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420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年级下语文试题-期末测试5|西师大版2019(无答案)知识积累(45%)一、 我能写好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 我会做。(4分)1.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哦。(12分)zhn y sn y ji dn x yo qn cu hun ro2.仔细观察这些字,给它们找朋友组成词。(8分)未( ) 躺( )京( ) 该( )末( ) 躲( ) 景( ) 孩( )3.照样子给下面的部首加个字,组成新字,然后再组成词语。(8分)木 口 女 王 雨 ( 木 材 ) ( ) ( ) ( ) ( )4.动动你的小脑筋,试着填空,为自己加油吧!(4分)遮掩 遮遮掩掩 认真 躲藏 5.我能照

2、样子,写句子。 (6分)(1)例: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渐渐地: 。(2) 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多么 多么 6.我会连。(3分)细长的 露珠碧绿的 枝条晶莹的 田野三、 我会记。(4分)1.儿童急走追黄蝶, 。2.赠人玫瑰, 。3.写一句谚语(不要跟课文的一样哦) 阅读理解(30%)四、我会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后,认真答题。(30分)文一:(12分)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zn zhn)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jn jn)。 1.用“”标出文中正确读音。(2分)2.第一句是写太阳高照时日

3、月潭的景色,特点是清晰。第二句是写 时日月潭的景色,特点是 。(3分)3.第二句有两处比喻:一处用“披上轻纱”比喻 中日月潭的样子,一处用“ ”比喻周围的景物。 (4分)4.请你仿照文中的比喻句也写一个。 (3分)文二:(18分)一个春天的早上,我和小光到公园去玩。一进门,迎面扑来一阵芳香。我拉着他一口气跑到大花坛前。啊,这儿的花真多,有牡丹、月季、串串红等。小光拉着我的袖子说:“不要太近了,别碰坏了花。”我们看了好久,才离开花坛。1.这段话一共( )句。(1分)2.我会查。(3分)当“牡”这个字不认识时,我们可以去查字典,采用 查字法查到它的读音。用音序查字法,我们知道“坛”的音序是 ,音节

4、是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为什么小光要拉我的袖子?4.“这儿的花真多”。有 、 、 。 (3分)5.除上面说的以外,你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开吗?至少写三种花。(3分)6.照样子,

5、试着写一写。(6分)这儿的花真多,有牡丹、月季、串串红等。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 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动物园里的动物多极了, 。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

6、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

7、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创作表达(20%)五、口语交际。(5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我想为校园里的花草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2.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小雷锋”,我就找到了一位。(3分)是小雷锋,我想对他(她)说 六、 我会写。(15分)在生活中,很多时侯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献上爱心,给别人提供方便的时候。同学们有了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外地的陌生人找不到要去的地方,我们可以为他指路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我们都有好多机会帮助别人,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拿起笔来,快点告诉我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