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6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单元考场智慧训练高考作文限题限时,是对考生能力与智慧的全面考查。本单元我们设置三个专题,进行考场智慧训练。训练目标1正确理解考试说明提出的“有创新”的要求。2力求在“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中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例文引路2013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

2、?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年高考辽宁卷优秀作文:我是一粒沙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题记以精短题记揭示文章主题。我命不好,投胎时误做了一粒沙,不过佛祖答应我六世轮回时,可连做两次珍珠,倒也划算。现在我要做的,便是将我这“沙生”快快熬过去。有一天我正与众沙友晒太阳,当然我是不屑于同这些命中注定为沙的朋友们交谈的,我正迷迷糊糊犯困,忽然听见一个年轻人

3、的声音:“我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得不到承认与尊重?”是一个沮丧的男人的声音。我刚想回答说“因为你太平庸啊”,话还没出口,就被一颗珍珠砸中,疼死啦!我连忙召集周围的沙友上前,将嫌疑人捉拿!“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是一个老者的声音。“当然。”年轻男人不假思索地说。“啪!”又是谁打了我!好在这次不是珍珠,是沙友。他们正好将刚才被“捉”的珍珠盖住。“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不能,当然不能。”年轻男子继而恍然大悟,“谢谢您的指点!”我可就气着啦!这老头子什么意思?不就是不承认我们沙子的价值嘛。我倒想问问他,在一堆珍珠里扔一颗珍珠,不和一堆沙子里扔一粒沙子一样吗?都找不到。在一堆珍珠里扔一粒沙子,不

4、也一样轻易就能找到吗?巧妙地将材料编为故事,适时表明自己的看法,为故事的演绎张本。没过几天,城里的路就修到了我们这里,掘土机轰隆隆地响,工人们哈哈地笑:“这一堆堆沙子金灿灿的,真是太美啦!这沙子踩在脚底下真舒服!”他们还说:“用这种沙去搅混凝土是最合适的!”我听了这话,连忙跳进了工人的铁锨,被一同带来的除了沙友,还有那颗珍珠。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工人爽朗的笑声,现在我已经不只是沙子了,我和其他沙子在一起,成了一条宽广的水泥路。老年人拄着拐杖说:“这路好啊,下雨天不再泥泞,晴天不再硌脚。”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我身上一蹦一跳的孩子的欢乐。暗示“得到承认与尊重”。身旁的珍珠不停地流泪,

5、总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心情不太坏时,他也会和我讲讲他做珍珠时的幸福。鲜明的对比反而让我觉得自己误投的“沙生”是幸福的。夜里,大地归于寂静,耳边不断传来蛙的鼓鸣,夏夜的清风化为千手,推移月亮,梦中,佛祖微笑着跟我说:“明日,你将可重新做回珍珠,万众瞩目。”我惊呼:“万万不可!将自己当作珍珠,就有被埋没的痛苦,还是将自己当作一粒沙,让众人将我铺成一条路。”写“沙”在对比中顿悟“沙生”的幸福。佛祖说:“有如此志向,值得肯定。”“对,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也可以是沙。”我含笑说,眼角却滚出一行热泪,化为一串串珍珠。呼应开头,揭示主题。化泪为“珠”,升华主题。总评: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见解新颖。围绕写作材

6、料提出的“承认与尊重”的话题,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提炼出“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不一定是珍珠”的见解,并通过一个生动故事得出“得到承认与尊重的,也可以是沙”的结论。见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构思新巧。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作文材料为基础,将材料演绎为一个情节离奇曲折的故事。寓理于文,把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以新颖的方式展示出来,化平淡为神奇。视角独特。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作,让“沙”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通过沙子的视角审视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沙子”的感受和感悟表达思想,个性色彩极为鲜明。技法解说高考作文,应该不拘一格,表达创新。上述一篇例文在见解、构思等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特点,可以作为创新作文的示范。一、把握

7、创新要领1见解新颖。所谓“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就要求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别样的美来。常事见常理,这是“正常”思维;常事见新义,这就是有创新。“新颖”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此所谓“独特”;二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此所谓“深刻”;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不同的事理,此所谓“新异”。2材料新鲜。材料新鲜,是指在选材时,除了要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鲜活的材料。往往新鲜材料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增强文章的魅力,发挥文章的效能。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文章材料的新鲜,可以给阅卷老师留下极佳印

8、象。选择新鲜的材料包括对“旧材”的“翻新”,即用新思维、新理念、新角度来解读“旧材”,使之传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详见“专题八”之“技法解说”)。3构思新巧。构思新巧,就是要在构思上富有创意,要把所表达的内容以崭新的方式、巧妙的视角展示出来,求得与众人不同的文思。要做到构思新巧,首先要在立意上做到与时俱进,以求鲜活、高远。其次要在思路上做到独辟蹊径,特别是有意识地运用前面所学习的一些构思方法,以求取得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推理想象即由此及彼,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由远及

