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0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

2、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

3、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

4、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

5、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时代,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创作上应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己任。B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写作趋于大众化、快餐化,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

6、无底线。C坚持与时代同行的初心,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足以证明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D新写实主义诗潮的作品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特征非常突出,但学西方也令其丢失民族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通过当今诗坛现状分析,强调了诗人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出优秀诗篇。C文章在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时,不仅强调了其重要性,还指明了如何实现的路径。D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重点以新诗百年历程尤其是近四十年发展状况立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对诗歌创作进行无底线尝试的人不是真正热爱诗

7、歌的诗人,写不出里程碑式的诗篇。B诗人要成为某一时代有代表性人物,就必须坚守诗歌精神,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C新写实主义诗潮在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和心声等多方面开拓了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D诗歌创作要锤炼语言,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屡契合时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如仲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之际为

8、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溪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塘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

9、“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症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

10、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摘编自王旭东中医药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材料四: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带领下,“家庭医生在线”副总裁麦延认为中医药行业未来的机遇肯

11、定是非常多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首先得要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所以他认为针对青少年和大众人群的中医药教育尤为重要。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可以结合青少年人群喜欢创新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特性,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形式推广,效果会更好。”他还表示:“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其中,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新媒体、专业健康服务和连锁机构以及电子商务都充满大量机会,家庭医生在线也可以给中医药企业和服务机构提出更多的建议或者参与合作。(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热潮又将掀起,中国中医药行业将如何

12、布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举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为例,说明中医注意将人类健康与社会境况关联研究的特点。B从材料二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是一个运用“四诊法”结合“八纲”,对病人进项辩证分析,作出诊断的过程。C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传统。D继承、发展、提高中医药学,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创造”和“创新”不同,创造的概念或事物是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创新更强调对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

13、范式的推陈出新。B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如果没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之心,是难以创新的。C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爱护,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思路也提出了宝贵意见。D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呈现不良态势,既有中医药自身的原因,也与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有关。6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 阿尔特布克伍德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

14、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海拔大约7000 米。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是什么味道?”我问了一下在机旁接我的人。“我什么也没闻到。”他答道。“有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我所不能适应的。”我说。“啊,你讲的一定是新鲜空气。许多人从飞机走出来呼吸到他们从未呼吸过的新鲜空气。” “这会怎么样呢?”我不免有所顾虑地问。 “没关系。你刚才呼吸的就像别的空气一样,这对你的肺部会有好处的。”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我说,“不过,要是这是空气的话,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呢?” “对于新鲜空气

15、,眼睛是不淌水的,这就是新鲜空气的优点;你还可以节省许多揩眼泪的优质纸。”我环顾周围一下,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这可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我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使我消除顾虑,说:“这不必担心。反复试验证明你可以日日夜夜呼吸新鲜空气,对你的身体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你刚才所讲的,无非是叫我不要离开这里。”我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谁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忍受不了新鲜空气。” “好吧,新鲜空气要是烦扰你的话,你为什么不给鼻子捂一块手帕而用嘴巴呼吸呢?” “对了,我要试试。不过,如果我早就知道要到一个除了新鲜空气便没有别的空气的地方的话,我就应该准备好一个外科手

16、术用的面罩。” 沉默地开车大约15 分钟后,他问:“现在你觉得怎样?” “是了,我想对了。现在可以肯定,我不打喷嚏了。” “这里是不需要打喷嚏的。”这位陪同的先生承认说,他又问道,“你原来那地方是不是要打大量的喷嚏?” “老是要打。有些日子,整天要打。” “你喜欢打喷嚏吗?” “打喷嚏并非必要,可是,你要是不打就会死亡让我请问别的事情吧,这一带为什么没有空气污染呢?” “弗拉格斯塔夫大概吸引不了工业的光临,我猜想我们确实是落在时代的后头了。当印第安人相互使用通讯设备的时候,我们弗拉格斯塔夫才开始嗅到唯一的一点烟尘,可是风似乎又把它吹跑了。”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这里周围有没有内燃汽

