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 点击名家:孤标傲世偕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陶渊明素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9992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 点击名家:孤标傲世偕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陶渊明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 点击名家:孤标傲世偕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陶渊明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 点击名家:孤标傲世偕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陶渊明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陶渊明:孤标傲世偕谁隐 独向田园觅超然邢小雷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提到“魏晋风度”,古代士人那高旷雅逸的风采的确令人心驰神往。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带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抑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认识陶渊明,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人,体悟其“清高”之三味。作家档案 陶渊明:365年427年 字号: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时代:东晋 籍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2、 仕途: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三年(404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于是就辞职隐居,后又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3、,到任八十一天,便愤然辞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至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作品:著作有闲情赋、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咏荆轲、有会而作、挽歌诗三首、感士不遇赋、自祭文等。名望: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大辞赋家和大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二、成名缘由贡献概述(一)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其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

4、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二)陶渊明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社会来歌颂。同样的思想,又借助虚构,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种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三)陶渊明的精神气节。 在陶渊明深层心理中,存在着二重人格:一是理想人格,一是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主要源于家庭血统积淀和东晋士人矫前代士风之失而形成的人格理想。现实人

5、格主要源于陶氏家族的沦落和诗人疾患所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和自卑情结。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倾向决定了诗人一生无论出仕与归隐,都摆脱不了人生孤独困境,迫使诗人从精神上寻找一个守节固穷的理想归宿。自卑情结使诗人一生始终贯穿着自我拯救、不断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便化作在人生优越感驱动下的自我理想化和生活诗意化。在他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出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出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突出成就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

6、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评论资料梁代钟嵘诗品说:“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

7、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萧统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黄庭坚说他的诗“不烦绳削而自合。”朱熹说他的诗“平淡出于自然”。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苏东坡还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根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

8、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三、作品在线作品概述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一)从创作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时期,学仕时期,即从他29岁到 41岁的13年为官期间。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闲情赋、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归去来兮辞,等等。第二时期,归田时期,即从他42岁到病故的20多年晚年时期。归田后,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拟古九首、桃花源诗并记、述酒、咏荆轲、有会而作、挽歌诗三首、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自祭文,等等。(二)从创作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陶渊

9、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期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 此外,陶渊明还有少数另一种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的诗,如咏荆轲等。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其艺术成就和风格却能在当时独树一帜,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其散文语言简省洁净,叙述描写形象生动,在骈文盛行的时代能别具一格。其辞赋主以抒情,感情坦率真挚,语言流畅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