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050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案(二,教师用)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二)(教师版)【解题 指导】(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

2、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真题剖析1】(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 【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

3、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解 析】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 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

4、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观点诗歌用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所以典故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 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

5、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应烂熟于心。【真题剖析2】(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小重山 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

6、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

7、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 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论量”,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而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总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

8、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多么希望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好的品格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屈大夫啊!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

9、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真题剖析3】(201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答案】表现

10、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解析】“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赏析】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 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

11、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真题剖析4】(20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

12、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答: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答: 【参考答案】(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 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

13、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鉴赏】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4、”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真题剖析5】(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试题。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 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

15、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来源:学科网答: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 【答案】(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

16、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赏析】这首诗是政和八年初之作,这时作者罢任留京,等待官职,心情凄清郁闷,所以在雨这首诗中发抒出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透过数层,从深处拗折,在空中盘旋。一二两句:点出雨,说十日萧萧之雨(“萧萧”同“潇潇”,风雨声),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 三、四两句:离开雨说,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燕子与梧桐并无此种感觉,乃是 诗人怀

17、旧之思、失志之慨,借燕子、梧桐以衬托出来而已。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凉”上用“一”字形容,已觉新颖矣,而“一凉”下用“恩”字,“恩下又用“到骨”二字,真是剥肤存液,迥绝恒蹊。这句话既说明了秋雨到来的凉爽舒适对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又何尝不是这个失落和才子对皇恩的期盼!七八两句宕开去说。是说穷居寥落之感。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 “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慨。【鉴赏思想感情途径】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

18、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诗歌内容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

19、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思想感情答题词汇归纳】(详见课堂新坐标“古代诗歌八大主要主题”版块)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一)忧国伤时:1.反映社会的黑暗;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3.反映离乱的痛苦;4.同情人民的疾苦;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山河沦丧的痛苦;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