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户口”的记忆.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01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户口”的记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户口”的记忆我17岁的那年隆冬某日,天阴着,心里也阴着。我一个人走进民园派出所,去销户口。我从小住在这里,未曾有太多的感觉,而一旦要离开了,忽然发现有些舍不得。非常利索!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的警察叔叔很厉害,小孩哭,大人说警察来了,哭声立止。从来办事没如此痛快过,人家也不多问,接过就办,原来那种黄色纸皮户口本里,在我那一栏上,几分钟后已写上“迁出”并盖章,另一张纸是户口迁出证明信,单独交给我。就这一张薄纸,分量沉重,一家人,从此两离分。走出派出所,哑然失笑,好厉害的小衙门口,真乃将人“派出”之所。望着熟悉的街道,我无语,偌大的城市,从此再无我立足之地了中国的户籍制度,最早主要是为了征税,新

2、中国成立后户籍变得内容繁多,主要的功能是把人管住,待在一个地方“不许动”,尤其不允许人们从乡下往城里移动。此事复杂,非一句两句话能说清。20世纪50年代后,众所周知的是:户口如命根,如影随形,如枷如锁,伴人一生,不服不行。黎民百姓难逾雷池一步,生存繁衍亦由它定夺七分而非三分。比如当时动员你上山下乡,关键结点就是销户口。户口一销,就无人搭理,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因为,从此你没有口粮,也不可能找到工作,往下,更谈不上在城市里搞对象成家那时户籍制度对农民尤为不公。同为公民,农民还要缴公粮出义务工,但得到的社会福利,却远不及城市人。而若想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势比登天。我的户口从城里人变成了某

3、县某公社某大队的社员后,历时五年。后来有幸去上学,户口到了学校,自己则见不到。毕业有了工作,户口又入在单位,单位在城郊乡镇,又为乡镇居民。直到1978年底我结婚成家,有幸拿了那一页纸,在热河老城的一个派出所上了户口,才成了承德市市民。想一想,得到这安身之感,其间竟历时十年。我还是运气好的,多少人销了户口后,就再无转入城市的机会。中国的改革走了三十多年,终于在户籍管理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其实,民众对此期望由来已久。1978年光明日报副刊发表小说调动,轰动一时,写的就是两地分居的夫妇为工作调动和户口迁移历尽艰辛。可能是此事关系重大,直至今日才有突破,这既表明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又表明当下经济发展有了承受能力,同时我们也有了面对户籍改革后形势的自信力。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城市里中小学生会大量增加,城市必须让学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前一阶段小学每班八九十人的情况,说明准备不足的问题是存在的。我以为,户籍改革绝非只是单行线,只是扩大城镇人口,而应该是双向的有进有出。城门大开,为的“有人要进城,也有人要出城”。如今不少农民进城,农村房舍空闲,城里人想来农村“住”,可有些事政策又不允许,于是大家就只能挤在城里推高了房价,竞相呼吸雾霾空气。我想,这种情况会在今后的改革中得到关注并有所突破。但眼下,我们还是先为打破城乡“二元化”欢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