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I卷(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梭罗去瓦尔登湖,独自一人在那儿,_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_,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几乎已被文明的浮华与琐屑_殆尽,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证明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并企图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_。A安之若素 细枝末节 消费 陷阱 B从容不迫 繁文缛节 消耗 陷阱 C安之若素 繁文缛节 消费 深渊 D从容不迫 细枝末节 消耗 深渊 【答案】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
2、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安之若素”侧重“反常或不顺利”状况下的生活状态;“从容不迫”所指的状态比较多。细枝末节强调细小而无关紧要;繁文缛节侧重繁琐不必要的。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启蒙主义哲人坚信,理性能够消除种种错误的认识,祛除愚昧和无知,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真理性认识,并消除人类社会的弊病。 B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 C
3、“五四”文学初创时期的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承担以白话代替文言写作的语言革命,通过用白话写小说,有助于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 D考察中国教育会发现这个现象,在教育规模和质量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并不太关注教育公平问题,而教育有了发展后,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批评越来越多。 【答案】A【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C项,经过压缩可以发现,“有助于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缺少主语;D项,“规模”与“不太高”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
4、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3下列诗句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把握。题干
5、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主要是针对比喻设题。A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把“黑云”比作“墨”,把“白雨”比作“珍珠”。B项,“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把“路上的杨花”比作“白毡”,把“荷叶”比作“青钱”。C项,“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水”比作“白银盘”,把湖上的山峰比作“青螺”。D项没有比喻的修辞。【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首先要搞懂比喻句的条件:1本体和喻体有本质的不同(小明长得像他爸,都是人有什么好谈的!这显然不是比喻句。)2本体与喻体有相似处,同时要正确使用喻词:比如、像、是
6、(暗喻)、仿佛等,不要冷不丁蹦出一个“比”。3要注意感情色彩,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的几个选项,有的有明显的比喻词和本体,有的没有比喻词,考生要能透过这些字面辨析比喻。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11.Com_,_,_,_,_,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它蕴含着天人合一和仁义礼智信的哲学、伦理学思想 “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使玉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推崇刚柔相济、鲜而不垢、表里如一的美学品格 也大大增强其延续发展的动力 “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是儒家礼教引导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把社会规划内化为个人内心尺度的具体
7、体现 A B C D 【答案】C111【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对于本题,要先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这段话是围绕“以玉比德”展开,故开始应先提出话题,以此确定第五句,然后再依据一些提示性词语确定其他句子的顺序。5对下图的调查数据,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成和不赞成此观点的网民都超过了三成,网民间有明显分歧。 B不赞成此观点的非网民超过半数,比赞成的非网民多出
8、近两成。 C有不到两成的人持折中态度,说明这一人群对此观点不感兴趣。 D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态度明确,总体上不赞成这一观点的人居多。【答案】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表文转换题答题步骤: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 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 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 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
9、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 要求和图表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吾 衍 传宋 濂吾衍,字子行,杭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使其登乃登。廉访使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琰素重衍,笑而去。生徒从衍游者,常数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濡酒
10、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楼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为逮女母。母死,复逮母后夫。夫来主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知之,叱曰:“是不知情,何摄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以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11、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发濡酒中为戏 濡:浸渍 B夫来主衍家 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摄也 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 尚:推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通姓名,使其登乃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而去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官
