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2讲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纲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课标提示随堂训练知能巩固 03创新课堂高效学案01课 时 作 业警示易错技法总结02创新课堂高效学案 01
2、 夯基础活思维拓视野全程导学美苏争锋【轻巧识记】两极世界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核心:“冷战”。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热战”为辅。三个领域: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和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上,北约和华约。四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由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二战结束,美苏失去了合作基础,而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凸显。有人说,马歇尔计划实现了“一箭三雕”,你如何理解?提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1)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2)遏制了苏联共产主
3、义势力对西欧的渗透;(3)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1947 年,杜鲁门主义(政治)提出,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3)1947 年,马歇尔计划(经济)提出,其实质是扶持和控制欧洲。(4)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成立。美苏两极对峙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提示:美苏两极对峙,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给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反映的共同
4、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提示:(1)本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理解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提示:(1)区别所谓雅尔
5、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雅尔塔体系的特点及评价。提示:(1)特点: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
6、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2)评价: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于维持战后长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是战后的紧张局势和世界大战危险的根源。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2相比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有何显著特点?试答: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图谋称霸世界。试答: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美国出台这两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试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7、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观点】“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观点,具体如下:(1)苏联认为“冷战”的责任主要在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
8、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冷战”政策。(2)美国认为苏联应该对“冷战”负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强行推行社会主义,引发西方国家发起“冷战”。(3)中国学者认为美苏两国均应对“冷战”负责。美国的“冷战”政策及苏联强硬的对应政策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立体剖析】【正确答案】A下面漫画
9、反映的是普京把一只标有“冷战”字样的碗放到微波炉里加热的情景。回顾历史,“冷战”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下面有关“冷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导致了“冷战”的发生B“冷战”期间美苏的除军事手段以外的全面对抗,造成了国际形势的长期紧张C由于美苏均拥有核武器,都不敢轻易动武,造成了“核威慑下的和平”,所以“冷战”在某种意义上又维持了世界和平D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冷战”是指不诉诸战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方面的对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D 项错误。答案:D下面两图
10、是朝鲜战争(19501953)期间美军撒下的传单。上面写着“中共士兵被迫为苏俄作战”“你为什么为俄国死呢”字样。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中国出兵朝鲜并非明智之举A BC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显错误,故本题选 C。答案:C新兴力量的崛起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轻巧识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可归纳为“一、二、三、五”一个演变: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两大特征:和平与动荡并存。三足鼎立:美国、欧盟、日本。五强并立: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提示:(1)成员国不断增加。(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
11、、军事领域。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日本政府推行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从而奠定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2)美国的大力扶植。(3)朝鲜战争提供了机遇。(4)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5)政府加强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技术;重视教育。(6)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亚非拉新兴国家发起的不结盟运动就是真的“不结盟”吗?就是消极的“中立”吗?提示:(1)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之间的联合自强,抵制美苏两极格局下的霸权政策。(2)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12、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不存在,为何说世界依然不是太平的呢?提示:(1)两极格局结束,原有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方面的矛盾显露出来,频繁发生局部战争。(2)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频繁用兵,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稳定的因素。(3)国际恐怖主义恶性膨胀;地区霸权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等。与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的形成相比,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动有何特点?提示:(1)背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方式: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
13、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趋势: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影响。提示:(1)原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2)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
14、。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苏联解体的原因。提示:(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4)导火线:八一九事件。东欧剧变的原因。提示:(1)内部原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使经济发展缓慢。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
15、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2)外部原因:苏联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国家原因,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诱压、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提示:(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
16、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日本和欧洲都积极谋求摆脱美国控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否意味着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试答: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和欧日经济的迅速发展。试答:否,它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导致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答: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观点】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
17、“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利益,而是文化差异。事实上,文明的冲突是各种冲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原因。“冷战”结束以后,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有所增大,但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因此,把人类的
18、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是不全面的。1964 年 4 月,77 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立体剖析】【正确答案】A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 1 和图 2 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引发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解析:材料体现了国际政治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转变。这一转变与联合国没有直接关系。答案:B(2015江苏泰州模拟)在不结
19、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解析: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摆脱美苏的控制,并非为对抗美苏,A 项错误;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到当代,多极化仅仅是一种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B 项错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故应排除 D 项。答案:C警示易错技
20、法总结 02 微点拨补短板启智慧名师微课1“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错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2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错误。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之一。错误。英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才加入欧共体。1967 年欧共体成立,创始国是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4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错误。当今世界
21、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图 1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战后美苏争霸,在全球范围内对峙。(2)图示内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 1955年,对峙的形式是冷战,也表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战后美苏“冷战”,及“冷战”原因、影响等
22、。图 2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1991 年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图示内容:暂时的“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多极化根源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美、欧、日是基础;美、俄、中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太一翼;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等。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符合新高考“三新”的考查理念的主要题型之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颇受青睐。这类题
23、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
24、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的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例证】(2015温州测试)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 盟 这样一 个新军 事集 团 这样就 加深 战争 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指的是 1955 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
25、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 正确。答案:C【练习】“你不了解俄国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强人。卡琳娜这样为普京辩护。她今年二十八岁,算是革命后的第一代俄国人。”下列对“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革命”是指 1991 年的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故选 C 项。A、D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 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C温示提馨请 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点击进入)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12(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