9、近(或由近及远),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合乎逻辑的发展,推测合乎情理的结果。那么,怎样推理想象才算是有独到之处呢?就是要将文章写得“与众不同”,再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上,利用发散思维,充分表达,使文章既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5有个性色彩。作文“创新”的最高要求,即我手写我心。一位资深专家指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这就要在立意的个性化、材料的个性化、构思的个性化、结构的个性

10、化、语言的个性化等方面下工夫。但“有个性色彩”也要恰到好处,力度不够则个性不显,张扬过度又失之偏颇,把握适度则要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二、注意扬长避短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人们在写作上各有长短,那么我们在考场写作中怎样才能规避弱点、发挥优势呢?1选择擅长的文体。现在的高考作文,偶见指定文体,大多数都是文体不限(或“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样考生在文体选择上就有了充分的自主。有人擅长记叙文,有人擅长议论文,也有人擅长杂文,每位考生了解了自己的特长,到考场上才能根据写作需要,从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作文。2选择擅长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必须符合不同体裁的特点,但更要符合自身的表达特长。写

11、记叙文,以“五笔叙事”模式为基础可以演化出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总会有一种是你擅长的。写议论文,以“二分对照”式为基础也可以衍生出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也总会有一种是你擅长的。3选择擅长的语言。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考生对语言的领悟和驾驭能力是有区别的。有人擅长议论、说明,有人擅长记叙、描写;有人语言庄重严谨,有人语言生动诙谐;有人语言朴实,有人语言华丽。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逐步生成的具有个性风格的语言习惯,若在考场上突然改变,就很难使行文顺畅。语言是最能体现个性的地方,考生在考场写作时宜保持自己的语言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慎用另类文体每年高考,总会有一些考生选择小小说、故事新编、书信、寓言、童话,

12、甚至辩论稿、实验报告、招生简章、网页设计、论坛交流等另类文体来完成高考作文。这类作文往往在文体形式上有所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语文素养、创新精神,有些还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对高考中出现的另类文体作文,历来存有争议,但倾向性的意见还是“依文论文,正常评分”。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提醒考生:审慎选用另类文体。原因有三:其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表达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在众多的形式中,我们应该追求“最佳”,若非“最佳”,就不一定要取另类;其二,高考中,不顾文章具体内容,企图通过在文体上玩花样夺眼球的考生每年都有,以致在阅卷老师心理上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另类文章若非在内容和形式上高度统一

13、、臻于完美,很容易被认作故弄玄虚,结果弄巧成拙;其三,考场作文有别于竞赛作文,竞赛作文或成功或失败,一锤定音,值得冒险,考场作文分数或高或低,每分必求,冒险不得。考生在认为有必要、有把握的情况下,选用了另类文体作文,那就一定要按照该文体的写作规范进行写作。例如,写小小说,就要注意在选材、布局、表现手法以及构思上符合小小说的特征。再如写故事新编,就要注意脱胎于“故”(即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要与原作相吻合,情节要与原作相关),立足于“新”(即演绎新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要注意荒诞性与合理性的统一,要注意讽刺的合理运用。实践体验例文评析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见第192页)20

14、13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勿惊扰美丽的精灵那只大腹便便的猫不见了。我打量着静静的院子,不见前些日子猫在树下假寐的身影。我暗自揣测着:“哪儿去了必定生仔了吧。”点评:_开篇交代事情缘由:大腹便便的猫不见了,引起“我”的揣测与下文的寻找。设置悬念。灰暗的猫窝里隐隐传来咪咪的声音,我蹑手蹑脚靠近猫窝,一股湿热的气味扑鼻而来,母猫一双尖锐、充满怒气的眼紧紧盯着我,腹中呜呜声宣泄着与我奋力一搏的霸气,我与猫的对视,更增添了我偷仔大盗的形象,我没有畏惧它,轻轻地把木棍伸进去。就在那一刹那,母猫直跃而起,睁圆双眼,咬紧钢牙,跃出猫窝,坚挺尾巴,作殊死拼搏状,我吓得扔掉木棍,径入房间。点评:_描写“我”窥探猫

15、窝的过程与情景,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面对“我”的惊扰,猫显出极度的愤怒,暗合命题材料“惊扰蝴蝶”的情景,十分巧妙。心中的畏惧没有停息多久,再探猫窝的决心又涌上心头,仿佛春江般的愁,绵绵不尽地流走。再探一探又无妨,拿起木棍再走访。点评:_“再探猫窝”正合命题材料“再探山洞”,推进故事发展。语言活泼,风趣。原先用稻草制的猫窝的边缘挂了一层凌乱的稻草,可想而知,猫已不在。会去哪儿呢?是不是我太粗鲁了呢?不,必是护子之心激起的愤怒。我放慢了脚步,仔细寻找着猫可容身的地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院的瓦砾下,一个洞口铺着一层松软的湿湿的泥,料定此为新猫窝。假寐的母猫丝毫没