12、为逮女母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卫天隐以六壬筮之 以乱易整,不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3分) (2) 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3分) (3) 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4分)9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答案】6C7D8(1) 这小楼怎么能承受贵人的登临呢!请允许我改日拜见感谢使节。(“当”“谒谢”及语句通顺各1分) (2) 有人到丞相府控告吾衍,事情交给杭州府审理。(“治”、“诉衍丞相府”及语句通顺各1分) (3) 吾衍的才学很高,假使他能自我抑制融入世俗法
13、度,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又有谁能和他相比呢?(“自贬”“神墨”“抗之”及语句通顺各1分)9 意气简傲。 行为放旷。 才学甚高。(每点1分) 【解析】6【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是不知情,何摄也”中的“摄”可以结合语境分析。从后面的“即遣归”和句中的“是不知情”可以知道“摄”应为“捕捉,逮捕
14、”之意。【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C项,文中是录事张景亮呵斥士卒的话,意思
15、是“他不知情,为什么要抓他”,由此可以知道“摄”应解释为“捕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是选用法相同的一项还是选择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再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否一样;最后再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是否一样,有无固定结构等等。比如本题中的两个“以”,后面跟的都是名词,故都为介词。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当”,承受;“愿”,请允许我;“谒谢”,拜见感谢。第二句中,“治”,审理;“诉衍丞相府”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第三句中,“
16、自贬”,宾语前置句,应为“贬自”,抑制自己;“绳墨”,世俗法度;“抗之”,和他相比。【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可
17、以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或者翻译。第一节“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尝自比郭忠恕”“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濡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楼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第三节“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第四节“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
18、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既可以找到作者和他人的评价,也可以找到吾衍的言行举止进行概括。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参考译文:吾衍,字子行,是杭州人。意气高傲,(与人交往)不因为对方是身份高贵而
19、诌媚讨好,他曾经把自己比作郭忠恕。吾衍居住在生花坊一座小楼,有客人到访,僮仆就挡住他们,通报姓名,让客人登楼才登楼。廉访吏徐琰有一天来见他,吾衍在楼上大呼说:“这小楼怎么能承受贵人的登临呢!请允许我改日拜见感谢使节。”徐琰素来看重吾衍,笑着离开了。跟从吾衍学习的学生,常常有几十上百人,吾衍让已经成年的学生轮番下去教授他们。而自己则不时拿出小青凉伞,让它或低或高作出舞的姿势。有时对着来访的客人高谈大笑,解开头发在酒中沾湿作为游戏。群童都面容严肃不敢动弹。吾衍左目瞎了,右脚又瘸了,一俯身一仰首,妩媚可爱极了,宛然有晋、宋年间狂放人士的风致。他备有两根铁如意,天天拿着它们把弄。有时倚着楼吹几曲洞箫,
20、超然物外如出世的人。他生性好批评人,文学士中只推重佩服仇远、胡之纯以及长孺兄弟,可以说是上百年绝无所仅有的人。当初,吾衍四十岁还没有娶妻,买了一个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天,有人告这个女人曾经是自己的妻子,官府因此逮捕女子的母亲。女子的母亲死了后,官府又逮捕女子母亲的后夫。后夫来投奔寄住在吾衍家。适逢后夫伪造契约的事被发觉,牵连到吾衍。吾衍本来不知道这件事。逻卒带走吾衍并且羞辱他,向南走了几百步,录事张景亮认识他,喝斥逻卒说:“他不知情,为什么要抓他!”当即把他放回家。有人到丞相府控告吾衍,事情交给杭州府审理。腊月没有结束,二日甲子,吾衍拿着诗与仇远告别,最终离开不知道他去了哪儿。第二年三月辛酉
21、日,卫天隐用六壬占卜,说:“他的尸骨朽烂在深渊淤泥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多宝院僧人过去曾经跟吾衍学习写诗,听说他死了,哭得非常悲哀,替吾衍招魂把他葬在西湖边。吾衍通晓声音乐律的学问,擅长仿效李贺的诗。工于隶书,尤其精于小篆。其志不止在秦、唐二李之间。宛邱人赵期颐以书法闻名于世,从吾衍那里得到的比较多。他著的书很多,世上大多流传。评论的人说:吾衍的才学很高,假使他能自我抑制融入世俗法度,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又有谁能和他相比呢?现在所学的仅仅如此,本来值得推崇啊,也可悲啊。虽然这样,吾衍也是一个奇士啊。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 和答所寄黄庭坚海南海北梦
22、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作个 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注】 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 作个:这个。 (1) 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3分) (2) 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3)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 上句写偏僻之地使人不能施展才能,下句写友人寒夜面对孤灯空自叹息,反映了朋友岭南生活的艰辛与清苦。(每点1分) (2) 运用对比手法,将当年相伴读书时的闲适快乐与现在相逢
23、时的沧桑景象作对比。(“手法”1分,“分析”2分) (3) 相会无期的无奈。 老友见面的喜悦。 对友人境遇的同情。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对故乡故土的思念。(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仔细读题,确定要分析的诗句,本题是诗歌的颔联“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这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本题在题干中已经指明“分析其内涵”,应先解释颔联的意思,再
24、分析其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
25、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考生只要抓住颈联分析表达技巧即可。(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两个人天南海北,相隔万水千山,鸿雁都捎不到信,就连梦中也难会面,相会无期;“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从对友人生活状况的描写中体现对友人境遇的同情;“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感慨时光流逝;“故山松长到天藤”,对故土
26、的思念。【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诗句的内容。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1111补写出下