17、车?”我问道,“让我呼吸三四分钟也好。” “现在不是时候。不过,可以找一部载重汽车。” 我们找到了载重汽车的司机。我在暗中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让我把脑袋凑近汽车的排气管半小时,我立即就恢复了充沛的精力,又能够和人家长谈了。 离开弗拉格斯塔夫,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高兴的了。我的下一站是洛杉矶,当我走出飞机的时候,我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打喷嚏了,我觉得又像一个新的人了。(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采用夸张笔法,将弗拉格斯塔夫城市设置在海拔7000米,暗示了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

18、污染已十分普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B.小说中写到“我们沉默地开着车”大约有十五分钟,是主人为了让“我”有一段适应这里空气的时间,也说明他们对给“我”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C.小说开头由洛杉矶写到全美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之下的不正常表现,既是概述,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匠心独具,手法高明。D.小说直接展现“我”的主观感受,间接提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极度夸张的言行举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观感冲击。8小说中的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9小说中的“我”在新鲜的空气中有哪些异常的感受和表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

19、)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况发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

20、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及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

21、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选自后汉书寇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22、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B.檄书,古代官方用以声讨、晓喻、征召的文书的通称。C.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行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放回到耿况身上。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C.寇恂巧用计策

23、,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5分)(2)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

24、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

25、妙。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侧面描写衬托蜀道难的句子是:_,_。(3)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与“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

26、字,完成 1719 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 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 ,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 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

27、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 。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孜孜以求 一孔之见 众说纷纭 正本清源 B.孜孜以求 真知灼见 众说纷纭 源头活水 C.上下求索 一孔之见 莫衷一是 源头活水 D.上下求索 真知灼见 莫衷一是 正本清源18.下

28、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D.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29、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经典? 。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吧,因为这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不仅如此,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是接受文化濡染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会表现出与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 ,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 分) (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2) (魏晋数学家刘

30、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一本书,一杯牛奶,一个手机,这简简单单的东西,是我所需要的东西;也有人说,自由、空间、丰富的精神生活等是我所需要的东西。请以“这才是我最需要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答案1A【解析】B项,“导致当今诗坛变得边界模糊、毫无底线”以偏概全,结合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当

31、今诗坛并非完全否定;C项,颠倒主客关系,应该是百年新诗历史足以证明诗歌创作应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D项,“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没有丢失民族性。2D【解析】D项,“文章采用引证法”错误,引证法是道理论证,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从原文来看,文中并没有使用“引证法”。3D【解析】D项,“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才能真正到达更高层次”说法态绝对,“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不是达到更高层次的唯一条件。4C【解析】C项,“因为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所以我们才要保护好这一优

32、秀文化传统”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知,题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表述错误。5B【解析】B项,“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可知,中医药创新要坚持“四原则”,但是“其中守恒原则最为重要”无中生有,与文无据。6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

33、”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解析】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根据文本“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可以概括:从政策层面,给与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根据文本“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

34、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可以概括: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概括为: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文本“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概括: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

35、和业务拓展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分)7.(3分) B (“感到愧疚”于文无据)8.(6分)答题示例: 设置悬念。新鲜空气本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何以杀人?这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 暗示了人们的生存状态。新鲜空气本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这里却是“可以使你致命”,说明人类生存状态堪忧。 突出主题。小说揭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个标题能够引起世人深度关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答题示例: 第一问: 嗅觉感受异常。“我”一走出机舱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而别人却“什么也闻不到”。 心理感受异常。“我”对呼吸新鲜空气有所顾虑。 生理方面异常。“我眼睛”竟然不淌水

36、了“,我不打喷嚏了”。 视觉方面异常。环顾四周“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反而让“我”“非常不舒服”。 行为方面异常。“我”不惜花五美元去吸半小时汽车排气管的废气。 第二问: 这一系列异常表现的夸张描写,将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揭示了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突出主人公的各种病态,抨击了国家工业化给人类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警示世人要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一问4分,答出一点给1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第二问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11.C

