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8819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2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罟洿(ku)池 弃甲曳(y)兵B.孝悌(t) 饿莩(f) 养生丧(sn)死C.狗彘(zh) 鸡豚(tn) 庠(xin)序之教D.衣帛(b) 畜(ch)养 请以战喻(y)【答案】 C(A.洿:w;B.莩:pio,D.畜:x)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 C(A

2、加:更,夸大;B直:只,不过,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尽,超过,胜过。)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内A.B.C. D.【答案】 A(鼓,名词动用;王,称王;树:种植;衣,穿;丧,埋葬。)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 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

3、的是()养生丧死无憾 不违农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C. D.【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答案】 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

4、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答案】 B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答案】 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