27、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欲速则不达,_ _。(论语子路)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_。(周易) (3)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李白蜀道难) (4) 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5) 鼎铛玉石,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 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 (7)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8) 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1)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君子以厚德载物(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大弦嘈嘈如急雨(5)金块珠砾(6)蓝田日
28、暖玉生烟(7)静影沉璧(8)马作的卢飞快【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养 鸭 人筱 敏111.Co
29、m 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的痉挛一下。 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
30、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 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
31、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忽然他开始喊叫 “啊!啊,啊啊” (10)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 鸭群被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 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必定栖在夜
32、色之中。 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 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节) 12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4分) 13从描写人物的角度,
33、赏析810段文字。(4分) 14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6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12段画线句的意蕴。(6分) 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答案】12 乡村衰落,受城市挤压侵扰,被公路切割得破碎,生态遭到破坏。 渲染氛围,为下文写养鸭人活动和心理做铺垫。(每点2分)13 人物语言描写:喊叫既凸现人物心中的迷茫,也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 比喻手法:生动写出回声响亮,表现静夜空旷,烘托人物内心的孤独。(每点2分)14 养鸭人和卢森堡都爱池塘和放牧,爱自然,向往远方。 写卢森堡的故事,说明人类无论处于何地,都有对
34、梦想的向往。 拓展文章意境,深化中心。(每点2分)15 虽受现实困扰,但人们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故事,表现对未来的希望。 蕴含了对乡村重归平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 也蕴含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每点2分)【解析】1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概括前四段乡村环境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概括的能力;一是考查前四段内容的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写乡村衰落;“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受城市挤
35、压侵扰;“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被公路切割得破碎;“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的痉挛一下”,生态遭到破坏。因所涉及的内容处于文章的开头,渲染了氛围,也为下文做了铺垫【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11【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常考的题型。首先考生应养成审题的习惯,能从题干中审出目标、答题的思路。比如本题,“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可见应先到前四段把写乡村环境的内容圈下来,然后概括特点;对于第二问作用,考生应结合
36、涉及段落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关系来分析其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解答本题,(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答题模式:(1)该段文字记叙(描写、引用) ,(2)与上文(下文或文中的什么)形成对比(映衬),从而突出(表现、抒发)/或:渲染(烘托、营造),突出(表现、抒发) /或:引出后文对的议论(抒情)。本题所涉及的段落主要在文本的最后,故应联
37、系文章的主旨。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12段画线句的意蕴”,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明确划线句有无艺术特色,“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之中”,然后再圈划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文意进行解答。“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指的是生活中的理想、美好等;“栖在夜色之中”,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
38、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一般可采用关键词解读法、手法解读法、情感解读法和主旨解读法等方法来作答。比如本题,应结合关键词和语境来分析句子的含意。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读书杂谈鲁 迅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
39、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因为出版物太多,读者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批评这东西,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国似乎应该暂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文章中全是同情,有
40、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有一个比喻: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不久,又能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人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
41、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萧伯纳有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着,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的确,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 但萧的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我对于萧的所说,还要加一点骑墙的议论。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到上海、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
