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试题(含解析)1.氾胜之强调坚硬强地黑垆土耕后必须及时“平摩其块”,“勿令有块”;土性松散的土壤耕后必须“蔺(镇压)之”“重蔺之”。“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对精耕细作重视B. 生产工具的革新C. 农作物产量的提高D. 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强调对田地耕作后,必须按照土地的情况进行处理;冬天下雪后,需要对麦地进行镇压等,这样在来年立春后可以保墒,冻死害虫,有利于庄稼的成长,反映了对土地耕作的重视,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
2、的特点,所以选择A项;材料没有涉及B、C两项方面的信息;材料与耕作技术进步方面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2.“字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后世称为“六书”,其所列举出的六种12个典型字例上下、日月、江河、武信、考老、今长中,除江、信外,其余均可见诸于甲骨文字。材料旨在说明甲骨文( )A. 是商周时期使用最广泛的文字B.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C. 是音、形、义完美结合的文字D. 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汉字构成与使用方式六种类型的12个字例中,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与使用方式的全部六种类型,说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择D
3、项;甲骨文虽然是商朝流行的文字,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A项不正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B项错误;C项是汉字的特点,题意信息强调的则是甲骨文,排除C项。故选D。3.王夫之认为王朝的衰亡有两种形式:土崩、瓦解。其中土崩指在整体的秩序崩溃后尚有局部的秩序保存,其衰亡往往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新的统治秩序和新的统一局面的重建也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的衰亡属于土崩的是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土崩类王朝灭亡后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比较缓慢,那么瓦解类灭亡的王朝则相对容易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安史之乱
4、后唐朝即逐步走向了衰落,但其灭亡在100多年后,并且唐朝灭亡后,中国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一直到北宋的建立才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故唐朝的灭亡属于土崩类,所以选择C项。秦朝、隋朝、元朝灭亡后,相对比较快的建立了汉朝、唐朝和明朝,排除A、B、D三项4.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上述思想A. 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C. 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D. 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的主张体现了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启发了近代人
5、们的思维方式,B正确;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与启蒙思想之间不存在关联,排除A;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提倡三纲五常,与黄宗羲、王夫之的主张不符,排除C;黄宗羲、王夫之不属于近代人物,排除D。5.孙中山说:“唐虞三代,甫由草昧而入文明;乃至成周,则文物已臻盛轨,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材料中孙中山旨在( )A. 使中国回到三代时期的“文明”状态B. 强调先秦时期我国的文物制度达到顶峰C. 说明汉族思想文化远比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高D. 揭露秦汉以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黑暗【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夏商周时期我国
6、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已经可以与近代欧美并驾齐驱,发展迅速的程度不是秦汉以后所能比的,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而其目的是揭露与清王朝一样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落后与黑暗,提升人民反对黑暗的封建统治的觉悟,因此选择D项。A项属于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B项的“达到顶峰”不符合史实,并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没有比较汉族与少数民族文明方面的信息,C项不正确。故选D。6.1934年11月何其巩建议:有计划的网开一面,迫其出窜,在追剿中予以节节之击灭。川滇黔三省,人口众多,形险而地腴,足为国防之最后支撑点。宜乘“赣匪”西窜之时,力加经营。蒋介石说:“卓见甚是,当存参考。”这
7、反映了( )A. 国民党无力对中共进行全力“围剿”B. 西南地区对维护国家安全地位重要C. 国共矛盾并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D. 国民党内部斗争削弱围剿红军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何其巩认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所在的西南地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可以利用“追缴”中国工农红军的时机,进入这三省大力经营,作为将来国家最后防御的支撑点,说明西南地区在维护国家的最后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选择B项;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利用“围剿”红军的时机经营川滇黔三省,CD两项与材料信息的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B。7.1919年,有学者发表文章,主张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为此,李大
8、钊指出:“我是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的”,“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A.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 体现思想界救国道路的分歧C. 促进民主科学的广泛传播D. 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开始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背景是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民族危急加重,思想界的各种主张,如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其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为中国寻找出路。思想分歧更多的是救国道路的分歧,B正确;李大钊重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未将其与中国实际联系,尚未实现中国化,排除A;民主科学的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而非在五四运动后,排除C;题干主旨是思想界的争论
9、,而非民主革命转型,排除D。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条例规定,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该条例A. 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B. 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C. 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D. 有利于重建社会契约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以前的人口买卖契约全部废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准视为雇主和雇佣人之关系”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规定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表明其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B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工商业的保护的措施,A排除;材料措施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对生产关系的变革,C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证明南京临时政府重建社会契约精
10、神的想法,D排除。故选B。9.下表为1978一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年份197819801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7.5A. 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已基本消失B. 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 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 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表格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在不断提高,说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促使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乡村发展,无法看出城乡二元结构差别,排除A项;我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 “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城市的
11、地区差别以及产业差别,无法看出是否具有不平衡性,排除D项。故选B。10.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获得赔偿。这一案例A. 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B. 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C. 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D. 体现了类推适用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法律规定四脚动物伤人,动物主人需要赔偿受害人。题干中鸵鸟不属于四脚动物,但是判决结果依然要求所有人赔偿受害人,说明罗马法坚持了类推适用原则,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行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行为法律扩充适用或者援
12、用同它有类似性质事项的法律进行定罪量刑,D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题干中的案例属于动物伤害,有相关规定,判决结果是维护了公平正义,排除A;题干体现了罗马法能根据实际调整,不属于缺陷,B排除;C 与题无关,排除。11.下列表格显示的是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1950年1973年农业7.33.6制造业38.734.1公用事业8.67.6服务业45.454.7总国民收入100.0100.0 摘编于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这表明美国A. 知识经济迅速兴起B.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C. 农民收入明显降低D. 社会福利投入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