16、有放松警惕的心,呜呜地喂着奶。我用木棍拨开泥土,叹息着这一窝美丽的精灵。感谢造物者精妙的手法,让我得以一见母爱在动物的身上延续,在爱的范畴里,无界限。母猫睁开眼,绿色的冷光袭人,愤怒的呜呜声告诉我惊扰了它,惊扰了这一窝美丽的精灵。点评:_先交代猫因为“我”的惊扰而搬迁的事实,然后具体描写“我”再探猫窝的过程与情景,抒发“我”发现了“一窝美丽的精灵”的惊喜,描写出母猫因“我”的惊扰而表达出来的愤怒。强化了人类一个小小的行为“惊扰了美丽”这一主旨。我慢慢离开了后院,回味着这些场景,我的确惊扰了它们,这是它们搬家的原因。待再看一眼这些精灵的愁涌上心头的时候,后院那洞里也没有了猫儿的身影。没有再次相见

17、的叹息似春雨丝丝,滴不尽,但那颗心却不同前些日子寻猫、探猫的心理冲动。我想,是因为我感受到不惊扰它们是得以让它们成长、安定生活的保障。点评:_面对愤怒的猫与猫再次搬家,“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探寻对猫安宁生活的惊扰,这也体现了命题材料的意义。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这样呢?大家都有自己安定的生活,他人一味地惊扰,难免会产生厌恶之心。若是各自在一定的圈子内活动,互不惊扰,创造着各人应有的美丽,也不枉费了上帝的美丽的精灵之说。人啊,勿惊扰了美丽的精灵。点评:_结尾承接反思,进一步抒发“我”的感悟,但并没有停留在人与猫的关系上,而是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不该惊扰猫的生活拓展到不该惊

18、扰他人生活,表达了“人啊,勿惊扰了美丽的精灵”这一愿望,升华了主题,精巧,深刻。总评:_总评:本文是一篇个性色彩鲜明而又意蕴无穷的记叙文,叙述了一个生活中未必有但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切合命题材料意义,而又拓展了材料意义,突出了故事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构思创新,文章由小及大,立意高远,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构思和独到的思想。由于“我”的惊扰,猫两度搬家,面对母猫愤怒的呜呜声,“我”意识到了“我”惊扰了猫的生活,结尾升华为对人类生存的思考,思维敏锐,独特。其次是表达创新。一方面,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在描写母猫面对“我”的惊扰,那愤怒的神情与声音之后,作者有了深刻的思考,是不是惊扰了猫的生活,最后上升到

19、对人类生存关系的思考。处处流露出真情,流露出对惊扰猫的愧疚,流露出“勿惊扰美丽的精灵”的思考。另一方面,描写与叙事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又不乏生动情趣,运用特写镜头与细节描写,再现猫受惊扰的神态;运用通俗活泼的故事语言,描述“我”的心理状态与变化,透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得分68分。重点突破1从近期自己写的几篇作文中选出一篇,按上述“把握创新要领”对文章作修改(或重新构思写作),力求出新。2根据文章开头和结尾,补写完成下面一篇寓言故事。要求明确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合理想象写出沙子演化为珍珠的过程。代价我,是一粒沙,一粒普普通通的沙,兄弟无数,姐妹众多。或许你曾见过我,或许你也不记得我。没有谁

20、尊重我、认可我。尽管我有无数个可以闪光的面,可只因我的渺小,没有谁在意。我只是一粒沙。我很寂寞。海中的巫婆说:“你变成珍珠吧!那样就会有人承认你,尊重你了。”好,我要变成一颗珍珠。_出壳的日子到了。一缕阳光,一瞬刺痛。旋即在蚌光滑的壳壁上见到了自己的影子:洁白,圆润,柔和,散发着月亮般的微光。四周是惊叹的目光。我好像听到海巫婆微微的叹息。我知道,那短暂的赞叹,是我此后一生承受黑暗寂寞的代价。示例暗夜下,月亮撒下温柔的光。好像谁扬手抚过我脸庞。远处有几只蚌,它们张开神秘的壳,海风告诉我,那里有神秘的力量,我会变成珍珠。留恋地望一眼星空,再见,我的朋友;耳边回响着巫婆的话:变成珍珠就会有人尊重你了

21、。蚌壳收起了。四周沉于黑暗,好像再也没有了日月星辉,比最黑的夜还要令人慌张。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外面的日子里,无尽的光辉时时包围着每一粒沙,可却没有一粒沙在光辉下闪耀也包括我。相信蚌壳会让我变成珍珠,以后我会有人记得,会有人承认,会为人尊重!蚌是严厉的,它说:“每一粒想要变成珍珠的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无边的黑暗,漫长的等待,痛苦的窒息的包裹、覆盖,不断的挣扎想要成为珍珠,就要付出代价。”沙变成珍珠,我还是我吗?真正的我将永远桎梏在无边的寂寞之中。我想念蚌壳外的世界,蔚蓝的天空,微微的海风,深邃的大海,飞翔的海鸥可是,我在蚌壳中,我要变成珍珠。写作演练根据“把握创新要领”的提示,从下面两道题中选