37、【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而不是纪传体史书。1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与原文不符,原文“恂左右以使者命召况”,意思是说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13.(1)寇恂和门下属官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邯郸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得分点:“说”“拔起”“信向”各1分,大意2分)(2)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得分点:“旦日”“遣救”“适至”各1分,大意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

38、题关键在于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重点词语包含虚词与实词,考生逐字对应翻译,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特殊句式等现象。【参考译文】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寇恂开始时做郡里的功曹,太守耿况非常器重他。王莽失败,更始帝登位。派使者巡行郡国,说“先投降的恢复爵位”。寇恂随耿况到郡界上迎接使者,耿况交上印信,使者收起官印,一夜都没有还给耿况的意思。寇恂带兵进去见使者,就地请求还给耿况官印。使者不听,寇恂令身边的人以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上前取官印放回到耿况身上。使者没有办法,才秉承皇帝的旨意下诏,耿况受诏而回。到王郎起兵时,更始帝派将领巡行上谷,紧急征调耿况的部队。寇恂和门下属

39、官闵业一起劝说耿况:“邯郸仓促起事,难以让人相信和归顺。”耿况说:“邱郸方面势力正大,凭力量不能单独与他们对抗,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士兵有万人,凭着全郡的积蓄,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向。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齐心合力,邪郸不足顾虑。”耿况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派寇恂到渔阳,和彭宠结盟。寇恂返回,到达昌平,袭击邯郸派的使者,杀死使者,夺取他的部队,于是和耿况的儿子耿弇等一起向南在广阿追上刘秀。刘秀南下平定河内,而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另外并州还没有稳定,刘秀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问邓禹说:“各位将领中可以派谁去守河内?”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统领

40、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无人可派。”于是拜任寇恂做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朱鲔听说刘秀北上而河内空虚,派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兵三万多人,渡过流经巩县的黄河进攻温县。檄文传来,寇恂立即率领部队急行出城,并送文书命令所属各县征调部队,在温县会师。第二天交战,偏将军冯异派的救兵以及各县部队正好赶到,各方人马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旗帜蔽空。寇恂于是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击鼓呼叫,大喊说:“刘秀的部队到了!”苏茂的军队听到后,战阵骚动,寇恂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追到洛阳,终于杀死贾疆。从此,洛阳震动惊恐,城门白天都关着。寇恂回到颍川。建武三年,朝廷派使者就地拜任寇恂做汝南太守,又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

41、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肃清,郡中无事。寇恂一向好学,于是修建乡学,教授学生,聘请会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亲自向他学习。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答案】14. D 15. 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伤逝之情。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怀人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解析】

42、【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误。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故选D。16. 【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二者不可得

43、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17.B 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追求。上下求索:形容努力寻求探索。“追求”话语权,用“孜孜以求”搭配更合适。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真知灼见”。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强调观点的繁多,没有得不出一致结论的意思,故第三空应填“众说纷纭”。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名词性成语“源头活水”。故选B项。)18.B(结合后文语境“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及生活体验分析,“宣泄”

44、比“分析”要容易,“偏激”比“理性”要更受欢迎,故选B项。)19.A(根据语境“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可知,“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之间应是并列或递进关系。B项,因果关系。C项,假设关系。D项,条件关系。故选A项。)20. 答案:这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较多的人,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解析:第一处,根据“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吧,因为这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语意,可知阅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继承传统的方法,所以填“这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第二处,根据“阅读经典是接受文

45、化濡染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语境,“会表现出与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的前提是“接受文化濡染”,所以填“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较多的人”;第三处,根据“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语境,“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的前提是“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21. 示例:屈原以方枘与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解析: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样性。材料一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方和圆不能合作。材料二中“割”是分割的意思,“失”是误差,分割到不可分割,方和圆就可以合体而没有误差。意思是圆可以变成方,方可以变成圆,方和圆是可以互相转化而合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