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空坐标单元概述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朝进入近代,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清前期和中期。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成为世界大势所趋。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课程标准:1.了解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明朝加强专制
2、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2.了解明朝时期的海上交通、沿海形势、内陆边疆形势等相关知识,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及必然性。课标解读:1.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2.结合明朝维护统一的措施,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2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2)设内阁:明太祖的儿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俗称“内阁
3、”。票拟: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3)宦官专权: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问题探究1:丞相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由来已久。(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丞相的职权扩大。(3)元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4)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对皇权构成威胁。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
4、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史称“郑和下西洋”。(2)影响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倭患(1)形成原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2)平倭斗争: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
5、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3欧洲殖民者入侵(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问题探究2:为什么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提示: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而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搜寻奇珍异宝,它耗费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明朝衰落后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海外交流活动。明朝灭亡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与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脱节。故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与边疆各
6、族的关系(1)鞑靼、瓦剌与明朝的关系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2)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3)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明朝灭亡(1)原因: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
7、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知识点拨图示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探究点一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一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二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摘编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8、思考:(1)依据史料一说明内阁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信息解读(1)解读史料一要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表明阁臣仅限顾问的职责,不具宰相之权;第二层,“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说明阁臣一旦威胁到皇权,就会招来灾祸。(2)本史料重在分层次,把握层意。史料二以句号为标志分为两层,第一层的关键信息是“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第二层的关键信息是“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可见作者从制度建设和皇权强化两个方面概括了内阁
9、制度设立的影响。提示(1)特点: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实质问题: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影响:有效提高中央行政效率;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强化;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埋下宦官专权等腐败政治现象的隐患。内阁的特点(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须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士员额多寡不等。(2)附属性。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主。(4)欠缺法定性。内阁能否产生作用,皇帝之影响至大。【典例1】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
10、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审题指导定时空:本题考查明朝迁都北京所造成的经济影响。抓关键:“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是关键。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朱棣迁都北京时,国家早已统一。错误B项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北方不足以支撑北京作为首都庞大的消费,必须从南方调运大量的物资,这就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正确C项跨区域贸易风险较大,促进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错误D项朱棣迁都北京后,国家的政治中心发生了变化,但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仍在南方。错误答案B探究点二明朝的对外政策史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
11、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暠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太祖实录卷231史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被罢免职务的官吏等。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史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别寇转为商,市禁别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12、唐枢御倭杂著史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图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明神宗实录卷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2)结合有关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3)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4)综合上述史料,请你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启示。信息解读(1)政策:依据史料一“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可知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官民出海同外国贸易。原因:根据史料一“倭寇浙东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可
13、知打击倭寇骚扰,确保海防安宁。(2)根据史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可知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致使沿海地区许多靠从事外贸为生的商人与平民生计无着,为了生存,他们铤而走险,进行走私贸易,反而加剧倭患。(3)根据问句要求从明代海禁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明朝自然经济占主导,海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阻滞了中国经济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但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4)本题概述了
14、明代“倭患”问题的产生与海禁政策的实施,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海禁政策于事无补,实行积极灵活的开放政策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提示(1)政策: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商人的对外贸易活动。原因:倭寇骚扰沿海地区,明朝政府企图通过禁绝中外交往,达到安定海防的目的。(2)后果: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渔民和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生计,导致他们与倭寇相勾结,反而加剧了倭患,威胁封建统治。(3)明朝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海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朝在对外政策上日益闭塞。明朝的对外政策阻滞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一定程度上
15、它起到了安全防卫的作用,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4)要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勇于接受世界的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订符合本国国情,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发展战略。“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与联系【典例2】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审题指导定时空:本题考查明朝的对外政策。抓关键:材料“为因
16、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奉旨允行”为关键信息。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B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说明明政府的“海禁”政策有所松动。正确C项说法明显错误。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且明朝朝贡贸易仍然存在。错误答案B1618世纪中西方对比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课堂归纳小结网络构建教材必背1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担任秘书
17、工作,宦官趁机窃取更多权力。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的新问题。3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但后来取代明朝的却是满族建立的清朝。1丞相制度的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皇权的加强C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D相权遭到削弱解析丞相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解决了威胁皇权的相权,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故选B项;废除丞相是中央官制的调整,和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封建民主政治”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废除丞相是彻底废除了相权,而不是削弱,故排除D项。答案B2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
18、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解析“内阁如不同意、拒绝拟旨”等字眼足以证明在明代内阁对皇权还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根本就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的内阁和近代的内阁有质的区别,明代内阁并非近代内阁的雏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君主专制是加强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3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内阁重臣极力讨好有权势的宦
19、官,如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尽管权重位尊,但也向司礼太监冯保投“晚生”帖。此现象本质上反映出()A皇权专制强化B内阁权力削弱C国家决策混乱D中枢权力失衡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宦官的权势是由皇帝赋予的,其代皇权行事,权势巨大,这实质上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没有任何权力可以有效地制约皇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内阁重臣讨好宦官实质上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大,不是内阁权力的削弱;C选项错误,这不能体现国家决策的混乱;D选项错误,明代中央最高权力仍由皇帝掌握,皇帝通过调控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中枢权力并未失衡。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4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
20、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解析根据材料郑和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可知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C选项。材料未涉及改变了政府的海禁政策,A选项排除。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郑和下西洋彰显了国威,但未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D选项排除。答案C5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涂泽民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外来威胁趋于解除C外贸经济有所发展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对外贸易,材料“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反映了明朝后期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C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A排除;倭患基本平定并不等于外来威胁趋于解除,故B排除;材料没有比较明朝政府的税收变化,不能说明政府税收显著增加,故D排除。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