22、择一题作文,力求做到“有创新”。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在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一项自己的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其实,每天早上当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题。材料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拖拖拉拉、没有“从现在开始”去做所思所想之事,结果“很多美妙的

23、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最后得出结论:“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再看标题“就从现在开始”,关键词是“现在”和“开始”。立意时,我们自然应从关注当下、把握现在这个角度切入,也可以回顾过去或展望未来,但落脚点必须是如何面对“现在”。在立意上,我们应该明确“谁”从现在开始,可以是你、我、他,也可以是“我们”,还可以是“它”。从现在开始“做什么”?是学习、探知、感恩,还是努力追求、获取、放弃、担当?如果能在表现生活经历和感受的同时,与人格、奉献、孝敬、助人等美好的品质联系起来,就会使文章立意高远。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

24、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史铁生务虚笔记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作文材料是一组排比句,这组排比句描述了“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这组排比句的内容看,这个外部世界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还包括他人,是全方位的;而“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定位,就体现在“借助”这一关键词。由此,可以领悟到作文材料的含意: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借助于外部世界;借助外部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题材范围极广、自由度极大的作文题,要想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在“创新表达”上下足功夫。训练目标1了解高考作

25、文常见的“亮点”,掌握打造高考作文亮点的一般方法。2根据实际需要,力求在“拟题”“点题”“开头”“结尾”“语段”“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妙笔生花。例文引路2013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见第220页)2013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亮丽的开头。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平衡”,以一组比喻形象揭示其内涵。切题,形象。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26、”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亮出观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曼曼其修远兮”,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遥望千年以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并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静地憩息,他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回首当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驴子前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迈步

27、。然而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以屈原之诗为引,用孔子之行为例,紧扣分论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透彻说理;再联系现实,借助寓言形象说理,予以强化。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们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上书“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在你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而美妙!鲁迅先生

28、执笔时端庄肃穆,那笔顿作棍棒,喝醒百万愚民;又顿而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这样的冷峻中,先生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吞息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别样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他不再只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会享受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铸就了他辉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紧扣分论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展开论述,选例典型,论证有力。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

29、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结尾升华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点题自然。总评:这篇作文是2013年四川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有四个突出的亮点。开篇精彩,恰当点题。作者先运用比喻、排比,把生活比作酒、歌、画,形象揭示平衡之妙,语言有气势,酣畅淋漓;再引用名言,水到渠成地亮出中心论点,且自然点题。引用恰当,富有意蕴。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引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标语,引用屈原离骚里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意蕴。思路清晰,结构明朗。作者为论述“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的中心论点,精心拟定两个分论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和“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

30、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例证典型,对比鲜明。作者选用“孔子”“鲁迅”两个经典例子,选例古今结合,叙例简洁,论证有力。孔子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而现在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人成了奔跑的机器。这一组对比,突出“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执笔时端庄肃穆的鲁迅先生”和萧红笔下的“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又是一组对比,突出“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该文得满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法解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作文评卷任务重,时间紧,评卷教师不可能细读慢品,因此,“犹抱琵琶

31、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也因此,考生必须在打造亮点上下足功夫,在文章“拟题”“点题”“开头”“结尾”“结构”“语言”等方面,尤要着力。一、标题亮丽,点题精彩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第一眼扫视的对象,直接影响评卷结果。好的标题能让评卷教师为之一振,顿生好感,吸引教师卒读全章。因此,考场作文应该力求拟出亮丽别致、生动形象、富有韵味的标题。考场作文标题,一般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彰显题意。标题要符合作文试题的要求,切合行文内容主旨。如2013年高考作文拟题:“同窗的彼与此”(全国新课标卷)、“善满人间芬芳满地”(全国大纲卷)、“梦想,成就繁华”(安徽卷

32、)、“唯愿此心无怨尤”(湖南卷)、“让童心永驻”(浙江卷)、“周树人,我永远是你的粉丝”(江西卷)、“人生方圆观”(湖北卷)等。二是新颖生动。标题可用比喻、双关、拟人、设问、反问、对偶、反语、引用等修辞来包装,使之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2013年高考作文拟题:“我是一粒沙”(辽宁卷)、“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广东卷)、“何必惊扰美丽”(江苏卷)、“守住寂寞拒绝浮躁”(福建卷)、“闻吾过,心窃喜”(山东卷)等。标题亮丽能够吸人的眼球,篇中点题也可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委婉含蓄、曲折悠远固然是一种美,但考场作文更需要有一种瞬间的魅力,这就须要精彩地点题。点题,能使作文的立意醒目,能使行文的主

33、题鲜明,甚至能挽救一篇濒临偏题的作文。一篇文章,什么地方点题,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更要看作者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有机结合,完美统一。常见的点题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宗明义,篇首点题。如:“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2013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落笔紧扣话题,直入主题,收到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效果。二是抓住时机,篇中点题。如2013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自我的升华,在篇中论述的时候,抓住举例的时机分三次点题(“智者只是在偌大的空间找寻到自