42、后问他观察所得,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 (选自而已集,有删改) 16简要分析第2段中画线句的内涵。(6分) 17简述第4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6分) 【答案】16职业的读书和工匠准备工具一样都是为了谋生,(2分)这种勉强的、甚至痛苦的读书不值得特别赞扬,(2分)间接肯定了超越功利的轻松的读书。(2分)17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其次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每层2分)18 读书应该出于爱好而非功利目的。 读书可以看批评文章,但更要
43、看本书、自己做主。 读书要和思索、观察结合起来。(每点2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比如本题就应回归文本,找到“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这句话,然后进行分析。二是要划出要点。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三是要筛选领悟。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条。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标示出来
44、,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其三是要升华。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1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述第4段的论述层次”, 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首先明确答题规范,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然后看本文第四段大概有几句,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最后可从文中直接找出相关语句来加以概括即可。这段文字首先用一句话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紧接着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所谓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
45、脉络,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是结构的先导,结构是思路的反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是有先有后而已。当然,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比如本文第四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即可。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就
46、答题规范而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到文中找到作者关于读书的一些概括性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内涵,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答题。筛选信息的时候,尽量选出总结性、观点性、建议性的句子,最后从不同方面进行概括。七、作文(70 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47、,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说:“以后它们是你的老师。”弟子问:“跟水和镜子学习什么?”禅师说:“无论把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水都会随之改变形状,不加埋怨。无论镜子面对怎样的情境,它都能如实映照,没有遗漏。”【答案】变与不变这世界上,好像万物都在变,像那树林中的小草、大树,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像那奔腾的河流,一去不回。可万物又仿佛没有变,那大地,那山川,那楼阁,它们始终在那里坚守,即使岁月模糊了光影,它们仍在那里,永恒不变。那些变的我们的生活正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看那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看那公路如巨龙一般在华夏大地上盘旋,生长。看那
48、曾经遍布全城的雾霾,如今也已经被驱散,蓝天终于拨开了漫天的灰尘,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光飞逝,我们也在岁月的流逝中磨去了自己身上的个性,我们的青春也这样消逝就像水木年华唱的那首歌:“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的全部,可谁愿承受岁月的无情变迁。”的确如此,如果岁月的流逝不会带走我们的什么就像那曾经极度乐观的精神;那些曾经的幻想,像泡沫一般,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地消失、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份岁月才会带来的成熟。老男孩中有这一句:“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在岁月风干理想在也找不回真的我。”也许我们就是这样,当初年轻时所拥有的那些理想,那些随意许下的诺言,那些我们曾在胸中怀着的梦,也许都被一个
49、名叫岁月的风与一个名叫现实的潮水所带走了罢。那从未变的时光在飞逝,我们迎来了一个个新的时代。这里,相比从前,改变了很多,比如生活方式,比如交通工具,再比如通讯设备但是,虽然时光改变了这么多,但是总有些东西是时光带不走的,也改变不了的;就像亲情,比如梦想,还有爱:很多人说现在的社会人心不古,布满了黑暗,人心淡漠。如小悦悦事件,我想那也只是片面的判断,至少,还有人扶起了她,至少路人不是淡漠地离开,至少他们心中的善意是从未改变的,就像为了帮助被卷入车底的男童,奋力抬车的众人,他们都是心中有爱的人。我想只要心中有爱世界便会温暖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幸福。就像亲情,让一位拾荒大爷攒钱为妻子买钻戒,并说只想让
50、她高兴。也是亲情,让我们的家长陪伴着我们直到深夜,而又为了我们早起做早餐,打理家中的事物,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环境。也正是亲情,才让那些耄耋老人,仍然相守,始终不离。有人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我想不如说爱心恒久远,永明照世间。那永恒不变的,还有梦。我们在生活中什么引领着我们,什么让我们不停下向前进的步伐,那便是梦想,那梦想,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失去方向,也让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只有梦。是梦,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梦,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内心。也是梦,催促着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停歇,不后退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所以,生命不息,梦亦不止,生命永恒,梦亦常驻。我想,梦不会被时光所淹没;梦
51、,一直都在!历史长河波浪翻滚,而我驻足在岸,那淹没于滚滚长河的红尘的梦,英雄豪杰,那些所有的所有终将成为过去时,世界在变,我们在变。我们这一代,也将被岁月的潮水所淹没,但我们的坚守,我们坚守的爱与人性之善和那梦是永恒的,它们不会被岁月侵蚀,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为人所颂扬,不为别的,只因它们是我么身上最有光的东西参考立意:(1)适应、变通(2)保持本色、本真、自我(3)变与不变好题目:水的灵动,镜的沉稳清水为形,明镜为心变形不变心卷舒如水,澄澈如镜心若明镜,行若清水【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二、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找对象法,即从文中不同的对象入手进行立意。比如本题,可以采取因果分析法进行立意,为什么要向水和镜子学习?学习它们的什么?答案出来了,立意也就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