧。“天亦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困难和挫折就像上天赐予人类一份份答卷,考验着人类的心,只有有了自我智慧的人,才能不仅生命的答卷答的好,而且在人们看来那些不可逾越的困难也总会超越。俗话讲,不磨不成玉,不苦不威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国际歌里的唱词也在告诉我们,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

72、幸福,全靠我们自己。(3)智慧学指导专家说:通向成功的台阶常常是由困苦和艰难铺成的。战胜苦难的利器是自我智慧!有自我智慧的人从来不惧怕苦难,因为他们知道怎样去面对和战胜它。可是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是要求助于外来的力量,这种外力是什么?他哪里知道真正的力量就在你们自己身上,那就是自我智慧!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最后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难道不正是我们自己吗?人类的命运就像拍皮球,只有狠狠地和地球硬碰硬,才能弹得更高更高。(4)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痛苦中孕育出伟大旋律。他的一生,贫困和疾病时时伴随着他,尤其是作为音乐家,双耳失聪,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是多美!贝多芬不断为人类奉献辉煌的音乐篇章。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杨绛先生的名言“人生亦如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来逐步引出“苦涩”的话题。接着写自己踏入校园,文章主体部分是对临近中考之前的生活的回忆:因为一个身残志坚的少年的形象点醒了迷茫中的“我”,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文章结尾升华主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曾经遭遇的磨难,将会使我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加快速度。【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