34、身的归属地,一步一步完成升华”“于不变中寻求转变,于束缚中求得升华”“这些转变或大或小,但却给人生开启了另一道门,一道充满光明与成功的大门”)。三是卒章显志,结尾点题。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结尾处从“平衡的生活”与儒家之道密切联系的角度点题:“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吟,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二、开头巧妙,结尾点睛开头是展现给阅卷教师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须精心打造。如果我们开头就能抓住阅卷教师的好奇心,那我们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作文的开头要遵循切合题意、简洁流畅的原则。或开门见山,首唱

35、惊艳;或妙用名言,先声夺人;或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或铺陈渲染,营造氛围;或简述材料,引人入胜;或巧用修辞,添色增彩。无论时间多么紧张,开头都要着意酝酿,让文章开头成为最大的亮点,使阅卷教师一见倾心,不忍舍弃。考场作文的结尾是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黯然失色,功亏一篑;写得好,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大放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常见的作文结尾或卒章显志,强化主题;或首尾呼应,结构浑圆;或融情于景,余味无穷;或巧妙发问,引人深思;或引用佳句,摄人魂魄;或呼唤号召,催人奋进。三、语段出彩,结构井然文章是由语段组合而成的。语段内容充实,内涵丰富,文章才有分量。语段出彩,文章才有高度

36、、深度和厚度,才能形成真正的最大亮点。叙述语段贵在描摹具体,细节生动,感染力强;议论语段贵在材料新颖,分析精辟,论证有力。打造语段亮点,主要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叙述语段,或描摹场景,渲染气氛;或呈现细节,突出对象;或简笔勾勒,直击目标;或铺垫酝酿,引人入胜;或寓情于景,意境怡人;或夹叙夹议,感情炽烈。议论语段,或精选材料,新鲜逼人;或假设举例,凸显新意;或排比举例,气势如虹;或精辟分析,逻辑性强;或逆向思维,视角独特;或延伸追问,鞭辟入里。重点语段之间的组合要靠结构来支撑。好的结构,体现着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展现出作者一定的艺术美感,便于阅卷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把握作者的思路。井然有序、逻辑严密的

37、结构,能使文章亮点鲜明。记叙文的结构,或一线串珠,亮光频闪;或波澜起伏,震撼人心;或悬念诱入,扣人心弦;或剪接镜头,众星拱月;或聚焦场景,浓墨重彩。议论文的结构,或层进推演,环环相扣;或横式并列,整齐醒目;或纵式剥笋,步步深入;或对照展示,明辨是非。四、语言优美,文采彰显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就像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读者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优美生动、文采斐然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彰显文章的亮点。语言表达力求生动形象,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形;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严密的逻辑性。语言表达也要注重文采,

38、要善于选用修辞手法、句式(单句与复句、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等),适当追求语言的幽默生动、意蕴丰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当然,在考场作文中美观的文面必不可少。赏心悦目的文面,是彰显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经过我们的细心锤炼,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妙笔生花,亮点突出。实践体验例文评析2013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

39、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下面是2013年高考北京卷的一篇优秀作文,请仿照“例文引路”的形式,从“打造亮点”的角度对文章作点评和总评。闲敲棋子落灯花文学家一语中的:“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是的,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案牍劳形,有了手机,汗牛充

40、栋只是字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千里相聚,有了手机,彼此间的交流便在朋友圈中流淌。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手机带给我们便捷,可是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点评:_从命题材料中文学家的一段话切入,引出自己的思考,切合题意。以排比句列数手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以“快餐”作比,提出全文论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表现的是千百年前的闲适生活。如今的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早已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只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任凭时光流转,夏秋冬春,已然无福亦无心享受这有张有弛的慢生活。如果

41、我们是赵师秀,在等待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到梅子黄时雨。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点评:_用赵秀师约客的情境与现实生活图景作对比,以假设推论得出手机的广泛使用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缺憾。初步论证了论点。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摄人心魄。我们就如同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

42、一样,被机器控制,成了机器的奴隶。人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所奴役,这便是“异化”。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它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不禁怀想那个浪漫的雪夜,绿蚁新醅,红泥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出了思念旧人之意。淡淡的感伤在天晚欲雪的等候中弥散倘若那个时候有手机,刘十九飞速赶来,那份经由等候而更显珍贵的诚恳、亲切也终将大打折扣。点评:_用余光中催魂铃中“催魂铃”“摄人心魄”的情境、摩登时代中人受困于机器的情境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描绘的情境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何生活得如此仓促?在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幸福吗?有人说因为有了手机,手机改变了生活。我想说,因为

43、人的欲求而创造了手机,因为人的欲求又改变了生活。手机只是依托的形式,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点评:_推进一层,以“扪心自问”引出深入思考,从手机的广泛运用对生活的种种改变中透视出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的原因正是“追名逐利”和“急功近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切不要等到迷失了,我们才开始了解自己真正的所需。放下手机,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应