13、】根据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统计,工农业和公共事业下降,而服务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知识经济的兴起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统计的是国民收入来源,不是国民收入,C项不符合题意;公共事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下降,不能说明社会福利投入减少,D项错误。12.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B
14、.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C. 违背美国追求全球化目标D.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答案】D【解析】从材料“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等信息可以得知,西欧签署单一欧洲协定,加快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增强了西欧经济实力及与美国竞争的实力,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主旨并不是设置贸易壁垒,故A项错误。西欧的一体化并没有动摇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与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无关,故C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
15、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材料二 柯立芝(1923年8月至1929年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拔
16、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7、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答案】(1)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异: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共同原因:都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单一的国家治理手段都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18、要求;都借鉴了国外经济发展经验。(2)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解析】【详解】(1)同,根据材料“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时期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罗
19、斯福新政时期,改变以往自由放任的政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因此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制定经济政策都从国情出发,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并且两国一定程度上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严格控制,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形成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而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共同原因,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前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美国实行新政前面临着1929-1933年的经济
20、大危机,也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企图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美国自由放任政策也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单一的国家治理手段都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和美国都借鉴了国外经济发展经验,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成熟,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邓小平通过南方谈话解决的姓资姓社的问
21、题,推动人思想的解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等从经济、思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综合国力等方面分析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因此,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脱节是正常的,但它又必然影响到改造中国社会现实、建立近代生活的实效。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述过程:一、脱节原因在
22、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具备与封建生产方式抗衡的力量,也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社会变革要求。相应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二、脱节的表现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一个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投入革命。三、脱节的影响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国内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窃取。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迟滞中发展。总结升华:近代中国革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并最大程度发
23、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特点,强调了近代新式知识分子出现的原因,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由材料“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论述新式知识分子与当时社会脱节的原因等。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请考生在下面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
24、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垒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
25、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答案】(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方官员舞弊;黄册失真,不能满足税收需要;实征册能够反映地方实际情况;征税标准的改变。(2)使赋税征收便于操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解析】【详解】(1)据材料“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据材
26、料“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可知,地方官员舞弊;黄册失真,不能满足税收需要;据材料“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可知,实征册能够反映地方实际情况;征税标准的改变。(2)据材料“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可知,使赋税征收便于操作;据材料“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
27、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可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据材料“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垒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等信息可知,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据材料“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可知,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
28、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29、【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解析】第(1)问,“不同认识”,依据材料一信息“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得出帝国主义战争;依据材料二信息“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第(2)问,“背
30、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1939年9月”和材料二的信息“这一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种认识的背景有:英法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二种认识的背景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等。点睛: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等能力。本题一改以往选做题中7-8,5-9分的分值分配,体现了高考命题大胆的变化。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根据信息调动所学知识。17.钟南山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
31、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钟南山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科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摘
32、自2019.1.10.军报记者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期间,老百姓非常熟悉一个人钟南山,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冠病毒确诊人数最新数据,同时查看钟南山最新言论,钟南山对疫情防控贡献非常大。目前,湖北人评价钟南山的公开信引关注,肯定了他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位湖北人说,钟南山院士是来拯救我们的神,也是拯救万千生命最关键的人之一。1月20日,钟南山宣布病毒“人传人”,在春节来临之前,武汉官方下令封城,随后各地防范疫情,实行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最有效地预防疫情蔓延扩大摘自2020.3.12.桃之夭夭微博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钟南山抗疫背景。(2)根据材料,评析钟
33、南山对抗击疫情的贡献。【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和依存加深,面临诸多共同挑战。(2)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指导广东抗击非典成功;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对新冠肺炎做出权威结论指导中国和世界抗疫,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今世界各国联系和依存加深、当今世
34、界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等角度分析。(2)“贡献”,根据材料一信息“科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 “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材料二信息“肯定了他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发展的贡献”得出: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指导广东抗击非典成功;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对新冠肺炎做出权威结论指导中国和世界抗疫,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依据所学知识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角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