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人书俱老.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904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人书俱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书俱老近日看书法名帖。一看再看天下行书前三甲,第一为王羲之的兰亭序,二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三为苏轼的寒食帖。 正逢雨季,阴雨连绵。一个人卧于阳台的红沙发里,整个人陷入一场与书法的爱恋与纠缠里。这哪里是书法?分明是人生。三幅行书均为草稿,据说他们也试图再写,把那草稿上的瑕疵和涂抹去掉,居然再也不能。 真真是绝品都难以复制。那是怎样的心情写就?兰亭的阳春三月,文人聚集在一起写诗画画,雅嘱王羲之为序。他喝到半醉,一挥而就,文与字都美到不似人间。虽然后来没了真迹,但是,连复制品都让人叹为观止。孙过庭在书谱中总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王羲之的老,是回到最初、开始,回到书

2、法的本源书写,原来是为了记录生活之美。 弘一法师圆寂前写就的四字,也还原到了写字的最初,彻底断了人间的烟火气。出家之后,他拒绝戏曲、音乐、绘画所有与文艺有关的事情,他都拒绝。这其中,包括书法。 后来,有人规劝:抄写经书可以度人。于是他抄经度世,字体线条平静安详。所有的书法家都力求表现自己的个性,而他,隐藏起所有个性,只为抄经度人、度世。回归到书法本身,回归到字的认真踏实。那最后四字“悲喜交集”,早就失去审美的纬度与经度,人书俱老是境界,到了这里,他连人书俱老都没有了。 有人曾在晓云法师处看到法师的刺血经书,血迹极淡,却如金石刻痕,缕缕都游于心上。惊震的同时,只有心酸与慈悲。 初看颜真卿的祭侄文

3、稿,如鬼画符,行、草、隶都掺杂,一字字全是疼痛。此篇上升为精神领域的圣经,完全与书法无关,情绪四处蔓延。这是颜真卿吗?这是,这正是。颜体的大气和阔丽,颜体的规范和平直全然皆无。你只看到一个人在写、在哭、在疼书法真正的意义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再看寒食帖。彼时苏轼45岁,几次被贬,几经磨难他书写时还需要炫耀华丽吗?还需要书风吗?还需要矫情吗?夜风苦雨,阴雨连绵。“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连眼泪都觉得多余。一笔写下来,心就老了。其实,提笔的一刹那,就老了。 流放岁月,此样寒食节。一个人站在窗前、雨前,九死一生的命运到了高潮。人的一生,如果只经历大富大贵和平淡从容,哪

4、里会有人书俱老? 那么,落笔吧。因为,此中还可落泪,还可纵情地想念或者拒绝。还可以,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与笔墨为伴,伴着雨声、秋声,伴着那乌鸦的叫声,写下这千古名帖寒食帖。 此中有真意,不辩也忘言。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气息会别样不同。弘一法师,到最后,内心与外在完全统一,刺血写经时,以血为墨,并不觉得疼痛。而行书前三帖,早就失去书法技巧我们一生所要摆脱的,恰恰是技巧。技巧让我们华丽、矫情、茫然,技巧让我们趋之若鹜,技巧带来利益,技巧也带来匠气。 人书俱老的作品,早失去技巧。 有人说长期看书法名帖可以把人看老了如果年轻的容颜有一颗老心,那真是人生上品。早早地把自己的心收敛起来放好,也无风雨也无晴,慈悲喜舍,静定安详,于整个人生来说,是敬重,也是圆满。这样的通会之时,来得越早越好。 - 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