44、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点评:_以梭罗的名言启示读者,“放下手机”,以便“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强调文章的主旨。总评: _总评:这篇优秀作文亮点纷呈,不一而足。标题亮丽,点题精彩。文章以赵秀师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为题,彰显文采,表达题意;文章第2段的论证材料呼应文题,巧妙点题。标题与点题,相得益彰。开头巧妙,结尾点睛。文章从命题材料切入,快速亮出了全文的论点;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添色增彩;篇末以梭罗的名言引人深思,发出呼吁,强化观点。语段出彩,结构井然。文章对观点的论证,在初步论证、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又推进一层进行论证,层次清晰,充分有力。各论证板块内容充实,内涵丰

45、富,分析精辟,论证有力,各板块间也衔接自然,逻辑严谨。语言优美,文采彰显。最妙的还是文章的语言表达,文章的语言极具灵性,既精准、鲜明,又潇洒、灵动,文采斐然。诸如“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的揣测,“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的铺排,“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的警语,以及“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的顶真,均可圈可点,不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重点突破1重新阅读“写作”部分各专题中“例文引路”和“例文评析”中的高考优秀

46、作文,参照本专题“技法解说”中提出的四个要点,体会打造亮点的方法。2从近期自己写作的文章中选出一两篇,按照本专题“技法解说”中提到的方法,为它们作“亮化”处理,使之升格。写作演练按照“妙笔生花,打造亮点”的要求与方法,从下面两道题中选择一题,完成习作。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嫦娥飞天,是神话的传说,飞出的是一个爱情的月宫。敦煌飞天,是艺术的创作,飞出的是一个辉煌的世界。“神九”飞天,是科技的结晶,飞出的是一个自信的中国。“玉兔”飞天,是探月的宏图,飞出的是无比美好的“中国梦”!面对“飞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可以构思故事,也可以进行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

47、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道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内容比较丰富,分别从神话、艺术、科技、实践等方面来谈“飞天”,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同学们可以把题目中的4则材料放在一起,从整体去考虑,如“飞天”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需要“将梦想落实到行动中”等。也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编述精彩的故事。还可以从题目中几则材料的时间顺序去考虑,从幻想到现实,探究“飞天”梦想实现的原因,寻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具体有以下立意角度:有梦想才有明天,理想的实现需要切实的行动,盛世才有科技的发展,“飞天”

48、的故事,等等。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有三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突然天降大雨。甲说:“荒岛之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何必奔逃,徒劳无功。”便泰然处之,静静地待在原地。乙说:“荒岛这么大,也许有地方可以躲雨,依我看,不如四处找找。”于是不辞辛劳,到处寻找可以躲雨的地方。丙说:“静坐无聊,奔走无益,何不雨中漫步,享受自然妙趣。”便慢悠悠地在雨中行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三个人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认识。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该题切入角度多,发挥空间大,可总体评价引

49、出观点,也可选择某个人的态度和观点进行论述。从实战而言,更多人可能会选丙的观点,拟出诸如“何妨吟啸且徐行?”“痛并快乐着”“与其静坐奔走,不如雨中散步”“在风雨中享受”等文题,从享受自然妙趣中去立意写作。选甲或乙的观点作文较于选丙的观点作文似乎稍难,但只要能选准角度,自圆其说,同样能够写出好文章。例如由甲的观点引出对道家“清静无为”的评说,由乙的观点引出对探索者的议论,应该都是不错的立意。训练目标1掌握考场作文“四先四再”,遵循考场作文“行文八要”,灵活运用考场作文“应变四法”。2进行限时写作实战训练,提升考场作文得分等级。例文引路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见第210页)2011年高考江苏

50、卷优秀作文:拒绝平庸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由赶考时看到的一家小餐馆的名称“风沙渡”引出作者的感悟:餐馆名超越了平庸。由生活出发,有独特感受,是考生真正理解“拒绝平庸”的题意后获得的起笔智慧。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作“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

51、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由“风沙渡”起名的不平庸,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蚁族”“蜗居”现象,指出其实质是丧失理想和甘于平庸,并对这一类人的平庸心表示否定和猛喝。针对性强。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

52、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针对生活现象从正面展开论述,以诠释“登临意”来肯定具有“强者之心”的重要,从分析“高贵”的实质来论述拒绝平庸的意义。说理简洁、清晰、有力。“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再联系上文提到的“蚁族”,指出当代青年

53、应该有的志向,抒发拒绝平庸的豪情。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位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再论“风沙渡”表现出来的拒绝平庸的豪情,抒发自己对拒绝平庸的新认识新感悟。照应开篇,结构精巧严谨,意蕴令人回味。总评:这是一篇精彩的考场议论文。有强者之心,有超脱平庸之心,便可以拒绝平庸,这便是作者对作文题“拒绝平庸”的个性而又合理理解。而这样的理解,又源于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思考。发现店名“风

