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040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段考文科历史试题命题人:马志民 审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来源:Zxxk.Com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2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A平民政治的发展B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C等级观念的消

2、亡D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3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这说明宋代()A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C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D重农思想逐渐瓦解4下表是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 。据此可知,元至清初()A工商食官垄断地位被打破 B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C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 D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5鸦片战争前,贵州遵义民众大多从湖南常德买来棉花织成土布、小布、觜布、扣布。到光绪初年,“邑人趋奢靡,渐习成风,而土布、小布、觜布、扣布遂不见

3、于市矣,而民众多用洋布”。这一现象表明该地()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社会风尚发生根本变化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传统手工业技术被淘汰6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这种现象说明()A清廷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助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洋务企业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D甲午战后洋务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7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

4、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8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A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9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

5、告。这一现象说明()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10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这说明中国近代()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D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1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这一政策的实行()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

6、的需要B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推动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12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粮食、棉花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蔬菜派购,允许自由上市交易,按质论价。这些政策措施()A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 B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C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D确立了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13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 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来源:学科网ZXXK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7、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14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把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15英国议会于1721年颁布了印花布法案,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渐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1853年,英国纺织业供应世界棉布需求量的45%,它消费的棉花则大部分来自美国南部,其余来自埃及、印度、巴西等地。这一变化是因为

8、()A英国殖民地扩大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生产方式的变革D落后国家经济发展16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推动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厂制度的完善B城市化进程加快C宗教改革的推动D工业文明的发展17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

9、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18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下图是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的统计情况。据图和史实分析,这场经济危机()A导致美国人对婚姻缺乏信心B降低了美国的人口增长率C导致美国的离婚率先增后减D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来源:学&科&网Z&X&X&K19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新政期间

10、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20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1979-1990年)进行改革,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认为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撒切尔夫人改革试图()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覆盖全国的“福利国家”制度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二、材料题(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

11、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有了较快增长,如下表:年份来源:学。科。网Z。X。X。K1949年来源:学科网1950年1951年1952年农民净货币收

12、入(亿元)68587411141279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65380710211175(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8分)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在这种背景下,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

13、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进入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二 1750-1900 年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单位:%)175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19.918.5德国2.94.913.2美国0.17.223.6中国32.819.76.2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

14、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进入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6分)南宁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段考文科历史试题答案1C【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每户人家拥有一定的土地,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耕种属于

15、自耕农,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小农经济,因此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该地自耕小农经济盛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是反映每户人口及拥有土地的数量,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A项;从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来看,没有形成地主庄园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租佃现象,排除D项。2B【解析】由材料“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可知汉代丝织品从专供贵族消费到人人可用,说明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丝织品产量的增加,故选B项;丝织品应用的增多不能说明平民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汉代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亡,排除C项;人人可以衣丝不能说明汉代中后期的贫富差距缩小,排除D项。3A【解析】材料的

16、主旨是宋代汴京城商业的繁荣,城内到处都是商铺、邸店酒楼、食店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说明这时期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宋朝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宋朝时期打破了坊市的时空界限,政府放宽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但不能够说这时期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的监管,故C选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4D【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D项;工商食官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打破,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不能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故排除B项;虽然民窑数量

17、增加,但不能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故排除C项。5C【解析】依据材料“邑人趋奢靡,渐习成风,而土布、小布、觜布、扣布遂不见于市矣,而民众多用洋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故C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说法绝对,排除。6D【解析】材料讲的是甲午战后洋务企业有的与民营企业合并,有的租给商人承办,有的通过企业内部的整顿,扫除积弊,原来的洋务企业获得的新生,故D项符合题意,正确;A、B、C项与材料史实不符,错误。7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不是国内市场,故A项错误;根据题中进口的棉织品减少而进口的机器工具、化学产品等增多,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18、,故B项正确;C项仅仅是材料表面信息的解读,故C项错误;材料中发展机器工业等,因此资本是工业资本,不是商业资本,故D项错误。8C【解析】1938年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电器工业和生活日用必需物品,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这是战时统制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抗战需要,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故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A【解析】“广告”载体和商业“广告”越来越多,这是商家招揽生意的一种商业行为,本质上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商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广告的发展,不能说明“崇洋媚外之风盛行”,故排除B项;在报刊、杂志等载体上登载广

19、告的是商家、厂家,反映的是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厂家、商家”的需要,而非迎合民众的需要,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主题是“广告”载体和商业“广告”越来越多,不是反映人们消费观的改变,故排除D。10C【解析】材料看不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广泛应用,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一些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了电气时代的生活特征,但是中国更多的农村地区没有这一现象,应该能体现出生活变迁的不均衡,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发电机装机容量非常少,看不出电力工业发展快,排除D项。11A【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

20、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12B【解析】材料的主旨是1985年我国对农产品购销制度作的改革调整,允许农产品自由上市交易,这就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活跃了市场,B项正确;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撤销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A 项

21、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提出并在此后逐渐建立起来,D项错误;材料的中心是我国对农产品购销制度作的改革调整,与“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13B【解析】依据题干时间可知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材料内容讲的是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使得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故B项正确;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不是影响,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得封建领主逐渐衰落,故C项错误;D项是商业革命的表现,应排除。14D【解析】东印度公司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贸易公司,故A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才逐渐取代了重商

22、主义思想,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特权贸易公司,反映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这也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故D项正确。15C【解析】根据材料“1721年”“禁止包括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棉布进口”“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政府逐渐废除各领域的商品进口禁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因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进行,要求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C项表述符合题意;A、D项表述均不符合材料内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16D【解析】根据题干“1883年”“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

23、”和所学知识可知,推动铁路时刻表诞生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的中心是美国统一的“铁路时刻表”,A、B、C项均与材料中心不符。17A 【解析】依据“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由“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在流水线上的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应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故A项正确;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集中规模化生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劳动力的严重短缺,故C项排除;标准化生产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就出现,D项错误。18D【解析

24、】从图中的信息可知,1929年前美国社会离婚率不断增加,1929年至1930年离婚率大幅度降低,可见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人们生活艰难,但却强化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故D正确;A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B在材料中无体现;C选项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19B【解析】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20A

25、【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后,各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干预,加大市场调节,促使经济复苏。通过题干中“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可知英国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所以A正确,C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加大财政支出的表现,这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这与发展“新经济”无关,D项错误。21(1)现象: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1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田取代公田);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5分)(2)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

26、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6分)(3)原因:土地改革的进行;政府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货币收入增加。(4分)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4分)22(1)特点: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丝纺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分)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政策;市场、劳动力、资金的缺乏等。(6分)(2)共同原因:国内政治相对稳定;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垄断组织的推动等。(6分)(3)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运动。(2分)结果:“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