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2课 庖丁解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7745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2课 庖丁解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2课 庖丁解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2课 庖丁解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庖丁解牛单元(章节)课题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庖丁解牛属于自主赏析文章。学习课文过程中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大意等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同时,自主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争互助局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庄子“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

2、的人生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本节课题庖丁解牛(第一课时)本节课课题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文本的能力本节课重难点重点:扫除文字障碍,逐句翻译文本难点:字音及准确翻译文本。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新新学案教 学 过 程环节任务目标实施方法备注复习导入诵读课文复旧导新:背诵逍遥游合作学习突破重点难点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翻译文本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文本,并记录疑难问题;相互交流,互助解疑;上交问题题签。为老师提供讲课依据。预

3、设:1读音:如中、技、綮等2翻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夫技矣”思考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探究二: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教师讲解一:理解庄子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须按步骤走: 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 (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特点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时,面对的已不是整头牛了。 (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养生的道理,解牛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从容刀而无须要感官接触。 其次,还要读懂庄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

4、喻的三种人: (1)族庖,比喻做事固执蛮干的,他们的精神容易受到损害。 (2)良庖,比喻较会处事的人,但因执着于解决问题,不识变通,他们的精神也会受到损害。 (3)庖丁,比喻能够“缘督以为经”的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之道,他们的精神不会受到损害。 接下来,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的“养生之道”才能迎刃而解了教师讲解二: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人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课堂小结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布置作业完成创新学案“预习新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