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48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检测: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歌专题检测(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贾 客 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

2、,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解析:选BB项,“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错误,理解诗歌内容,应为“以及商人及其亲人的悲惨命运”。(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6分)答:参考答案:末尾巧写“少妇当此日”,让少妇上场而话分两头,少妇的红颜对镜和贾客的白骨无归,形成强烈对比,一乐一悲,而倍增悲情,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捕捉少妇不知悲剧已然发生而对镜打扮的细节,如此鲜活的形象暗示了晚唐社会动乱所带来的民生凋敝。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高山之中有条捷径,商人以前经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亮,但商人觉得这条

3、路不会发生意外。但不幸的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劫匪,劫匪们埋伏在路旁,当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商人遭遇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钱袋子被遗弃在路旁。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购买了大宅,却没想到路遇劫匪,葬身荒野。他的妻子此时不知不幸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自己的妆容,等待商人的归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注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

4、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C诗人所见之景鲜奇壮美,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在上面题诗寄给朋友。D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抒情则既寓情于景,又涵泳在尾联的点题句中,令人读之有味。解析:选CC项,错在“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尾联“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的意思是: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字里行间蕴含着难耐的欣喜

5、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2)本诗是怎样凸显题目中的“鲜奇”二字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颈联运用比喻,白浪如花,雁过如字,生动形象。颈联“白”“青”两种颜色相结合,营造出生机勃发的意境,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颔联和颈联动静结合,蜃散云收、虹残水照的静态美和风翻白浪、雁点青天的动态美相互结合,增添无限生机。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江上杜甫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

6、休。注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据战园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凄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解析:选B B项,对诗句的理解表面化,“永夜”暗示诗人因忧虑国事难以入眠,因而感觉夜长。根

7、据注释,“揽貂裘”代指渴望为国效力。(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 与“永夜揽貂裘”构成对仗,合乎律诗颔联对仗的要求;承接首联,通过描写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具体表现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寓意时局动荡不定,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长江上连日多雨,满眼望去,楚地已入秋天。秋风吹落了树叶,寒风使人长夜里也抱着厚厚的貂裘大衣。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经常孤独地站在高楼倚柱自叹。时事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却永不停歇。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

8、)题。(9分)劳 劳 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注无憀,即无聊。争拟:怎拟,即不拟。(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B李白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想象奇特,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C李商隐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双方的心绪,再写对居者的劝慰,“损”和下句“惜”呼应。D李商隐这首诗形象鲜明,语言新颖,蕴涵丰富,意蕴深婉,体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解析:选DD项,“意蕴深婉,体

9、现了朦胧的美学追求”分析不当。李商隐这首诗并不晦涩,其含意明朗,语言朴实简明。(2)这两首诗都写了“离亭(劳劳亭)”“春风”“柳条(长条)”“离别”,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两诗的出发点相同: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结论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有长条可折以达相赠情意,不惜催促杨柳生长供人攀折。劳劳亭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且借着这杯酒

10、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折。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歇。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写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

11、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诗意承上一联而来,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其中“浪卷”扣诗题中的“野泊”。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解析:选DD项,“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中“想象”错误,这里并非想象,而是现实。(2)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答:解析:首联“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写诗人自己为躲避兵荒马乱不得不拖着生病的身体四处逃难、四处漂泊,饱受战乱漂泊之苦。颔联“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是诗人在野所见之景、所听之声,描绘出一个彻

12、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当地表现了诗人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也就是战乱的深沉忧患。由这两联可以看出作者是为战乱和自己的漂泊而愁。颈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紧承前文,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愁愁更愁”。尾联“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参考答案: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

13、,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近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6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2)题。(9分)鹊 踏 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

14、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溟蒙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解析:选B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不妥;“过尽征

15、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变得“多情缱绻”。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词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第一问: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第二问: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绘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

16、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梅花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片,它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随风飘转。昨夜响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过后增添了无限愁思。登上楼台只觉得春天的山岭四面皆是寒气,远处的大雁尽数飞过,黄昏时候的烟霞深浅不一。我久久地独自凭栏远眺,却不见思念的游子,用鲛纱掩去泪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

17、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听潺潺清颍咽”,写词人泛游颍河的见闻感受,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仍被传唱,其为文、为政、为人从中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解析:选DD项,“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错误,“三五盈盈还二八”写的是月

18、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月圆十六即缺,都是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2)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意思是: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的,如今还剩有几人?惟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恩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

19、,以景结情,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参考答案: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末句以景结情,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的,如今还剩有几人?惟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8阅读下面这首元

20、诗,完成(1)(2)题。(9分)蜀先主孔明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注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它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

21、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解析:选B“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2)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答:解析: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和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