54、沙渡”,感受到“超越平庸的力量”,寻找到“拒绝平庸”的生活注解;又以这样深切的感受与智慧注解,反观现实生活中“平庸”现象,引起作者深层次的思考,即兴的题意慧解与作者内在的思想积淀交相激荡,上升到思想层面的高度,鼓舞起坚定旷远的豪情。文章既有生活的对照展现,又有个性的思想流动;既有“意识流”式的自在顺畅,又有哲思性的阔大视野。这是一篇符合考场思维过程和考场作文特点的满分之作,值得学习借鉴。技法解说考场作文写作有哪些“窍门”?从“写作”部分各专题“例文引路”和“例文评析”所列高考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大致可以作这样的概括:考场作文,应因循“四先四再”的思维过程,记住“行文八要”的表达要求,灵活

55、运用考场“应变四法”。一、四先四再先解题目再立意。快速准确理解题意,将题目具体化为写作中心。理解题意准确、全面,立意才可能深刻、新颖。先定文体再选材。根据文题要求或表达主题的需要,兼顾自己所长,选择恰当的文体。根据文体和表达的需要,迅速在脑中“信息库”搜索,筛选出最合适的写作素材。先选写法再构思。根据选定的文体和掌握的写作素材,快速选择自己熟悉的某种写法,如记叙文的“五笔叙事”法,议论文的“二分对照”法等,然后进行全文的构思。先拟框架再写作。在开始写作之前,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快速拟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至少应先打个腹稿,然后再按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设定的框架进行写作。以上的思维过程是一个整体。审题与立

56、意、选材与构思,一般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二、行文八要入题要快,点题要明。快速入题,是考场优秀作文的共同特征,其关键就是先声夺人,增强视觉冲击力。适时点题,主要指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适当的地方点明题意;同时也要合理地运用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即使是记叙文,也要适时利用人物语言点出题目或题意,或借助“夹”在“叙”中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来画龙点睛。适时点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切合题意的良好印象。选材要精当,结构要清晰。选用的作文材料,首先是要典型,其次是要新鲜;材料“丰富”并不是指材料堆砌得越多越好,而是指应该多样化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特别是议论文)。显示文章结构,“分

57、段”是一种重要手段,一层意思表达完后,最好另起一段。一般议论文57段为宜;记叙文、散文810段为宜。此外,还应注意文章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内容要具体,表述要合体。真正决定作文质量和品位的应该是具体而充实的内容。而内容的表述和语言表达又须符合文体要求。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留有余韵。文章开头就应注入情感,显示个性,展示文采,富有哲理,以达到引人入胜,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结尾或呼应开头,或点明主旨,或总结升华,语言宜简洁有力,意蕴丰富,令人回味。三、应变四法考场写作时,如果出现意外,千万不能“死机”,而应随机应变,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下面介绍几种考场作文应变技法。生中求熟法。考场碰到陌生的题

58、目,考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这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努力探寻生中求熟、难中求易的途径。最常用的就是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即借鉴与考题类似或相近的范文或习作完成新作,“移花接木”的关键是要对原文加以变通处理,使之在文章的结构上、材料的运用上、或者人物塑造上符合命题的要求。偏中求正法。考生常会遇到作文写了一半才发现偏题或者离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重新再写,倒不如将错就错,“偏中求正”,完成全篇。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顺水推舟,巧妙过渡,转入正轨;二是承接上文,巧转笔锋,切入正题;三是“偏”中取“新”,转移中心,力求切题。这些都是“绝处逢生”之法。漏中求补法。考场作文过程中,如果突然想到拟订提纲时忽略了的

59、重要内容,那么最好暂时停下笔来,思考一下如何将这一内容补进文章。措施一般有两个:一是调整文章架构,把应补入的内容单独作为文章的一个段落,放在相对合适的地方;二是巧妙衔接,用恰当的过渡语(或转折、或递进),使补写的内容与已完成的部分紧密衔接,尽量不露痕迹,力求天衣无缝。限中求足法。考场作文有字数限制。如何满足字数要求呢?一是构思时规划字数。文章要写哪些内容,详略怎样处理,都要规划好,最好在写作提纲中注明要写几段,每段大约用多少字。二是行文时调控字数。行文中,对原定思路作部分调整的事是常有的,这时,在字数的控制上就要做到随机应变,“收”“放”有度。三是收尾时把握字数。如果前文过长就要紧扣主题,快速

60、收尾;如果前文字数不足,则应作适当延展。实践体验例文评析下面是2010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作文题见第201页),请从考场作文“四先四再”与“行文八要”的角度对文章作点评与总评。绿色生活“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文公七字丰韵,竟完美地道出了绿色生活的真谛!点评:_引用韩愈诗句诠释“绿色生活”,角度独特,理解独到,引起阅读兴趣,而且入题快,点题明。“草色”,便是自然之韵。绿色境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主角。陶渊明为世人描绘了他的理想归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见,绿色生活,首先少不了自然生机。难道你不想早晨醒来,推开窗,迎接一片鸟语花香?难道你不愿安谧的夜里,伴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人不是唯一的

