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 菩萨蛮(其二)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导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一 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代表作品有秦妇吟等。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诗作背景韦庄生在唐帝国
2、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离乱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菩萨蛮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3古文知识积累(1)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2)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3)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
3、践国、践帝。但是“践政、践莅”是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要注意区分。(4)“弹劾”是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5)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主要成员有韦庄、薜昭蕴、毛文锡、牛希济等人。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名花间集,故称“花间派”。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多写闺阁闲情,描写女人姿色,浓艳华丽,构成“香而软”的风格。其中,韦庄成就较高,其词清丽疏淡,质朴自然,感情真挚,代表作品如菩萨蛮五首等。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
4、业 二 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垆()皓腕()2词语解释(1)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2)画船听雨眠画船: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3)垆边人似月垆边: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春水碧于天 ()lhown只应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安放酒瓮的土台子应为“春水于天碧”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4默写填空(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他人劝词人留在江南的句子是:“,”。(2)描写江南风景之美的句子是:“,”。(3)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是:“,”。(4)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1)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2
5、)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3)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4)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答案 课内文本探究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一|文脉梳理上阕:江南景美写景下阕:思念故乡抒情 归乡不得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文本探究1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考点:鉴赏诗歌的意境我的答案:提示:“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描写水面开阔、明丽,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意境,写出江南的景色之美,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写的是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6、课后课时作业 2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请简要概括。考点:概括景物特点我的答案:提示:“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之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之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之美。由景色写到生活,再由生活写到生活中的人物,多角度、全方位地表达了江南的“好”,对江南喜爱和依恋之情自然流露。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提示:
7、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极度悲痛,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联系当时中原地区战事频繁,社会动乱不已的背景,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有家难归的极度愁苦之情。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4技法探微举例简析这首词在抒情上的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提示:婉转含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词,似直而迂,把怀念故乡想要回去又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率真的话中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两句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写
8、得却是作者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本词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使得写景妍秀,抒情自然,引人入胜。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5创新表达比较本诗与白居易忆江南在语言风格、情感上的异同。我的答案:提示:同:语言清新晓畅,都勾勒了江南风光的秀丽,表达了对江南的喜爱依恋之情。异:韦庄菩萨蛮主要是表现对故乡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而白居易忆江南只限于对江南美景的留恋。(开放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教材迁移讲练 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
9、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
10、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刘禹锡望洞庭: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用和主体事物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性质。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
12、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比如“蝉噪林逾静”,就是以蝉声反衬山林安静。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写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
13、或感情。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
14、后扬之分。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9照应:指诗中下文与上文相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15、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1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12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
16、句直抒胸臆,如撞巨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最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这是以“理语”直接入诗而产生震撼效果的艺术典型之一。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
17、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鲁港柯茂谦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人歌鬼哭都堪泪,木落江空正独吟。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答:剖析“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忠于大宋的遗民在元统治下已是越来越少,苟活者也不敢说话,只好躲入芦苇荡中的村中酒店里借酒浇愁,以此景象对贾似道鲁港误国再次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剖析 课内自主学习 课
18、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尾联上句直抒胸臆,下句以景结情。“遗老萧条渐无语”,意思是大宋遗民越来越少,苟活者也不敢说话。直接写遗老孤臣亡国孤凄的哀痛。“酒旗飐飐出芦林”,眼前一片黄茅白苇,只有几面酒旗在萧瑟秋风中飘拂,遗老孤臣的心境也就尽在不言中了。答案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2)本诗由战场遗物“断甲”兴感,请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答:剖析 诗先从鲁港之败给自己造成的巨大精神痛苦写起。虽已改朝换代,历经十年,回首往事,仍不免热泪沾襟,“付”字表明除沾襟外又无计可施,可见诗人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如今凭吊当年战场,但见破碎的铠甲半埋在水边沙际。“齿齿深”,谓这一
19、片片断甲,经过十年大浪淘沙,已渐次沉陷沙中,在河水冲刷下都已凹陷成了一个个的深痕,犹如齿痕。这些深陷沙中的断甲,使人仿佛见到了当年士兵惨死的景象。三、四句斥贾似道不战而逃的罪行。“使船如使马”极言船行之快,但冠以“可惜”二字,可知快剖析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船飞驰乃是逃窜。第四句,听不到进攻的战鼓,只听到退却的锣声。古时以鸣金作为收兵的信号,“金”,锣也。时贾似道见前军溃乱,未见元军即鸣金收兵,元军乘势进攻,遂致惨败。该联表现了诗人对贾似道的愤恨之情。剖析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回首往事,虽历经十年,仍不免热泪沾襟。看到断裂的甲胄沉没在泥沙中,在河水冲刷下都已凹陷成了一个个的深痕。逃跑的船如战马飞奔一样迅速,战场上听不到进攻的战鼓,只听到退却的锣声。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亡的深深悲痛之情和对旧朝主帅贾似道不战而逃的愤恨之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