61、生灵,朋友,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自然的韵律吧!让跳动的音符驱散你心中的寂寞!瞧,万物合奏一曲生命的赞歌,你的生活也由此更添高山流水。点评:_承上诠释“草色”含义,并由此引起想象,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绿色生态,体现了“绿色生活”的第一层含义。反问突出了绿色生态应有的情景,呼唤表达了作者的感悟。“遥看”,便是距离产生美。现在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自然保护区吗?不错,我们应对自然怀一份崇敬之心,“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些空间出来,护一抹自然之绿,天地才愿以慈母的姿态包容人类的存在。于是,当你踏上草坪时,当你抚摩老树时,当你参与城市的扩建时,你可记得,自己应当以生命最本初的姿态,站在远处,向生命行礼?站在远处,是

62、仁爱的姿态。点评:_再诠释“遥看”的含义,并由此引起联想,告诉人们要以仁爱的姿态敬重自然,这正是“绿色生活”理念的体现。“近却无”,便是习惯成自然。当你寻找“低碳”的足迹时,你或许已默默换上了节能的灯泡。当你随手将垃圾分类时,实际上已节省了他人的忙碌。请记住,“绿色生活”拒绝刻意地作秀,似有若无的绿色“琐碎”,润物无声地融入了绿色境界,这才是真的“绿”。点评:_接着诠释“近却无”的含义,并由此引向现实生活,概述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举动,点明这才是融入绿色生活的境界。且慢,这还不是全部。“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一句诗,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机智。泡一杯青茗,品读“大江”和“黄河”,低吟前人思想的絮语,于是

63、,心宽了,智明了。这样的生命,更有活力,绿满天涯,青春永驻。也许,生活中,还有机器轰鸣冲淡了鸟儿的歌声,还有水泥柏油压平了原野的绿意,还有电锯惨叫放倒了一棵棵希望,还有荧光屏里歇斯底里的“歌嚎”,还有车水马龙喧嚣出令人窒息的烟尘。但是,请记住,为心留一片绿色,你方能在无意间为生活留一片绿色。点评:_由分而总,以自己对诗句的合理理解进一步表达“绿色生活”的深层内涵:为心留一片绿色。“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色辩证,乐成心智;种植一粒种子,不经意,收获一片绿意。点评:_总结上文,抒发感悟,再次突出“绿色生活”的内涵,突出主旨,照应开篇。总评: _总评:这篇高考高分作文是一篇巧妙“演绎”题意的智慧之作。

64、作者选取熟悉的诗句,遵循考场作文的思维过程,从崭新的角度理解和运用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逐层解读与演绎“绿色生活”的内涵,并且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借助想象展开的方法,不断揭示题意,很机智,很辩证,很鲜活。特别是对“遥看”和“近却无”的阐释,颇具创见,发人思索。在作者笔下,绿色生活自然的绿色护一抹自然之绿融入绿色境界为心留一片绿色。入题快,点题明,结构清晰,内容具体,首有诗情,尾有韵味,显示出考场作文的智慧。同学们的脑海里也装了不少名家诗句,我们反对随意往作文里“堆”名家诗句,但提倡灵活合理引用或运用。此文的灵活运用,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重点突破1口述本专题“技法解说”中所述

65、“四先四再”“行文八要”“应变四法”的要点。2回顾“写作”部分的全部内容,结合这些内容反思自己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自己写一份“建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写作演练从下面两题中选取一题,按照考场作文的要求,限时完成一篇作文,注意考场作文的过程与要求。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看

66、得见”和“看不见”有着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和基础。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我们离不开物质的东西,而“看不见”的精神素养,如自信、勇气、毅力、人格更不可缺少。人们往往看重奋进的结果,而忽略奋进过程中若干细节体现出的精神、品格、层次、修为、动机以及心理等等。两者这种奇妙的关系,可以衍生出无数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根据这种现象,谈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材料,写成议论文。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考场智慧,快速构思,适时调整,流畅行文,一气呵成。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最近一段时间,以“汉字”为内容的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

67、大会”惊艳电视荧屏。尤其央视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之后一夜爆红,不仅超越“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大热综艺节目,还从央视十套“逆袭”进驻央视一套播出。这一现象引起了你的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这是一个紧扣时代热点的材料作文题目,同时也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文题目。这则材料有几个信息点须要注意:第一是“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汉字”的被重视反映的是文化传承的被重视;第二是“央视”,“央视”是核心媒体,“央视”所传递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是“爆红”,“爆红”是为大众热情关注的形象说法,“爆红”的是一档节目,反映的却是民心民意。抓住上述信息要点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从“汉字热”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透视出怎样的文化价值?“央视”对“汉字”的重视源于什么背景,有何现实意义?“爆红”的一档节目反映出民众怎样的文化心理和意愿?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这篇谈自己“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的“感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